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一将手机里的离线地图手绘在纸上,细致到了每条街道都相对应。
俞岁寒凑近来看,忍不住咂舌:“你这脑子能记住这么多细节,动手能力又这么强,脑子跟台超级计算机一样。”
计算机?凌一好像听到了一个令她精神一振的词,她抬头看着俞岁寒,说:“你也来一起画,画的同时,尽量记住。”
以后会遇上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当越来越多的变数出现,不管是杨牧还是俞知秋的观众提供的线索都不靠谱,她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避难所的位置,最好还是靠自己记住路线找过去安全。
俞岁寒嘴角抽动,大半夜的,还要让她画地图记地图,累不累啊?
“唉,行吧。”俞岁寒认命地抽来椅子坐下,认真帮忙绘制地图。
两人绘制地图到凌晨五点,终于画完了。其中大部分是凌一前几天绘制的,俞岁寒看了一眼,顿时感到一阵压力。
两人好似比拼一样,皆只需要看一眼手机上的原图,然后闷头在纸上绘制,下笔如风,可见两个人的图形记忆能力都非常强悍。
画完后,俞岁寒长舒一口气,眼神里带着不可置信,问:“你看一眼就能精准绘制出地图来?”
凌一点头:“嗯,你不也是?”
俞岁寒沉默,她不一样,她是天才,是被保送进B大最强专业的学生,俞家也是祖上烧高香了,出了两个考上B大的女儿,准确来说,只有俞知秋是考上的,俞岁寒是被B大请来的。
如果不是俞月华和B大校长有交情,不然俞岁寒不会去B大,而是选择全国第一学府。
但很可惜,俞月华想借这个女儿拓展在B市的人脉,搭上B大校长身后的大人物,做主定下了俞岁寒的未来。
俞知秋常说俞岁寒这种人看不起任何人,看不起俞知秋,看不起俞家人,俞岁寒认为所有人都是她的拖累,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俞岁寒很聪明,从小就生活在别人羡慕、崇拜的目光里,她看似情商高、八面玲珑的外表下,难掩对普通人的轻视。
所以,她为什么会嫉妒同父异母的普通人俞知秋?
但不得不说,此刻,俞岁寒有点嫉妒凌一。
她的记性好是天生的,她对图形的记忆也是经过反复训练的,可凌一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记忆力?
甚至,这里的大部分地图都是凌一绘制的,她只是帮忙完成了最后十分之一罢了。
俞岁寒想,如果凌一更早顶替祁安,或许祁婆婆一家不会过得这么惨,凌一甚至比她更出色。
凌一看不懂俞岁寒复杂的眼神里藏着什么,她只是问:“我脸上有花?”
俞岁寒绷不住笑了:“你还会开玩笑呢?”
认识这么久,住在一起也有一段时间,俞岁寒总觉得凌一有种说不出来的冷,没想到还会开玩笑。
惊讶和嫉妒只有一瞬,俞岁寒看着凌一的脸,就会想起两人在烛光下许愿的画面,眼神里不自觉带着点发自内心的温柔。
凌一对这个眼神很敏感,总觉得在哪见过,但她想不起来。
眼看天色要熬穿了,两人赶紧洗漱一番就去睡觉,第二天睡了一整天,祁婆婆也没有来打扰两个小的,做了点吃的送到房间里。
冰雪冻住了世间的一切,唯独没有冻住时间,极寒持续了两个月,六人小队出去几次搜寻物资,找够了维持几个月的物资后,就不再出门,而且水面的冰层越来越厚,她们再下水就太危险了。
极寒的最后一个月,雪停了,温度回升,冻住的冰层开始融化,积水也开始退去。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世界回归正常的迹象,不知道多少人死在了暴雨、极寒之中,但人类的生命力超乎想象的顽强,仍有成千上万的幸存者活着,即便有的人活得不像人。
安置区政府此时不知道换了几批,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冰雪彻底融化、积水彻底退去前,安置区派了志愿者,在她们已知的民间安置点,挨个通告,六省联合组建的避难所终于于十日前在C市建成,现已开放收容,接下来的日子,不会比极寒好过,现令所有幸存者迁往C市。
官方称她们为幸存者,而非灾民,意味着至少暴雨和极寒两种天灾已经结束,活下来的都是幸存者。但同时,C市建立了联合避难所,也就意味着,接下来还有更大的生存挑战,这个挑战足以让她们无法在本土家园开展重建,甚至无法生存。
可问题是,光告诉她们要前往C市联合避难所,没人告诉她们怎么去啊?
具体的避难所地址已经给出了,关键是怎么去呢?走路?谁记得路?坐车,哪儿还有车能开?
暴雨极寒的小半年里,官方已经竭尽所能地收容灾民,但现在B市本地安置区的资源有限,不足以应对接下来的灾难,所以只能转移,但是目前官方连转移的资源都不够,只能让灾民们自己转移。
雪化前,大雪压房顶很严重的时候,官方就派志愿者来督促各个民间安置点的灾民出来铲雪,铲雪时六人小队就已经在留心冰层以下是否有车辆,等雪化水退后,来看看车子能不能启动。
结果当然是不能启动,大部分车泡水太久,已经损坏。
但是凌一并不灰心,带上搜来的维修工具,东拆西补,从各辆泡水的废车上面拆解零件,缝缝补补竟然修好了一辆皮卡和一辆中型客车。
这属实是意外之喜了,因为俞知秋现在最头疼的就是怎么去C市避难所。
她前世知道某个仓库里有一辆保存完好的房车,结果等她去找的时候却发现,车子竟然已经被人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