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熟读历史知识玩转古代世界 > 第194章 赤壁之战:蒋干中计前奏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的硝烟在长江两岸弥漫,局势剑拔弩张。曹操帐中,烛火摇曳,映照出曹操紧锁的眉头。黄盖请降之事,如同一团疑云,在他心头久久不散。他深知,战场之上,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这看似送上门的 “大礼”,会不会暗藏玄机?他踱步沉思,每一步都踏得沉重。

恰在此时,帐帘一挑,蒋干大步流星地跨了进来。蒋干身形挺拔,满脸写着自信,一进帐便高声说道:“丞相,我与周瑜自幼同窗,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求学的日夜,对他的为人,我再清楚不过。此次,我愿前往江东,探个究竟,必定不辱使命!” 曹操听闻,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松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当即拍案而起,大喜道:“若能如此,大事可成,这可全仰仗你了!只是那周瑜生性狡诈,心思缜密,你此去务必小心谨慎,切莫中了他的圈套。” 蒋干胸脯一挺,信誓旦旦道:“丞相放心,我定会随机应变,把江东的虚实查探得清清楚楚。要是周瑜敢耍花样,我蒋干就跟他来个‘针尖对麦芒’,看谁更厉害!”

江东,周瑜得知蒋干再次前来,眼中闪过一抹狡黠的笑意,那笑容如同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他兴奋地对身旁众人说道:“此番破曹大计,成败皆在此人身上!快,速速请庞士元来!” 这庞士元,名统,道号凤雏,智谋超群,与诸葛亮并称为当世两大奇才。此时的他,正隐匿于江东,等待着一展身手的时机。此前,庞统曾向鲁肃献上奇策,那便是能一举破曹的 “连环计”,只需用火攻,便可将曹军战船一网打尽。

周瑜见庞统到来,连忙拉着他,走到营帐的一角,低声耳语,将计划细细道来。庞统时而点头,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周瑜吩咐下去,有请蒋干进帐。

周瑜见到蒋干,脸色瞬间一沉,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声色俱厉地指责道:“你上次私自盗走书信,坏我大事,让我错失了一次绝佳的战机,今日还有何颜面再来?” 蒋干刚欲开口辩解,周瑜根本不容他说话,大手一挥,便命人将他送往西山庵中歇息。蒋干挣扎着喊道:“公瑾,你听我解释!我此番来是为了……” 周瑜冷哼一声:“无需多言,你先去好好反省!等你想明白了,再来跟我‘掰扯掰扯’。” 说罢,拂袖而去,留下蒋干在原地,一脸茫然。

蒋干被周瑜派人送至西山庵中,一进庵堂,他便一屁股坐在蒲团上,满心的郁闷如潮水般翻涌。他眉头紧锁,双手不停地揉搓着衣角,心中暗自埋怨周瑜的绝情与不通情理。坐了没一会儿,又猛地站起身来,在狭小的庵堂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极重,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懑都发泄在这地面上。

就在他坐立难安之时,山中隐隐约约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这声音,在这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蒋干瞬间来了精神。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眼睛陡然一亮,也顾不上许多,顺着声音信步寻去。

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绕过一条潺潺的小溪,一间简陋的小茅屋出现在眼前。茅屋的门半掩着,透过门缝,能看到一位气宇不凡的男子正专注地诵读兵书。蒋干见状,连忙上前叩门。“吱呀” 一声,门缓缓打开,男子疑惑地看着眼前的不速之客。蒋干满脸堆笑,恭敬地说道:“在下蒋干,路过此地,听闻先生读书之声,心生敬仰,特来求见。”

一番交谈后,蒋干才惊觉此人竟是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庞统。他心中顿时暗喜,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说道:“久闻凤雏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先生大才,怎可屈居于此深山之中,空负一身绝学?不如随我去见曹丞相,以先生的智谋,必能大展宏图。到时候,高官厚禄,吃香的喝辣的,那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坦!” 说着,还夸张地比划着。

庞统微微皱眉,适时感慨道:“周瑜心胸狭隘,容不下我这等人才。我在江东,处处受限,早有离去之意。只是不知曹丞相是否真能重用我?可别到时候把我晾在一边,那我可就尴尬了。” 蒋干拍着胸脯,胸脯拍得震天响,保证道:“先生放心,丞相爱才如命,求贤若渴。先生此去,定能得到重用,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要是丞相亏待了你,你找我,我给你‘做主’!” 二人一拍即合,连夜收拾行囊,乘船驶向江北。

曹操听闻凤雏先生前来,喜出望外,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他连官服都来不及整理周全,便亲自出帐迎接。见到庞统,曹操快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庞统的手,热情地说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先生肯来,真是天助我也!” 庞统随着曹操巡视营寨,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不时点头称赞:“丞相用兵如神,这营寨布置得井然有序,攻防兼备,不愧是一代枭雄!” 曹操听了,心中甚是得意,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笑着说:“先生过奖了,不知先生对我这营寨布局还有何高见?可别藏着掖着,有什么好点子都倒出来,让我也开开眼界。” 庞统与曹操深入探讨兵法,对答如流,见解独到,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令曹操佩服不已,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对庞统的到来更是欢喜不已。

庞统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目光在曹操和周围众人脸上一一扫过,缓缓说道:“丞相训练水军之法确实精妙,在这短短时日能将北方士兵训练得有模有样,足见丞相军事才能卓越。只是美中不足,尚有欠缺。” 曹操闻言,原本挂着得意笑容的脸瞬间一紧,心中一惊,下意识地向前迈了一步,连忙问道:“先生所言,不知有何不妥之处?还请明示。可别卖关子啦,我这心里都痒痒了。” 他的眼神中满是急切与期待,紧紧盯着庞统。

庞统不紧不慢地负手而立,抬眼望向滔滔江水,悠悠说道:“大江之上,潮起潮落,风浪不断。北方士兵本就不惯乘船,在这颠簸的船上,时间一长,必然容易生病。身体不适,又如何能全力作战?若能将大船小船用铁环连锁,三五十条战船为一排,再铺上木板,如此一来,战船之间相互连接,稳稳当当,不但人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战马也可自由驰骋。”

曹操听后,眼睛陡然一亮,脑海中仿佛已经浮现出士兵们在连锁战船上行动自如的画面,连连称妙,双手兴奋地一拍,当即传令下去,全力打造铁环。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兴奋地说:“先生此计,真乃神来之笔!若能成功,破吴之日指日可待。到时候,我请大家吃庆功宴,敞开了吃!”

这时,一旁的谋士郭嘉忍不住上前一步,微微皱眉,眼中带着一丝忧虑,问道:“先生,如此连锁战船,虽能解决士兵晕船之苦,但会不会有其他隐患呢?我这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 庞统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郭先生所虑极是,先生心思缜密,考虑周全。但兵贵神速,如今先解决眼前士兵晕船这一难题,至于其他,可再从长计议。说不定到时候敌人还没反应过来,我们就已经大获全胜啦!” 军士们听闻,交头接耳,脸上都露出了赞同的神色,觉得此计甚妙,不少人还小声议论着胜利后的美好景象。

庞统又接着说:“江东有不少人对周瑜心怀不满,我与其中一些人也有过交情,我愿前去劝降,为丞相效力。” 曹操欣然应允,脸上堆满了笑容,说道:“若先生能为我招降江东贤才,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到时候,我给你记头功,重重有赏!”

没过多久,曹军大小战船都已用铁环连锁妥当。寒风凛冽,吹得军旗烈烈作响,曹操身着厚重的披风,威风凛凛地站在船头,看着士兵们在船上行动自如,仿佛如在陆地一般,心中大喜,不禁仰头大笑。这时,程昱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忧心忡忡地说道:“船都连锁起来,固然平稳,但若是敌军用火攻,我们战船相连,行动不便,难以躲避,还望丞相早做防备。”

曹操听后,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凡用火攻,必借风力。如今正值隆冬,只有西北风,哪来的东南风?我军在西北,敌军在南岸。他们若用火攻,岂不是自焚其身?除非老天爷突然‘抽风’,刮起东南风,那我可就真得服了。” 众将听了,纷纷点头称是,夸赞丞相高见。有将领好奇问道:“丞相,万一真有东南风,那可如何是好?” 曹操自信满满地一甩披风,大声说:“若真有此等怪事,我也早有应对之策,你们不必担忧。大不了咱们来个‘水来土掩,火来水淹’,怕他作甚!” 说罢,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江面上。

与此同时,周瑜身着厚重的战甲,在南岸一处高坡上登高眺望曹军水寨。冬日的寒风如刀割般刮过,吹得他披风烈烈作响。眼前,曹军战船整齐排列,一艘挨着一艘,紧密相连,如同一座巍峨的水上堡垒,气势恢宏。江面上,曹军士兵往来穿梭,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操练,喊杀声此起彼伏,直冲云霄。

忽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如同猛兽的怒吼,瞬间刮起了军中大旗。那旗角如同一条灵动的蛇,猛地从周瑜脸上拂过。周瑜心中一震,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毫无血色。他的脑海中如闪电般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整个人像是被定住了一般,僵立在原地。紧接着,他忍不住大叫一声,一口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身体如断了线的风筝,向后倒去,随即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众将见状,顿时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有的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有的急忙冲上前去,试图将周瑜扶起;还有的在一旁大声呼喊着军医。鲁肃焦急地喊道:“这可如何是好?都督若有个三长两短,我们该怎么办?难道我们这仗还没打,就要先‘凉凉’了?” 声音中带着颤抖,满是焦急与担忧。吕蒙也在一旁唉声叹气:“这战事正紧,都督却病倒了,真是天不遂人愿啊。老天爷这是跟我们开的哪门子玩笑!” 他眉头紧锁,不停地摇头,脸上写满了无奈。

鲁肃见周瑜卧病在床,心急如焚,坐立难安。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极重,仿佛要将心中的焦虑都发泄在这地面上。思来想去,他决定前往拜见诸葛亮。他一路小跑,来到诸葛亮的营帐,连气都没喘匀,便忧心忡忡地说明了来意。

诸葛亮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神秘,胸有成竹地说道:“公瑾之病,我自有办法医治。” 鲁肃大喜,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赶忙拉着诸葛亮一同前往探望周瑜。

诸葛亮来到周瑜床前,仔细询问病情后,要来纸笔,屏退众人。他挥笔写下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完后,他将纸条轻轻递给周瑜,轻声说道:“这便是都督的病源所在。” 周瑜看后,心中大惊,原本苍白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忙问道:“先生既然知晓病源,可有良药医治?该不会是要我去求老天爷吧?”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疑惑,紧紧盯着诸葛亮。

诸葛亮神秘一笑,说道:“都督若要东南风,可在南屏山筑一座七星坛。我在台上作法,为都督借来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你用兵,如何?” 周瑜听后,精神大振,原本黯淡的眼神瞬间明亮起来,病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他当即大喜道:“若能如此,真乃天助我也!只是这借风之事,真能成功?你该不会是在跟我吹牛吧,诸葛先生?” 他半开玩笑地说着,眼中却满是期待。

诸葛亮自信满满地说:“都督放心,山人自有妙计,定不负所托。要是借不来风,我把自己的羽扇送给你当‘赔礼’!” 说罢,轻轻摇了摇手中的羽扇,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周瑜病愈后,立刻召集众将。他站在营帐中央,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慷慨激昂地说道:“只等东南风起,我军便即刻出兵,破曹就在此一举!” 声音洪亮,充满了斗志。同时,他又派人前往孙权处,请他派兵接应。

黄盖也早已准备好二十只装满易燃物的火船,船身被涂成黑色,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每只船上都配备了精锐的士兵,他们手持兵器,眼神坚定,只等一声令下,便直扑曹军水寨。全军上下,严阵以待,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空气。只等那关键的东风到来,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没有了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