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适合你的路子了。”
她这话一说,几人都停了话头,蒋丹丹立马追问,“什么什么,秀秀你快说。”
唐秀秀扬扬手里的硬皮本,“这些东西啊,宝贵的财富,晓水,我们给报社投稿吧。”
投稿?
郝珍珍一拍手,“对啊对啊,投稿,你的这些东西,要是能发表到报纸上,你就能挣稿费了晓水!”
金夏月也是常看报纸的,立马就投赞同票,“我怎么没想到呢,晓水,秀秀说的对,投稿试试吧。”
报纸,陈晓水在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见过报纸,上大学以后才从图书馆见到那么多报纸,用雪白的纸张,把文字印刷出来,带着淡淡的墨香,她第一次摸到的时候,心里都觉得神圣。
可她从没想过,自己的文字能被印刷在上面,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摇头,“不不,肯定不行,我那点三脚猫的功夫,肯定是不行的。”
唐秀秀却是越看越觉得行,陈晓水整个青春的境遇都在被不断否定,她需要鼓励,更需要成功,“怎么不行,晓水,你不要妄自菲薄,我觉得你写的很好。”
在这个时代,苦难与自由共存,很多人都说,八十年代是最好的年代,它承载了很多人的青春与梦想。
改开之初,很多人的精神是无处安放的,他们在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在寻找寄托。
乡愁,无遗是最好的感情承载。
唐秀秀只随意翻看了一下,就找出四五首描写思乡与乡愁的诗歌,她一拍笔记本,“晓水,听我的吧,我们投稿。”
郝珍珍立马点头,“对,晓水,你不信我们,总要信秀秀吧,你想想,她可是全国状元,她的眼光不用说什么吧,她说好,一定好。”
几人七嘴八舌劝着陈晓水,弄得陈晓水也动摇起来,她习惯性的否定自我,“可是,可是我这些东西,根本没法和那些厉害的大人物比,而且,我是个农村人,没什么本事。”
唐秀秀摇头,“晓水,你太看低自己了,你能成为你们村第一个考进大学的人,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唐秀秀鼓励她,“你想过没有,你所受到的苦难,只有你一个人在经历吗,不,肯定不是,千千万万的国人,数不清的农村,肯定有和你一样的姑娘,觉得生活很苦,觉得毫无希望,甚至她们不如你。”
“晓水,站出来吧,我们投稿,先发表诗歌,以后,你可以写你的故事,写给千千万万和你一样的女孩,告诉她们,学习有出路,也告诉她们的父母,支持有回报,如果你的故事能激励一个女孩考上大学,就是了不起。”
陈晓水从来想过,她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别人,可以给别人坚持下去的力量,“秀秀,真的吗?”
唐秀秀笑起来,“为什么不能是真的,只要你想,它就能变成真的。”
从这些诗歌和散文里,她能看见陈晓水头脑中,瑰丽的想法,丰富的情感,她不爱说话,可脑海中的语言,并不比任何一个人贫瘠。
“晓水,信我,你觉得那些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以后也许要仰望你。”
“对!晓水,投稿吧!”
“投稿!我们要勇于尝试!”
“指定有一天,你的文章能刊登在报纸上。”
再没有比这个更适合陈晓水的了,不必面对面,不必开头言,她就能把自己的文字,分享给千千万万的人看。
陈晓水重重嗯一声,“好,投稿!”
像是一场很有仪式的活动,几人把桌子擦了又擦,拿出崭崭新的信纸,把钢笔灌满墨水,拉开椅子,让陈晓水坐下。
第一个字落在纸上的时候,所有人几乎都要屏住呼吸,仿佛这字承载的,是她们几个人所有的梦想。
看着那字成句,句成诗,一首诗歌跃然纸上。
最后,一个信封静静躺在桌上,上面的字板板正正。
‘人民日报收’。
“能行吗?”不知谁问了一句。
“肯定行!”不知谁回答的。
这封信发出去,唐秀秀就鼓励陈晓水,“晓水,开始你的创作吧,把你的经历,写成一个故事,我想,会有人喜欢的。”
陈晓水如今已经觉得,创作的教育意义大于挣钱,她已经想好了,就算不赚钱,她也要写,她要把自己的事情写出来,就像唐秀秀说的,只要能激励到一个人,就是了不起的成功。
为了保持头脑清醒,她也不再挨饿,也听从舍友的建议,开始吃青菜,这对宿舍几人来说,算是很大的安慰。
蒋丹丹在很久以后,想起这件事还会感慨。
“别看我们宿舍,每个人都很成功,可是我们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秀秀一个人,你知道吗,她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让你变好,变得越来越好,超乎你想象的好。”
不过彼时,蒋丹丹还是没那么多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