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村口,凌一卸人完成,都没再搭理这几人一个字。
赵麟带着孩子回了家,越想越气,越想越不甘心,他忘不了在城门口看见凌一时的惊艳,更不甘心被凌一嘲讽只能找男人过日子。
于是,赵麟一怒之下,饭都不吃了,从罗家夺门而出。
前一天还在为林漾婚事发愁的凌一,现在被赵麟带媒婆堵在家门口,开始要为自己的婚事发愁了。
江氏刚要出门去,就被喜笑颜开的媒婆拉住手一顿寒暄,寒暄过后又打听她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一个劲地把夸人的话往赵麟身上套,什么疼人啦,可靠、前途无量,仿佛赵麟就是神人一般的存在。
江氏记得赵麟帮过自己找女儿,不好太冷脸,她只能尴尬地推开媒婆的手:“小花说了不嫁就是不嫁,这婚事我还真做不了她的主,你们二位啊,还是请回吧。”
媒婆一瞪眼:“哎,江婶子,话不是这么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你定下这门婚事,哪有女儿不认的,不认,压着她上花轿也得认!”
此时,手持大柴刀的凌一从屋内走出,冷脸如同罗刹,声音更是让人听了如坠冰窟:“那既如此,我砍了你,你们来阴曹地府喝我的喜酒可好?”
媒婆吓得大叫一声,往院外跑,一边跑一边大叫:“杀人啦!程家女儿杀人啦!”
赵麟面如白纸,摆出一副受伤的表情问:“你当真就如此厌恶我?”
凌一歪头:“厌恶?你也太看得起你自己了,你只不过是村里一个鳏夫,我何至于厌恶你,我压根不认识你,也看不上你。”
凌一拒绝的话已经够直白了,可赵麟却只理解出他自以为的那层意思。
他认为凌一只是看不起他,不是不可能喜欢他,女人都爱慕虚荣,他得掌握了财富、权势、地位,这个女人才会臣服于他。
肤浅、虚荣的女人,非得他恢复从前的皇子身份才肯屈服吗?那若他日后登基为帝,定要这个女人乖乖送上门来又被他弃之如履。
第235章 亲人
赵麟灰头土脸被赶出凌一家,回去后发誓要往上爬,要用权势逼凌一向他屈服。
这边凌一母女刚打发了赵麟和媒婆,紧接着又迎来了江家人。
当初凌一拿着林漾感谢她的银子作为启动资金买了地,为免引起怀疑,旁人来打听,都说是借的江氏娘家人的钱。
如今凌一母女靠着那点钱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样不缺粮食不缺肉的日子,她们俩是全安村少见的女户,两个人坐拥百亩田地,建新房,请了二十个长工给家里种地干活,简直比村里的大地主还要豪横。
她们俩的事迹,早从全安村传出去了,江氏的父母在别的村也听说了。
江家人口可不少,江氏本名江萍,上面一个哥哥,底下一个弟弟。
江大舅在城里干活,平时难得回七里庄。江小舅则和江家父母一起住,和江家老两口更亲。
江大舅并不算孝顺,早早和爹娘、兄弟姊妹分家,全家人搬去了城里住,人家现在是城里人。
往常过年,他都只会让自己大儿子回家送点粮食和肉,就当孝敬父母了,但一家人从来不回老家住。
江小舅私底下没少和家里人骂江大舅不孝,把养老的担子都丢到了他身上。
江家老两口念着手心手背都是肉,没少在两个儿子之间周旋,却一直忽略了家里的女儿。
江大舅首先在江源县听说了凌一母女的事迹,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是自己妹妹和外甥女,是听人提起什么和程氏一族闹翻,他才多问了几句,越听那对母女的身份越熟悉,这不是他二妹一家吗?
人人都道进城的江大舅一家过上了好日子,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在城里的开销有多大。
以前在老家,吃穿住行,只有穿花的钱最多,吃就吃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住老家土房子,行靠两条腿。
可等进了城才发现,一家四口,吃只能买粮铺的米,穿着也要得体,不然找不到活干,邻里都看不起你。住更别说了,她们来自农村,分了家本来就没多少积蓄,房子是租的,每个月得为房租发愁。
行更是难,一个江源县可比七里庄大多了,七里庄撑破天走上一个时辰也能好几圈,江源县你要想从东城门到西城门,两条腿走可太远了。
所以江大舅一家看似在城里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实则其中苦楚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在多番打听后,江大舅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二妹母女俩发达了,在村里拥有百亩良田,还请得起长工。
于是,多年不曾回家的江大舅,这次过年不仅自己回来了,还携全家回来大团圆。
如果是江氏携女儿凌一回江家,老两口怕是要把她们母女骂得狗血淋头,但多年未见的大儿子回家,老两口忙前忙后,看起来都年轻了几岁。
江小舅表面和江大舅寒暄,内心却在想这老小子不会是回来打秋风的吧。
直到江大舅提到江氏,问二妹今年怎么不回家过年,她不是和程二郎和离了吗?
没有夫君、儿子的女人,那就应该回到娘家,认父亲为主。
这时候江家人还不知道江氏母女发达了,她们在七里庄消息闭塞,不如江大舅在城里对凌一的“辉煌”事迹有所耳闻,江老头瘪着嘴,没好气道:“别提你那个丢人现眼的妹妹,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孩子和丈夫和离,这在以前,那可是要被乱棍打死的!”
“我没她这个女儿,你也没她这个妹妹,吃饭吃饭!”江婆婆招呼大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