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不说了。”宁启没再说这些,这一下子把郑云也吓得不轻。
休息了一会儿,郑云找了两根藤条,把鱼串起来,提着鱼和宁启一起回家。
到家之后,王桂花看他俩穿着湿哒哒的衣服,很是担心:“呀,你们这是怎么了,衣服怎么这么湿,快去换个衣服。”
“娘,我们去抓鱼了。”郑云将手中的鱼递给王桂花。
“抓鱼还能抓的浑身湿啊?”王桂花不解。
“哈哈哈,娘,我们两个在那玩了会儿水,我们先去换衣服,等会我出来给你们做个麻辣烤鱼。”宁启赶快说道,不想让他们担心,没说自己掉水里的事。
王桂花:“行,你们快去吧,我先去收拾鱼。”
宁启换完衣服出来,用四条鱼做了麻辣烤鱼,四条鱼做了鱼汤。
麻辣烤鱼放了很多红辣子,看着红红一片,闻起来香气扑鼻,吃着鲜香麻辣、外焦里内,配上一碗米饭,简直美味。
吃完烤鱼,喝完奶白的鱼汤,味道鲜美,口齿留香。
一家人吃完都意犹未尽,赞不绝口。
------
酒厂大门前,宁启到的时候,发现前面已经站了很多人,认识的人都在互相聊天。
宁启和郑云走到大门前,发现里正也来了:“里正,你怎么也来了?”
“听说你们今天招工,我来看看情况怎么样。”里正说道。这是村里第一个开作坊的,让村里人都能够来赚钱,里正也很关心。
“你们先去忙吧,我就看看,不用招呼我。”里正接着说道。
“行,那我们先过去。”宁启和郑云便走了过去。
郑云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停下:“大家安静一下,听我夫郎说几句话!”
慢慢的,人群安静下来。
宁启大声道:“我们酿酒工厂今日开始招长工,每人每天二十文钱,中午管一顿饭。”
听到工钱,人群又开始喧哗。
“二十文,不少嘞!”
“还管饭呢!”
“是嘞,本来是来凑个热闹,但是现在也想报名了!”
“每天二十文,一个月不是要挣六百文,那一年就能有七两银子了!”
“工厂?什么是工厂?”
“不知道,反正有钱赚就行。”
“我要做!我要做!”
……
“大家安静一下,先听我说,想要做工的都到门前的桌子旁报名,不过我这边会初步考察一下。”宁启说完,走到桌边坐下,开始考察记录报名的人员。郑云在旁边维持秩序。
“启哥儿,你看巧哥儿和他爹能报名不?”三花婶一家人最积极,排在第一个。
“可以啊,巧哥儿手艺不错,以后就给大家做饭吧,等会儿再找一个婶子,他们一起做,三花婶你不来吗?”宁启回道。
“嗨,我也想来,可以家里还要两个小的,我得在家照看着。”三花婶惋惜的说道。
“行,那吴叔就制曲吧,明天我**。”
“行,你们记下了,明天准时来就行。”
“下一个。”
里正看到现场都挺有秩序,宁启和郑云又在忙,就没有再打扰,默默回家了。
……
“郑夫郎,我识些字,你们这里需要吗?”登记了好久人员之后,宁启突然听到识字,抬起头看了一眼。
这人宁启认识,叫李复言,是村里为数不多读过书的人。
以前家里也算得上富裕,父母恩爱,早早送了他到镇上学堂读书,10岁那年还考了童生,在村里很出名。但天降灾祸,父母两人在他11岁那年因为意外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奶奶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刚开始还送她读书,但后来他看奶奶实在辛苦,挣得钱根本供不上他,就没有继续读书了。
现在他会到镇上替人抄书写信,但是每个月也赚不了几个钱,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今天李复言也是来碰碰运气,看这里需不需要人。
宁启想到这人品行不错,也不是不知疾苦的,就说:“是李书生啊,太需要了,我就缺识字的,那你来记人吧!”宁启做到旁边,让出位置让这位李复言来记录。
李复言坐下之后,看到宁启写的字,心里想这夫郎到底是认字还是不认字。说他认字吧,可大部分字都缺胳膊少腿的,说他不认字吧,又能清楚的记录所以人的情况。
而且这字实在算不上好看,眼前这位夫郎看着甚是不搭。
下一个合适的人来了之后,李复言记录,写了几个字,宁启就发现这人的字写的是真不错,不像只读了几年能写出的字体。
宁启今天先选了十二个人,其中两个做饭的,全部记录完成后,还有许多想要报名的没有报上。
“各位,工厂暂时只招收十二个人,没有报上名的不用慌,以后等工厂扩大了还有机会。”
“另外没报上的也有挣钱的机会,我们最近会收高粱和柴火,大家家里有高粱的可以拿到我们这里卖,只要质量好,我们都收。没有的也可以砍了柴火到我们这里卖,价格大家放心。”
“没事的话就散了吧,以后需要人了会通知大家的。”
听到收柴火,众人都很高兴,本来以为没有赚钱的机会了。现在虽然不能直接到工厂干活,但是卖柴火也行。
“要去砍柴火吗?”
“去啊,当然去。”
“我家还有高粱,我明天拿过来看看。”
……
大家一边聊着,一边各自散去。
人群散去之后,宁启留下了李复言。
“刚才看你写字写的很好,是有一直练习吗?”宁启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