突飞猛进,这才超常发挥。
所以苏显对此非常感激,对每一个人都充满谢意。
进到二月下旬,苏娘子在做科举食盒之余,还要帮黄秀才跟兰双做喜饼。
原本应该生意冷清的二月份,变得格外忙碌。
苏显跟苏茵茵一个人跟着黄秀才,另一个人跟着兰双姐,一直到他们两个婚礼结束,收到不少喜糖。
又一对成亲啦!
苏茵茵也为他们高兴。
这期间又去喝了刘姐姐孩子的百天酒。
席面吃的她都累了。
苏家日子渐渐恢复平静,山家书院要等到会试结束才去上学,苏显少见闲下来,跟着在店里帮忙,苏娘子也不拦着了。
苏娘子忙着做科举食盒,苏副使身上的担子同样更重。
去年升了七品之后,老指挥使把更多的公务交给苏副使,大有随时卸任的意思。
谁看到苏家近况,不会羡慕地感慨两句。
“家里生意好,又升了官。”
“儿子考上秀才,女儿是仙童转世。”
“苏家这运道,真不一般啊。”
“这家人,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这话也都没错,越临近会试,来苏家定科举食盒的人就越多。
虽说其他点心铺也学着推出科举食盒,但考生们对比过后,还是觉得慧女点心的更适合。
无论是口感味道,甚至是价格,都比较合适。
慧女点心从早忙到晚,又请了不少帮工,终于在会试之前把所有订单完成。
八百多份科举食盒,一份食盒六十六文,实在大赚一笔。
单食盒的利润就有三十多两,更不用说持续好卖的拇指枣泥酥。
靠着这两项点心的大卖,慧女点心在京城一众点心铺子里,终于有了小小的名气。
苏茵茵则翻开自己的笔记。
她已经准备好研究下一种点心啦。
汴京点心行当,肯定会有她的名字!
一想到顾客们的喜爱,以及同行们争相模仿,便让她产生无限动力。
只是下一个要做什么?
苏茵茵想到身边最“挑剔”的食客。
就应该让原锐来试,他说好吃的话,那一定可以。
可自己做的点心,原锐好像又不会拒绝?
发愁啊。
不说了,收拾收拾,准备吃席。
没错又一个喜宴等着她。
李云敬跟许小妹的喜宴,就在最近。
他们办完喜酒,就要启程回陇西。
而且他家还是双喜临门,李云敬考上了进士,估计等回家之后,还会带着许小妹立刻上任。
再见面,就是很久很久之后了吧。
到时候她哥哥说不定也考上进士了呢。
哥哥在山家书院也是好学生,肯定能考上的。
苏茵茵坐在秋千上,思绪纷飞,嘴角带着笑。
春日阳光洒在身边,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
好快乐的日子啊。
李锐渊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幕,他轻轻走到茵茵身边,坐到旁边,托腮看她。
这样快乐的日子,再久一点吧。
----
八年后。
安盛十三年。
八月,乡试前。
“科举食盒,慧女点心家的,一定要去买,就算买最便宜的食盒,味道也非常好。”
“六十六,八十八,一百零一,这三个价位的食盒都好吃!最贵的那种还有新品蛋黄酥呢!”
“慧女点心是京城十大点心铺之一吗?这么有名的店,怎么价格却如此亲民。”
“她家店面在西城西市,所以会便宜些,而且店家人很好。”
十三岁的苏茵茵穿着干活用的窄袖,身量比一般人高挑,眼睛大而善良,似乎永远带着笑意。
整个人白的要发光一般,乌黑的头发简单梳在身后,额前碎发显出她不大的年纪,却是活脱脱美人坯子。
“两个科举食盒,一共一百三十二文。”苏茵茵笑盈盈道,“祝你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慧女点心前排了两队,一队专门卖食盒,另一队则是平常的点心。
另外一队则在哀叹:“蛋黄酥又没有了吗,怎么会这样。”
“茵茵,你家店面真的要扩张了。”
“对啊,限量就罢了,可惜的是买不到啊。”
这些年来,慧女点心苏娘子的女儿苏茵茵,做出不少极美味的点心。
有的是在原来基础上改良,有的是甚至闻所未闻。
便是再汴京城里,她家点心都数得上。
这次新推出的蛋黄酥,便是老式点心改良,好吃的不得了。
苏茵茵不好意思回道:“在考虑了,但附近的店铺都租出去,我们一时没找到新店地址。”
“不过又多雇了两个人,做的会快一些。”
这也是慧女点心近来发愁的事。
生意太好,顾客太多。
狭小的店面明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