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六个人一个都没回来,也没有消息,反倒是十八楼那个女的带着物资回来了,你说会不会是咱让老五跟踪她的事暴露了,她就把老五几个灭口了?”
“那老五没供出咱吧?”另一个吓得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就刚才那六人队里凌一展露的力气,能把他脑袋直接锤爆,他可不想正面对上。
杨牧给了一人一巴掌:“废物东西,这些事是能在外面说的吗?真当隔墙没耳啊!”
“一点沉不住气,姓俞那女的看样子不知道是我们找的人跟踪她,不然她看见我就不会是那么平淡的表情,明显她都还不认识我。”
确实,在俞知秋记忆里,杨牧根本不存在。没有任何交集的高中校友,丢入人群中再也找不见的长相,拿不出手的特长,交际能力几乎为零,只有愤世嫉俗的怒火,这样的人若不是因为当了任务者,借了修复局的光,这辈子大概率不会和俞知秋这类型的人有交集。
杨牧认定,老五几个肯定没有供出他,因为俞知秋的表情太正常了。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下心,因为俞知秋的团队里不知道为什么多了凌一这么一号人物,明明剧情里没有这个傻子的,甚至没提到这傻子力气这么可怕,要抢俞知秋的项链,恐怕得先解决这个傻子。
第308章 生日
超市的物资很多,六人队一趟哪里能搬完,所以往返几次是肯定的。
不过俞知秋那儿的氧气瓶不是很够,想了想,凌一贡献出了自己的氧气瓶,这是她在商场的户外店搜来的。
俞知秋显然没料到凌一这么大方,她先前嫌弃凌一过分善良,连俞岁寒这种坏人都救,但她不得不承认,当一个人的善良惠及她自己的时候,她很难去责怪对方。
这次,两人也算是稍微缓和了破裂的关系,十八楼的五个住户关系恢复如初。
凌一和魏姐的交易也大胆起来,她用几十斤木炭和魏姐换了发电机,这两样东西在末世前完全不等价,但在末世里,木炭的价值不比食物低。
燃油很贵,魏姐自己用不上,但也给凌一搞了点,她自己从中赚点差价。
凌一接受魏姐的开价,毕竟魏姐那边能联络人送到楼下,比她去安置区交易市场换更安全,也更低调。
有了发电机和燃油,凌一就着手对房屋电路进行改造和连接,至少能保证供应基本用电。
当被风雪吞噬月光的黑暗客厅,终于亮起白炽灯光时,凌一听见俞岁寒激动欢呼:“来电了!”
两位老人适应光亮后,忍不住跟着拍手:“好好好,这下终于看得见了!”
俞岁寒有电用的第一件事,那就是给自己的手机笔电充电。
手机屏幕亮起,照在俞岁寒盛满惊喜的眼里,如重获至宝般开心。
凌一也拿出了手机充电,此时信号全无,网络更别想,凌一打开手机也只是为了寻找她末世前下载的离线地图。
凌一记得俞知秋的观众说过,中后期各国政府都会采取措施将全人类集中在一起。
其中有各国各地区的避难所,而B市所在的南方各省建立了一个联合避难所,位置在离B市车程十几个小时的C市。
末世前驱车都要十几个小时,末世后不知道要怎么抵达。
避难所在C市,但具体位置在哪无从知晓,只有等现在的安置区政府通知。
凌一打开手机的收音机功能,发现不管用,手机的收音机功能比专门的收音机要差很多,接收距离很短,信号断断续续,看样子,她们还是得多和魏姐打好关系,才能从魏姐那儿得到一手消息。
但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有避难所的消息,凌一不知道,观众们也不知道,小说里的细节无法覆盖完整的一个小世界,故每一环可能出现的意外,都有可能造成任务者失败,也只有那些完成任务的员工,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
而观众们爱看的,就是这种不定数,不然,她们直接看小说,不就知道一切细节了吗,干嘛还非得来看任务者直播。
在避难所没有消息之前,凌一和俞岁寒要做好长期对抗极寒的准备。
用发电机发电来供应空调,这太奢侈了,她们俩发电主要是供给一些电子设备充电,以及给凌一需要的一些设备充电。
末世前凌一买了很贵的备用移动电源,几个月也差不多用完了,现在得充电。移动电源不难买,就是贵,祁婆婆的存款不多,凌一买了更多的生活物资,移动电源就买的不多。
有了电,家里的各种电器也能用,包括电煮锅、电磁炉、烤箱等等。
虽说凌一准备的食物充足,但是烹饪食物所需的天然气、电力、木炭等等稀缺,所以烹饪方式比较单一,都是冲着节省、高效去的,食材也不多,主要以补充能量为主。
凌一在自家小阳台和魏姐的大阳台搭建了一块木板,木板是从楼下一户没人的屋里拆下来的门板。
现在楼里每天冻死、饿死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撑不住,拼死也要冒着风雪前进,挤到安置区去寻求庇护。
安置区挤归挤,好就好在这么多人有官方管着,一来不会有明目张胆的抢劫和杀人,二来会有集中供暖,不至于冻死。
灾民们白天出去找物资,晚上给安置区上缴小部分,剩下的也是能自己留下的。
故,对许多无力自保,又缺炭缺柴的人家来说,去安置区挤挤是最好的选择。
楼里住户搬走的搬走,死的死,空出来不少房子,杨牧那拨人早就搬进了十八楼空出来的1806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