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也马上满月了,宁家现在在村里已经是富户,当然要给孩子办满月宴。
满月宴选在了六月初,主要是宁强操办的,村里的人基本都来了,热热闹闹的。
宁启和郑云给石头送了一对银手镯。宁启本来还想送两套衣服的,但是他不会做,便直接选了柔软的布料送了过去。
满月宴办完,宁强也不再天天在家照顾巧哥儿和孩子了,又重新回到了酒厂。
今年六月,去年来的两位走商赵商和王商,陆陆续续又来到了宁启家里,他们还是过来买蒸馏酒,上次带回去的蒸馏酒,在他们自己的郡城都卖的很好,没一段时间就买完了。
两人早就想来继续买高粱酒了,只是春季的时候,他们先去了去年约好的其他几个郡城,送了约好的货物之后,才能来石溪村。
这次来石溪村,他们虽没有碰面,但是都默契的要了一千多坛高粱酒,这高粱酒带回去,他们至少能挣一半的银钱,自是要的越多越好。
上次两人都觉得自己拿的少了,好在这次,酒厂库存足够,他们只是在宁启家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直接拉着高粱酒回去,没有过多停留。
自六月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走商来石溪村购买高粱酒。
他们有些是在悦来酒楼知道的高粱酒,有些是走商的时候,和赵商王商认识,从他们口中知道这高粱酒,有些是在胥州和江州郡城喝到过蒸馏酒,打听到是石溪村生产的之后,才找到石溪村买高粱酒。
虽说自去年冬天,宁强听了宁启的话之后,一直在尽量多生产蒸馏酒,充实库存,但是这样三两日的来人,那些库存还是耗不住,眼看就要见底了。
宁强和宁启他们说了情况之后,宁启便给县里铸铜作坊的人写了信,让他们再打造两套蒸馏设备送过来,加上这套,四套蒸馏设备,应该能够生产足够多的蒸馏酒,供应上走商的需求。
宁强这边,又开始给酒厂招工,石溪村合适的人员招完之后,还是没有达到酒厂的需求,宁强便和宁启商量,从周围近一点的村子,招一些人过来,宁启同意了。
只是周围的村子再近,他们每天来回石溪村至少得走一个多时辰的路程,有些更远。
宁启见这样的情况,便决定在酒厂旁边再盖一些屋子,让外村的人住在这里。
酒厂现在也是有住的地方的,只是这些地方都给了护卫们,而且以目前的状况,宁启打算盖了宿舍之后,让酒厂的护卫也住在那里,酒厂除了晚上值班的人员,就不留其他的人员住宿。
而且酒厂现在又四套蒸馏设备,酒厂以前的房子已经不怎么够用了,有些拥挤,宁启便打算将酒厂一起扩建。
他们这次建房子,还是找了镇上的王师傅,已经合作了几次,他们彼此都很熟悉,也不用担心别的。
宁启和郑云这段时间的精力,都扑在了屋子上,最近天气热,王师傅他们建房子也很不容易,宁启担心他们中暑,时刻给他们准备绿豆汤给他们解渴。
这次的房子也建的很快,一个多月后,宿舍建成了。其他村子的工人听说可以让他们住在这里,都很开心。
之前每天走那么远的距离,虽说都是为了挣钱,但每天这样,晚上走回家之后还是很累人,现在能直接在这里休息,再也不用每天奔波,大家都很感激宁启他们。
既然他们住在这里,早饭和午饭自然也得提供,宁强又另外招了几个做饭的人,让他们负责一日三餐,就连村里的人,即使不住在这里,也一视同仁,提供了他们的早饭和晚饭。
工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一阵欢呼。
至于这些工人的休息,以前都是村里人,宁启是采用现在七天制的办法,每上五天工,让他们休息两天,现在考虑远处的工人,宁启让他们可以自由休息,每个月休息八天,可以选择分开休息,也可以选择一起休息,不过每次连着休息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四天。
现在酒厂各项事务熟悉了之后,比以前更加赚钱了,宁启还给做的久的工人涨了工钱,每天多二文钱,至于刚来的工人,等他们熟悉了之后,工钱也会慢慢涨上去。
忙活过了这两个月,将酒厂的各项事务梳理完毕后,酒厂又走上了正轨。
四套蒸馏设备,加上新招的工人,酒厂总算又重新有了库存,即使这段时间时常有走商过来购买高粱酒,库存也足够,再也没有发生让走商等着生产高粱酒的情况了。
酒厂的工人越来越多,宁强一个人管着有点吃力,虽说酒厂的各项事务都已经梳理完毕,但是宁启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直躲在家中躲懒了,隔三差五得到酒厂中去,看看酒厂的情况。
人多了起来之后,春哥儿也一直在适应账房的工作,突然多了两条生产线,需要记的东西不是一般的多,春哥儿一个人渐渐有点力不从心,宁启也需要去帮助他。
至于郑云,倒是没有关系,本来他空闲的时候,就会一直到酒厂帮宁强。
过了一段时间,宁强和巧哥儿一起将酒厂的账务渐渐理顺之后,宁启和郑云一起到镇上又找了一位账房。
这位新账房名叫高华,家里也不是石桥镇上的,是其他村子的,他从小便读书识字,在考科举成绩不好之后,觉得自己没有天赋,便果断选择了在镇上做账房,十来年间换了两个雇主,都是因为店铺经营不善倒闭。
前段时间,他所在的那家饭馆开不下去了,他才重新开始找活干。说起来这饭馆开不下去,还和悦来酒楼有点关系,因为镇上有钱人大部分都去了悦来酒楼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