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宋长林惊呆了,世上?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你都已经分到那么多田地了,凭啥还?要?再分给你?”
宋长泽咦了一声:“如果不?分家?,难道那些田不?是给我治腿的吗?”
宋长林:“……”
“行了,分了家?哪里还?有再合起来的?”宋长桂终于没办法继续装聋作哑,出声道,“不?过大哥虽然分出去了,但咱们终究是一家?人。”
“长桂说得对,不?管分不?分家?,咱们始终是一家?人。”宋华银瞪了小儿子一眼,都是他话多招出来的。又安抚宋长泽,“老大啊,不?管孝敬我跟你娘些什么,我都高兴。”
宋长泽心中冷哼,他们要?是真把原身当?一家?人,那原身一家?也就不?会死了。
第98章
宋长泽刚来就连续怼了宋华金和宋长林, 顿觉神清气爽。所谓先撩者贱,这两人拿他当软柿子捏,就别怪他不给他们好脸。
很快就到了宋氏的祠堂, 此时祠堂里已?经站满了族人。
说起来,宋氏一族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济水村人。
当年大梁建国伊始, 战争初止,各地流民众多。一些遭了灾的或是被强征入伍后又被解散的流民,有些不愿意回乡,便被当地官府就近安置。
济水村因为靠近边关, 战乱初始时便被波及, 村中十室九空。后来官府便迁了一些流民过?来,其中就包括宋长泽的曾曾祖和他的一个兄弟。
宋家本来有四兄弟的, 因为家乡发了大水, 又有匪患, 兄弟几个便带着父母妻儿逃难出来,想着路上总能有口?饭吃。可沿路战乱不断, 到处都是朝廷和叛军在打仗,不少人都被抓了壮丁。
为了不被抓去充军,宋家兄弟不敢再往京城走, 他们一路躲避战乱,最后到了北安县。
期间,宋老二死了, 宋老四下落不明, 爹娘和几个妇人及幼小的孩子也都折在了路上。最后也只剩宋老大和宋老三两口?子, 还有几个孩子。
后来新朝建立, 宋家兄弟想着家乡虽好,但?房产田地都已?经被大水冲毁了, 爹娘也在逃难途中离世,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倒不如?接受官府就近安置。最主?要的,这里地广人稀,能分到的田地远超家乡,还有安家银。而回乡却是路途遥远,回去之后还不知道会?如?何呢。
如?此,宋家两兄弟便在济水村安了家。历经几代?,两兄弟开枝散叶,到如?今宋氏已?是有着二十多户人家、一百五十多族人的庞大氏族了。
看到宋华银一家进来,众人纷纷上前打招呼,对宋长泽尤其热情,一通哥哥兄弟叔叔伯伯叫得别提有多亲热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宋长泽从前多招人待见呢。
事实上,从前原身来祠堂祭祖时,跟透明人没啥区别。
如?今很多族人都已?经听说宋长元两兄弟在五里庄进了羊毛线去府城卖,很是赚了一些银钱。不过?那羊毛线价贵,没几户族人能出得起本钱。再一个,他们也没去过?府城那样远的地方。万一砸在手里,岂不是要命?
五里庄倒是还有肥皂,价钱也不甚贵,可那肥皂在城里铺子就有卖的,便是他们去庄子批发,又要卖给谁去?就算做个货郎,这肥皂对于住在城里的人算不得贵,可庄户人哪里舍得用,平日里用草木灰洗衣裳洗澡,根本不用花钱,又如?何舍得买肥皂这样贵的东西。
可话虽是如?此说,即便现在他们不去五里庄倒卖货物,保不齐哪天五里庄又出了新鲜东西,能让他们也跟着发财,自是要极力拉拢宋长泽,以求后面的合作。
这是宋长泽穿来后头?一回见到这些族人,众人过?来跟他打招呼,他便也都笑?着一一回应。因为围过?来的族人太?多,很快,他爹和宋长桂就都被挤到一边去了。
宋长泽对这些族人倒是没什么成见。人嘛,当然是趋利避害。从前原身给不了他们利益,他们远着原身也正常。反正只要没欺负过?原身的,他都会?正常来往。
宋长泽继承了原身的记忆,脑海中总有那么几个面容可憎的,都是从前看不起原身,给他脸色瞧过?,现在又来讨好的。宋长泽早已?用小本本记下,对他们自也淡淡的。
当然,其中也免不了有那见不得人好,说酸话的,这种纯粹就是恨人有笑?人无?。只要没说到宋长泽跟前,他也就懒得理会?。
他在这边寒暄着,宋长桂看得心里十分不舒服,要知道从前他才是倍受追捧的那个。
宋长桂是族里读书最多的,或者说是最久的,且还是在城里念书,所以每次祭祖时,族人都会?对着他问东问西,有问城里新鲜事的,还有自家孩子也想去城里念两年书,跟他打听先生束脩的。
然而今天,宋长桂头?一回受了冷遇。这让他不得不承认,他大哥真的不一样了。同时他也忍不住想,一个人的前后差距怎能如?此之大,难道他大哥真是被他娘压着,所以从前才一直默默无?闻吗?
祭祀仪式由族长主?持。族长今年已?经70多岁了,身体虽然看着还好,但?毕竟上了年纪,各种小病小痛也不少。于是今年的祭祀,族长就交给了他的长子宋华文?。以后宋华文?就是宋氏的族长了,他算是退下来了。
这都是早有预料的事,宋氏族人自也没有反对的。族人们将准备好的三牲、糕饼、果子、香烛等摆到案上,由宋华文?带领着给祖宗上香磕头?、烧纸钱。
接着,宋华文?开始念长长的祭文?,感谢祖宗庇佑,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着还要再说一下族里发生的大事,比如?谁家娶媳妇、谁家添丁进口?要上族谱的。还有谁家发财给族里捐钱捐物,以及这次祭祀各家各户都出了多少银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