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人去告状、报警,但因为各种资源稀缺,安置区是没有多余资源去安装监控的,你说谁打你了,没人能作证,安置区的志愿者忙得昏头转向,警察、官兵等所有人力都被安排去抗洪救灾了,谁也抽不出精力来管打架斗殴,只要不是太过火、闹到官方面前来的事,最后都不了了之。
至少,安置区的人都还活着,不闹出人命就行。要知道,还有无数人死在了洪水中,被困在那些低矮房屋的屋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政府的人力全部派出去救这些危在旦夕的灾民了。
但是随着进安置区的人越来越多,政府的人手越来越紧缺,许多安置区的房间大厅人挤人不说,呼吸都没法呼吸。就像有的演唱会人山人海时容易出现缺氧头晕等症状一样,安置区的人口密集程度已经不适宜生存了,稍微有点动静就可能发生踩踏事故。
于是,安置区政府开始号召灾民们返回民间安置点,当然,民间安置点不可能随便选定,都是经过评估,房屋不容易泡水被洪水冲垮,而且有一定高度,能应对接下来洪水继续上涨。
丽水苑这一片区被评估为安全级别A级的民间安置点,安置区给出了临近的几个合适的安置点,俞家人挤在人群中,俞月华听见了丽水苑,就跟狼见了肉一样,顿时找到了希望。
丽水苑!他记得,亡妻名下给大女儿留了一套安置房,就在丽水苑!
房子是亡妻生前指定留给俞知秋的,也公证过,俞月华暂时没动那房子。但他可是俞知秋的亲爸,这套房子他从来没告诉过俞知秋,现在房子肯定是无主的,在B市安置区没见着俞知秋,俞月华打电话也联系不上俞知秋,一家人都以为俞知秋死在洪水里了,毕竟这些天死在洪水里的人太多了,大部分都被洪水冲走,尸体都找不到。
先不管丽水苑是什么情况,既然能被评估为安全等级A级的民间安置点,那肯定比在安置区强,这里的人不是人,反而像猪圈里的牲畜,不,连牲畜都不如。
与其在安置区挤死,不如去丽水苑试试。
于是,俞家人立刻报名,跟随志愿者搬移至丽水苑。
安置区巴不得多放些人出去,免得人满为患,对俞家人的审查并不仔细,外加现在联网系统混乱,电脑手机能有信号就不错了,只查到俞月华和丽水苑1801的登记住户是父女关系,便安排志愿者带她们过去了。
此时此刻,俞知秋看见俞家人,表面平静,内心恨得牙痒痒,前世她被亲人所害,这一世,她都拉黑所有俞家人了,没想到俞家人还是追来了,阴魂不散!
俞月华在冲锋舟上看见了俞知秋的脸,兴奋地朝她挥手:“是知秋!她竟然在丽水苑,太好了,她在这里,我的房子肯定没被别人占,到时候我们一家人住进去,比在安置区舒服多了!”
苏敏面带笑容,眼里满是欣慰,甚至流出了几滴泪水:“那就好,俊明这些天觉都没睡好,这下我们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俞俊明顶着两个黑眼圈,长出一口气,语气很不耐烦:“别废话了,赶紧进去,快冻死我了。”
四人里唯一没吭声的俞岁寒,凝视着窗口的俞知秋,内心咯噔一下,她大姐这个眼神,可不像是善茬,她们一家真能如愿搬进1801吗?
俞知秋转身上楼,手里抱着物资,走得飞快。
魏姐不知道发生啥了,还以为俞知秋这是担心她们怀里有物资,怕被抢了,赶紧跟上。
凌一走在最后面,脚步并不慢,但没有像前两人那样慌张。
三人回了顶楼,各回各家,分手前约好了联系方式,手机有电就短信联络,社交app可能接收有延迟,手机没电没信号,那就直接在窗口喊。
凌一和俞知秋是邻居,两家的门是直角对门,户型使得两人的阳台靠得比较近,有事在阳台喊一声也行。
而凌一挨着魏姐,可以通过卫生间的窗户对着魏姐的阳台喊。
总之,三人互相照应,算是一个保障。
刘阿婆在凌一和魏姐屋子中间的走廊住了下来,床铺铺好了,刘阿婆的那份物资凌一交给了她。
救援物资并不算多,志愿者告诉大家,每七天来发一次物资,每人每份物资勉强够支撑一周,主要就是饮用水、泡面、饼干、米面等主食食品,至于蔬菜、鲜肉等,太难得了。
其中米面都是生的,大米和面粉都需要烹饪才能食用,刘阿婆能带的东西不多,燃气灶搬不了,就算能搬也不可能在楼道里使用,故,她决定把所有物资都给祁婆婆,拜托祁婆婆帮她保存,她人不好意思进屋躲着,但食物放在屋内总比跟着她待在走廊安全。
每天只需要分给刘阿婆一点熟食,她吃了就在走廊床铺休息,也不怕被人惦记食物。
刘阿婆这么做也是没办法,她一个老人家守不住这么多食物,这二十天业主群里有人要东西、买东西,买不到就偷,甚至还有去敲别人门暗要明抢的,她一个老太婆,实在是怕呀。
出于对祁婆婆人品的信任,刘阿婆冒着食物被人占了不还的风险,也希望祁婆婆能帮她一把。
这点忙祁婆婆还是能帮的,凌一对祁婆婆的善心不予评价,她对大多数人的行为都不想评价,她现在脑袋空空,像个机器人,感受不到善和恶,需要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作为祁安,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今天刘阿婆吃过了祁婆婆送来的食物,肚子还不饿,为了省点吃的,她今天就吃一顿,明天再拜托祁婆婆给她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