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张律和苏明利,苏明利是想要把萧先生拉到他的阵营里来,而张律只是想要阻止萧先生和孙林戏的合作。两人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合作朋友了。
苏明利、孙林戏,已经是两方势力了,但还有潜藏的一方势力,张律并没有查到是谁在暗中联络萧先生。
但凌一知道,这第三人,便是顾连笙。顾家和苏家不同,苏家掌权人就是苏明利,实打实的权力在握。而顾家却不同,表面上是顾老爷手上还抓着顾家产业,实际上顾家产业里一半以上的人都已经投靠了顾连笙,他老子顾老爷早就被架空了,所以才会在和顾连笙的对峙中,连连败下阵来。
父与子的关系十分微妙,既有血缘的牵绊,也有竞争关系。就好像古代帝王总会忌惮自己的臣子投靠自己的儿子们一样,身上没有掉块肉的帝王们,对子女的爱受世俗的约束,一旦牵扯到利益,很容易出现矛盾。
像凌一这样女儿和父亲的关系则相对缓和,一方面女儿是女人,作为家中唯一男性的苏明利,自然而然地轻视女人,女儿也是女人,是无害的、有血缘的女人。就好像很多文化总喜欢刻画父与女的关系亲密,好像父亲天生就爱女儿胜过爱妻子一般,不过是因为女儿相对儿子,少了层威胁罢了。
这种关系里的女儿,必须娇弱可爱,必须突出父亲的宠爱与伟岸。再坏的男人,只要他有一个爱女儿的特质,便能立刻为他挽回一点好感。
原剧情里的苏明利便是如此,他跟随的那位先生,可不是什么好人,他同样不是。在原剧情里和女主敌对的势力里,明明是苏明利给予了原身苏灵伊无数的特权,惯她娇宠,却不给与她任性后可自保的权力。
最后苏家被顾连笙吃干抹净,读者们最痛恨苏灵伊,却对临死前还挂念着女儿的苏明利生出一丝同情。
如果凌一能争取到萧先生,那么苏明利就能弃暗投明,转投萧先生阵营,大概率可以避免日后苏家和凌一一起灭亡的结局。不过,凌一争取萧先生,是为她自己,为苏家的巨额财产,而非苏明利。
至于张律想要破坏孙林戏和萧先生的关系是为什么,凌一就不得而知了。
新一年直到九月份,凌一都和张律保持着每个月联系的关系,随着局势逐渐紧张,张律和凌一联系的频率下降。
之前两人一个月大概联系三次,中上下旬都会联系一次,但随着元北市的一位大人物遭到刺杀,浣喜市的局势也受到影响,张律一个月顶多联系凌一一次,有时候一个月都不见得送一封信来。
听说,在元北市搞刺杀的几个被抓了,但还是有人逃到了浣喜市来。
元北市距离浣喜市有些距离,且两地的武装势力也并非同一势力,元北市的人想抓凶手,还真不好抓,只能暗中派人来调查。
元北那边正在积极和浣喜市当局沟通,希望浣喜市当局能协助调查,抓捕凶手。
目前双方还在沟通中,但同意协助应该是早晚的事。凌一觉得,如果她是组织刺杀的势力,应该会尽快安排已经暴露的人赶紧离开浣喜市。
说到离开浣喜市,凌一想到张律,前两个月张律一封信都没有给她留,凌一担心张律出了什么事,于是让苏明利留给她的属下黄伟去打听一下张律怎么了。
结果黄伟回来告诉凌一,张律前两个月去了趟元北,说是参加谁的寿宴。
张律去元北的这个时间太凑巧了,正好就是元北那位大人物遇刺的时间,并且张律也是赶在那人遇刺后,元北全城封锁前离开的元北,如今人已经回到浣喜市了。
原剧情里关于张律的信息很少,以至于凌一若不是帮秋池去联系离婚律师,压根不知道有张律这号人。原剧情里也确实没有张律这号人,张律背后的势力是谁,凌一也不清楚。
但凌一觉得,张律恐怕和元北的刺杀案脱不了干系。
这人简直是在刀尖上行走,和原身父亲苏明利不相上下,两个都是亡命赌徒,凌一总觉得和她们两人合作得小心再小心。
但即便凌一十分谨慎且小心,还是出事了。
以往凌一都是在图书馆待着,但自从苏明利把苏家在浣喜市仅有的三家铺子交给凌一打理后,凌一来图书馆的时间就很少了,只有在她和张律约定的每个月的十号、二十号、月末最后一天会来图书馆,找寻张律留在图书馆里的信件,除此之外,平常凌一都在忙生意。
所以,这段时间凌一和秋池的来往也少了许多,不过,每逢秋池上六休一的那一天休息日,凌一会推掉大部分工作,来找秋池吃顿饭,或者看场电影逛一逛花园。
凌一忙,秋池也并不闲,她每天除了图书馆的工作外,还要学习,启礼大学九月份开学,她想赶在开学前申请到启礼大学的入学考试资格,所以格外刻苦。
秋池想报的专业也和她的兴趣有关,是启礼大学的英文学专业。
在凌一送她的许多书籍里,很多作品都是国外的文学著作,由于引入时间不长,翻译工作量巨大,很多翻译出来的文本因背景、文化、语言习惯等差异非常大,十分晦涩难懂,若非凌一带来了原本,比照英文原文,面对面给秋池翻译,秋池要是自己埋头苦读,还真读不懂。
秋池想报考启礼大学的英文学专业,一方面是想通过学习英文,在阅读一些国外作品时,能够不一直依赖凌一给她翻译,她自己也能品读。另一方面,她看得出,这个时代对英文学专业生的需求还很高,不管是外交还是文化引入以及和外国人贸易往来,她都有机会借助自己的专业找到工作。就连一些jian谍拦截特殊信件,也需要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