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临仙宫,王后已经好整以暇地端坐在主位上看着王子。“请解释一下吧,你到底是怎么偷偷进来皇宫的?”
王子不吭不卑地倘然承认是自己太思念公主,所以变化成一只小鸟飞到了公主身边,他不想让王后知道公主把翠羽霞套送给过自己,他想自己承担所有误会,他情愿王后误会这是他犯的错。
“你应该知道,擅闯后宫是什么罪?何况你还跟公主授受不亲。”王后不带感情质问,召树屯王子耐心地解释说他只是来看未婚妻的,并无任何冒犯的行为。“假如王后实在不满,倒也可以拿小胥出气。”王子还委婉地道。
“好啊,这可是你说的,虽然你们已经订婚了,可是有规矩说婚前见面是大忌,怕你造成不良影响,我也该处罚你。”王后依旧没有打算放过王子。
香云知道召树屯王子有主角光环,不一定会被惩罚,为了让公主宽心,依香云还是把止血的仑龙丹递给公主,她俩人一路小跑着来到了临仙宫。“母后请手下留情啊,要罚就罚我吧。”公主才进殿就跪下了。
“是我没有及时跟王后汇报,都怪我,要罚就罚我吧。”香云也跟着跪了下来,主子有错,奴才肯定也跑不了。
王后感觉现在是骑虎难下了,本来她只是想跟离经叛道,颇有主见的公主一点小小的惩罚,现在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人和站在近旁伺候的宫人,为了颜面,她也不得不罚。
“主子犯错,奴才也有罪,是因为你身为一等宫女没有好好劝诫公主,你就是帮凶,我就罚你打10大板,也好让宫人们看看,以儆效尤。”王后指着香云说。
还好侍卫长可能私下跟行刑的小侍卫打好了招呼,侍卫们慢吞吞地搬来椅子和刑具,把香云架上去的时候也没有很用力,下手虽轻,依香云为了欺瞒王后,还是哭爹喊娘嚎哭起来。
完蛋了,现下涕泪交流的样子,加上后身鲜血淋漓,钗环皆散,披头散发,面无血色,憔悴苍白,实在不堪入目,她自己都闭着眼不敢看了,何况是她有好感的艾罕应侍卫长,肯定会从此厌恶她。
公主想到因为一时冲动而害香云受罚,心里也不是滋味,她自责地哭成了泪人,行刑结束后,她立马冲上去抱住了依香云,看到她气息均匀,公主的新稍微放下些,趁人不备,她掏出仑龙丹让香云吞下。
徐柳柳,白纱慈,石鱼,文琴,已经按主子抬着担架吩咐赶来,她们小心翼翼地把香云移到担架上,又十分谨慎地,缓慢地把她移回了翠霞宫的东厢房。
公主让她先休息两天,好好养伤。王后表示自己的仁慈,也派春蕊姑姑送来了利于伤口恢复的滇白药膏。
回到厢房后,依香云只能趴着睡。迷迷糊糊中,好像奶奶带着她坐在澜沧江边,霏霏细雨打在脸上不知是泪水和雨水,大家顾不上淋湿的身体,坚持站在雨中祈祷,探照灯每日没夜地照射也无法换回他们的亲人。这次事故,遇难的同胞达到了百余人。
宣布消息那天,所有人都崩溃大哭,对于“七五中学水难事件”香云每每回忆也是无尽的泪水,上船前父母还给了自己10块零用钱,以为他们会像往常一样平安归家,没想到一挥手竟是永别。
这也导致了她一直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安全感,就是大家所说的社恐,对于别人的好意,总是抱着观望的态度,不敢轻易交出真心,后来她反思自己,可能也是由于自己一直在试探才导致了情路的坎坷。
父母生前喜欢到澜沧江边散步、游玩,也算在江边定情,后来,香云只好按照传统的水葬方法,寄托哀思。她跟奶奶亲手收集了竹子,扎成长短一致的10排竹筏,用树叶铺在竹筏上,又去山里采了兰花、牵牛花、白缅桂、小雏菊等等花朵,把竹筏围起来,最后把父母最爱穿的傣装放在上面。
看着竹筏越飘越远,就像跟父母做最后的告别,想到这里依香云又哭得不能自已,她开始怀疑是不是伤口太痛,导致自己产生了幻觉?
按理说平常侍卫无事是禁止进入厢房的,有急事时,可以在门口喊人。艾罕应侍卫长由于不放心,怕自己手下的人把依香云打坏了,只好趁着无人时进来看一眼香云的伤势。
没想到他刚一掀开帘子,就看见了依香云涕泪交流的一幕,而且有越哭越凶的趋势,直接把他整懵了。虽然他经常冷着脸拒绝过很多个“小朴少”(对傣家少女的昵称),要是香云感说第二,绝对没人敢称第一。
手中紧握的潺槁止血膏也不好送出去了,没想到,宫女口中的侍卫倜傥第一少爷,艾侍卫长就这样铩羽而归。
对于侍卫长曾经来过这件事,依香云毫不知情,哭累了以后,想着自己为了能够中再见父母,她甚至去纹了身,据说,只要纹了带有龙王祝福的纹身,就可以在水里所向披靡,她好想亲自去救回父母。
她好恨那时自己还小,不会游泳,这样想着,她陷入了深度睡眠。
据了解,在云南民族中,主要是傣族、布朗族等男子有纹身的习俗。他们在腿、胸、背、臂等处,用各种纹饰,涂以蓝靛或胆汁等成青色而终生不褪,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据近代《车里》一书的归纳,纹身的图案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动物类,有象、虎、豹、龙马、鹿、猴等;第二类的图案有云纹、方形、圆形、花卉等;三是文字类,有傣文佛咒和成句佛经;四是其他类,有曲线、直线、几何图形等。
对于为何纹身,不仅学者们看法不同,就是纹身者也说法不一。其实纹身作为一种习俗,它有一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
傣族传说中的一位男青年得到龙女的帮助,在身上刺了很多鳞状的花纹,入水时,水向两边分开,水怪也不伤害,这就把纹身作为一种避邪的巫术。
傣族中的另一个传说是一位男青年因有纹身吓坏了魔鬼而杀死了他,正是这种避邪防害的异曲同工。
在唐宋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把纹身的蛮夷分为“绣脚蛮”、“绣面蛮”和“雕题蛮”数种。明时《百夷传》云:“不黥足者,则众皆嗤之,曰妇人也,非百夷种类也”。
说明其时已进入父系社会,纹身既示男女之别,又别民族之异。在纹身图案中的傣文、佛碣是佛教传入和有了文字以后的发展。
傣族传说是佛祖为了使小和尚专心听经、以修正果而画上的花纹。
这也许是为了展示男人在佛寺接受了教育,已由“生人”变成了有知识的“熟人”吧!
至于一些学者和纹身者所说的,纹身是为了赢得女人的爱情,也许不无道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纹身,追根溯源应是他们信鬼神的先民对某些活动如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对有害动物或想象中的“怪物”的恐惧。
后来,尚巫咒的先民认为龙虽恶、虎虽毒,他们也不会伤其幼儿,身上有了鱼鳞状和猛兽图案以及后来的佛碣,既可把自己当成“龙儿”、“虎子”又可求得神、佛的庇佑。纹身就是古代人们为适应特殊环境,以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心态和所采取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