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堂嫂又嘀嘀咕咕说了好一阵话,吩咐水萍要勤快些,眼里要有活,听话不许跟小姑顶嘴。
还说等她哥相亲的事有了眉目,以后需要花钱的地方多。
顾长水要干活挣钱,没多的时间来金针堂当学徒,就望水萍以后有出息。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各个行业当学徒都是没有工钱的,遇到那种真正需要技术的手艺,比如像学医这样的,不仅需要一大笔拜师费孝敬师傅,学徒还要自带口粮去白干几年。
等师傅看出孩子秉性天赋,才会教一些能真正养家糊口的本事,更多的还是学几年后无奈放弃。
这种耗钱耗时的事,一般家庭还真供不起。
水萍到金针堂学医同样没有月钱,这也是水荷、金水、银水没有来当学徒的原因,来了他们会没有钱挣。
顾沐云没有让水萍正式拜师,也没有开口说给月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说请神容易送神难,来学医需要自己考虑清楚,一切自愿。
现在顾长水要花钱,他没办法当学徒,包括他说的做艾灸条。
当时顾长水还想晚上来做几根艾条挣钱呢,才做两天就放弃这想法了,主要还是他白天干活特别累,捣一会绒就要打瞌睡。
现在顾沐云用的艾灸条是从药房买现成艾草碾绒,因为只供金针堂用,少卖几支自己做也能满足。
如果真正要想靠做艾条赚钱,扩大销售市场,还需要从收购储存艾草做起,才能降低成本,有足够利润空间。
这样一来前两年基本上只贴钱没收入,三年后再做艾条才能赚钱。
这需要存储空间和本金,顾长水显然是没有这个条件。
对大堂嫂的话,顾沐云听着就听着,没有过多建议和干涉的意思,上一次自己就是死于管闲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顾长水若是选择一辈子在码头扛包也好,这样的活几代人都在做,熟人熟事,生活简单。
若选择另外走一条路就非常陌生,不仅需要他付出心血和时间,还不一定成功。
这就需要西院的人自己考虑了。
金针堂住的人从大伯老夫妻换成二伯,顾沐云的生意也有了固定客源流量。
从开业到现在,每天基本上稳定有四五个患者来就诊,都是腰疼、腿麻、胳膊疼,要不然就是伤风受凉。
这也是顾二伯的腰疼好转,还有钱安受凉后痊愈带来的广告效果。
同一个镇,熟人之间会相互传递消息,遇到生病就过来试试。
顾沐云处理起来轻车熟路,每个效果都不错,让患者痛痛哀哀的来,笑容满面的走,说花这钱值得。
忙一上午结束,下午基本上就是空闲。
三个小学徒全部要学字,顾沐云也有空抄写经文,还要整理书箱。
她带回来的书内容很杂,有顾廷柏的医书医案,还有几本原身初学医时的笔记手稿。
这是好东西,适合初学者看,顾沐云放在一旁,以后好给水萍她们用。
把顾廷柏的医书翻翻捡捡分成几个部分,内容多,时间跨度也大,有他初入尚医局的笔记手稿,也有在尚医馆行医十余年写下的医案病例。
各种资料书就更多了,主要是方剂和针灸,包括各种单方验方。
顾沐云把针灸方面的拿出来准备细看。
现代针灸和以前至少脱节三百年,很多古针法已经失传。
但网络上还是什么针法都能看见,顾沐云就学过各种各样的针法,其中的真假就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去验证了。
随着医书一页一页的翻阅过,顾沐云发现顾廷柏的资料只是普通穴位讲解,并没有自己曾经追求过的一鸣惊人炫酷神针。
甚至一病就只有一穴,完全不是后世自己学的那些一次要十几穴位配伍,甚至用几十根针把患者扎成“草船借箭”的治疗方法。
返璞归真!
顾沐云把顾廷柏的医书全部翻过,也不是全无惊喜,在找到一本有些破的小册子,顿时直了眼。
她好像知道为什么真正的古方都很简单,讲究“穴不过三针、药不过八味”了。
这一晚上,正屋的灯亮到半夜,直到一盏灯油烧干。
早上,翠青和水萍早早起来做饭洗衣服,小陆子打扫庭院。
顾二伯则是给前面的花墙浇水,那也是一个大活,不光是浇水,还需要随时修枝,不让花墙长得太过茂盛影响美观。
在清静的后花园里,顾沐云穿着一身干练的短衣长裤,对着后墙边的一棵花树站着。
从来到这里,她一直没有打过拳,此时不由自主拉开架势,一招一势认真练起来:并步抱拳……弓步看拳……
差不多中医学生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武术锻炼身体,太极、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
顾沐云选的是武术长拳。
她喜欢长拳的姿态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以及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虽然没有杀伤力,但很有观赏性。
顾沐云的长拳打得非常好,还在学校里拿过奖,也正因为如此,让她产生出自己是高手的误会,结果倒在菜刀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到这里后,她就没有再练过,一练就想家,想爸爸妈妈,想自己的狗血穿越!
此时一遍拳脚下来,只有刚开始略有生疏,还需要大脑指挥手脚去动,毕竟换了一副身体,没有了肌肉记忆。
第二遍就已经熟练流利,打完第三遍,手眼合一,已经运用自如。
今天练拳,并不是不想家了,她是想把这个自己唯一懂的套路长拳还是练起来。
虽然只是花架子,总能让身体灵活。
其实,从古到今,医生都是跟武林高手相提并论的。
很多武侠剧里,孤身行走江湖的游医,那一定是绝世高手。
绝情谷谷主,各大庄主,那一定是武林人士心里的神医。
武林高手一定懂给人疗伤,男的脱光光,女的穿肚兜,两掌就拍出淤血。
所以,古代的医生懂武术,武林人士也懂医。
所以,中医学生也练功。
针灸师需要练心意、练指力、练手法、练运气,当然这在现代是选修,不是必修。
尤其是很多理疗店经过简单培训就考证上岗的,更不懂什么是练功。
《黄帝内经》极为重视用针时医者的心意,称其为"治神",并将其作为针刺治病的要则,是针灸医生的首务。
《灵枢·官能》曰:“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
具体操作时还要强调重“神”,即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做到心手相合、眼心相合,用到意气行针。
针灸手法犹如蜻蜓点水,进针无痛且针感犹如潮起,渐至隆盛至减弱,病人才有痛苦消失、轻松自如之感,痛苦小而疗效好。
可是现代针推师也练,成果就跟顾沐云的长拳一样。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普通人能接触的功夫都只有套路没有心法,就是一个花架子。
能强身健体锻炼一下皮肉,距离《灵枢》中的“神”和“气”相去甚远。
昨天翻看整理顾廷柏的医书,顾沐云找到一本夹在医书中的小册子。
上面看似经络循行图,但还有一段是是非非的文字,像是什么内功心法。
顾沐云琢磨到半夜,勉强有点头绪。
现在打完长拳,活动开全身气血,她就要试一试这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