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GL文 > 到底是谁觉醒了(快穿) > 第430章

如果是真生病或者死了,那这份工作也不能转让给家中男人。工作又不是财产,哪有转让的说法。

此举不讲理,但十分有效,王麻子一听要赔钱,赶紧回去叫余三妹来上工,至于带孩子一事,王家也妥协了,让余三妹专心干活,孩子留家里,她们来带。

准确来说,应该是王家阿婆来带,总之不是王麻子或他爹受累。

尝到了好处的余三妹,在王家渐渐有了话语权,不再是当初那个想收留江氏母女,都还要被全家指责多管闲事,既没帮上好姐妹的忙,反倒还被人责骂吃里扒外的她了。

现在余三妹见凌一种什么,借着自己和江氏的关系,用工钱相抵买些凌一培育出来的作物种子,想拿回家种。

要是以前,王家人肯定要指责她脑子有病,放着县里官府卖的种子不买,非得浪费钱去买凌一家的种子。但现在王家人不会说余三妹傻了,一是觉得跟着凌一家有肉吃,二是不敢说她,一个月四钱银子,冬天换算成粮食,看见余三妹每个月背那么多米面回来,全家人肚子吃饱了,日子也好了,谁敢说她不对。

余三妹尝到了甜头,对江氏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也不那么敏感了,反倒觉得江氏很有些道理,一个家有了男人,女人的权力就会被剥夺,难怪江氏不愿意搭理程二郎,换作她,她也不愿意。

只可惜,她还没有江氏那么勇敢,敢和自家男人和离。因为,江氏能和离成功,并非只是因为她勇敢,更大的原因是当时程家人嫌弃她们母女,逼着程二郎同意和离。说到底,离不离,权力还是掌握在程二郎手里。

想到这里,余三妹看向田间一起干活的姐妹们,其中有死了男人的,也有男人瘫痪在床的,她倒有些羡慕她们了。

余三妹看向自己满是茧子的手,咬紧牙关,她至少还有这份活计,能拿到钱,王家人就还得让着她,她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这份活。

这般想着的余三妹,干活愈发有干劲,看得凌一很不解,今天她也没给大家安排很大工作量啊,余三妹怎么了这是,打鸡血了?

凌一很喜欢这样的员工,于是在过年放假时,给她家所有长工每人多发了两个月的工钱以及五斤猪肉和十斗米,让她们安安心心回家过年,明年再来。

比起凌一家里长工们欢呼雀跃的状态不同,茶园的茶农们羡慕不已,虽然管事是江氏,但她只管人,不能管钱,看见隔壁发年终奖,茶农们恨不得立刻辞了手上的活去给凌一做工。

江氏见状,托茶园的账房问询林漾,今年的茶农们很卖力,是不是需要一点犒劳的东西。

林漾听账房转告江氏的话,以及凌一给长工的待遇,微笑点头:“既如此,你便去春桃那儿支点银子,按照程妹妹家的待遇,给我们家茶农也发放年终奖。”

账房犹豫道:“小姐,这样会不会对那些茶农太好了,她们就是些下人,犯得着又发钱又给肉吗?”

林漾看账本的手放下,目光直视账房,嘴角保持着惯有的弧度,但眼神却透着一丝严厉:“刘元,你莫不是忘了,自己也是下人?”

刘元一怔,被看得心虚,低下头去:“小的该死,还请小姐责罚!”

林漾叹了口气:“你父亲是江源本地很厉害的商人,我愿意用他代管鹿鸣涧,遂觉得你随你父亲,有几分算账、管事的本事,却不曾想,你竟是这般看轻自己和他人,既如此,你便去春桃那儿领了这个月的月钱,下月不用再来了。”

刘元一慌,赶紧下跪磕头,又是认错又是表忠心,最后林漾“仁慈”,网开一面,又留下他了。

等刘元走后,春桃给他支了银子,回来禀告林漾。

“小姐,程小花倒是懂得怎么收揽人心,这个刘元,茶农们干活那么累,他还觉得不该嘉奖,他莫不是忘了自己吃的穿的都是那些农人种出来的了。”春桃愤愤不平地道。

林漾好笑地看着她:“你别说他,你自己以前不也一样?好了,支出的银子记好了没,连同这两个月鹿鸣涧和富民的账本一起给我吧。”

春桃点头,呈上了账本,脸上的笑意藏不住:“小姐,你不知道,我去咱们几间铺子拿账本的时候,各个脸上都藏不住笑容,可见是收入很不错。”

林漾翻看着鹿鸣涧的账,眼里闪过一丝惊讶:“岂止是不错,简直就是一鸣惊人。近两个月鹿鸣涧的营收已经超过了它前两年的总营收。”

春桃瞪圆了杏眼:“这这这酒楼这么赚钱,那咱们接手之前怎么会濒临倒闭的呀?”

林漾仔细看过各项支出和收入以及采买,发现尽管从凌一那儿购入的粮油和果蔬的量不算巨大,因为凌一家的地还不算多,新一季的金稻米又还没种,所以供应短缺。

但刘掌柜却秉承着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把凌一教给鹿鸣涧的几道菜打成了自己家的招牌菜,并且从凌一那儿购入的食材都打上了每天限量供应,且需要提前预订的噱头,导致尝过美味的城中各权贵,纷纷争抢,哪怕一道简单的青瓜炒蛋,也能通过华丽的摆盘和限量供应,卖出一千文甚至是五千文的高价。小菜尚且如此,更别说一些大菜了。

再加上鹿鸣涧的师傅们举一反三,通过凌一教的几道菜,摸索出更多的炒菜,其中味道有好也有怪,好的就作为新菜上桌,坏的就自己尝了。

富民粮铺那边虽然不比鹿鸣涧挣钱,但因为通过凌一的金稻米打开了在江源县的市场,逐渐挤入江源县的粮食行业,也有不少大小地主和富民签契,一些富农也会来到富民卖粮,因为富民的名声大,而且相比其他江源县本地的粮铺,压价没那么严重,还算良心。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