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过去,常贵的样子浮现在纸上,虽然没有专业人士的画工精细,但也突显了常贵的主要特征。常平还想画一画常贵年轻时候的样子,可是过去太多年了,已经想不起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常贵了。
常平起身喝了口水,打开电脑,开始搜索外逃通缉人员,每一个年龄在五六十岁的男性,常平都会仔细的看了又看。
大约搜了两个小时,没有一张照片能和常贵的样子对上,常平在心里暗暗地松了一口气,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常贵可能就是有些难言之隐而已,未必会是自己想象中的在逃杀人犯。而且,住在南州的这么多年,常贵对街坊邻居以及往来的客人都是极其和善的,一定是自己慌乱之中想的太多了。
常平想给温沉打个电话,想讲一下心中的疑虑,也是想找人倾诉一下自己的心声。之前和陈芝芝讲了很多,她总是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在陈芝芝的成长历程中,常贵在她的心里已经是根深蒂固的好大叔了。
也是看在常平再三坚持的份上,才帮她问了问知青的事情。
当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它就会在心里生根发芽,许多平日里原本忽略的细节都在此刻放大。常贵虽然人在三亚海岛上,烈日高温也蒸发不了内心的忐忑。
常贵之前觉得,如果常平能和程锐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也许他这辈子就会留在南州,葬于南州。可天不遂人愿,程锐家人的傲慢,温沉的突然出现,一切好像都和常贵的谋划背道而驰。他在潜意识里愈发觉得常平要留不住了。
而吴世森不打招呼的再次到来,恰好又被温沉撞见,常贵此时有些不敢轻举妄动。他知道警察的观察力都比普通人敏锐,他可没有常平那么好糊弄。此时似乎也不能再找吴世森,只能希望温沉没有留意到这个人,渐渐的淡化了这件事的印象。
第20章 《那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
常平从小都没有什么拔尖的地方,也就导致了她从小就没有被很多人瞩目过。毫不夸张的说,从小学到高中甚至都没得过奖状,什么“三好学生”、“进步标兵”都与常平擦肩而过了。
在当了老师后,每个学期会有老师负责写奖状,常平曾经悄悄地拿了一张空白奖状,想再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可临下笔时却犹豫了,不属于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
当陈芝芝的一篇《那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发表后,文章的阅读量迅速攀升,甚至在南州熟悉常平和陈芝芝的这些同学朋友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陈芝芝这几年借着自媒体的东风混得风生水起,她运营的一个女性主题的公众号,粉丝量已经近百万了。这篇文章里,讲述了常贵父女的故事,准确的来讲是常贵曾经描述过的那个故事。
文章里虽然没有透露主人公的真实身份还有一干信息,可在南州,上下届的同学、相熟的朋友们谁不知道这个公众号是陈芝芝的?而文章里那个孤身撑起面馆,照顾养女的男人,除了陈芝芝闺蜜常平的父亲常贵,又是谁呢。
常平此时正抱着手机坐在沙发上,她正在仔细的拜读陈芝芝的文笔。多年媒体从业的浸染,让陈芝芝清晰的知道读者们想看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只是平淡的叙述了一份毫无血缘关系的父女情。
陈芝芝是和常平一起长大的,很多事情不用常平说,陈芝芝也都知道,特别是在她知道常贵只是养父之后,回忆从小到大的这一路,常贵的确坐到了很多亲生父亲做不到的事情。就连陈芝芝的母亲和父亲吵架的时候 ,因为陈父的不顾家,陈母还特意用常贵举例子。
当然,文章总是要配图的,公众号里还附了一张常平妈妈的照片,虽然在岁月流逝的作用下,照片上的光泽早已不复存在,却也能分辨出,那是个美人。
常贵临危托孤,一诺千金的事情已经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点水花。文章底下的留言大都是被常贵的精神感动的,甚至还有人留言,问面馆的地址,有时间一定要去吃。
此时的常贵正在海南回南州的途中,他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陈芝芝并不算自作主张,虽然她在第一次听常平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震惊之余想过写这个素材,但毕竟还是要常平的首肯才行。这篇文章的草稿已经在陈芝芝的脑子里过了好几版,直到常平寻找当年知青的这条路行不通后,才默认了陈芝芝的提议。
“既然我找不到线索,不如就让线索主动找我吧。”这是常平能想到的突破眼前瓶颈的唯一方法了。茫茫人海,总会有人能和自己的身世有交集的。
常贵平时不爱看手机,也不爱上网,常平存了一丝的侥幸,她赌常贵是看不到这篇文章的,包括常贵平时接触到的人,比如陈姨、比如牛肉贩子老李、粮油铺的赵叔,他们这些人对这种题目的文章往往是没兴趣的,所以陈芝芝,特意没有用抓人眼球的标题。
陈芝芝仗义的告诉常平,“如果有一天东窗事发了,你就告诉常叔,是我为了流量擅自做主写的!”
不过常平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好,在落地南州之后,常贵便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存在,不过不是他自己在上网时候无意发现的,而已有人特意转发给他的。
那个人,就是吴世森。这个参与过常贵两种人生的人。
“你看看,这应该是你宝贝女儿搞得事情。”常贵的手机上收到了这么一条短信,随后还附带着一串网址。号码很陌生,但是常贵知道,这是吴世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