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莲花是他家种了,等成熟之后卖莲蓬的,对于来偷莲蓬的人,他一律不回饶恕。
“好,我们马上划过去。”
李长在赶快起来撑着小船,将小船滑到岸边。到了岸边之后,三人下了小船之后,老伯立马就将李长在手中的竹竿夺过去。
宁启解释他们是刚才本来是想买点莲蓬,但是没有找到人,然后拿出一些银钱递给老伯。
老伯收了银钱,又听到他们是从外地来的,偶然经过此地,被荷花吸引了,脸色才好了些。只是还是很生气,对着他们说了很久,三人也知道自己理亏,便任由这老伯说教。
“你这小娃娃,长得这么好看,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是,是,今日是我们不对。”宁启应声道。
三人不管老伯说什么,都顺着他,宁启这张脸在这个时候还是很起作用的,老伯看他们一直态度很好,确实和以前偷莲蓬的人不一样,便放过了他们。
消气之后,老伯想到他们方才的话语,问道:“你们是还想买莲蓬?”
“是,可否卖我们一些,你家的莲蓬很好吃。”宁启笑道,郑云和李长在也连连点头。
“好,你们等着,我去给你们摘!”老伯说着,上了小船,很轻松的撑着小船向莲花田深处而去。
没一会儿,那老伯就摘了许多莲蓬出来,问他们:“这些够不够?”
“够了,老伯,要多少钱?”宁启拿到莲蓬之后,开心的问道。
“不用了,你们刚开给的钱就够了。”老伯说道。
这老伯也知道自己刚才被偷莲藕的气愤冲昏了头脑,因为平时总有人趁他不注意来偷他家的莲蓬。
这会儿冷静下来之后,看三人的穿着便知道,他们不是偷莲蓬的人。
三人拿着莲蓬准备离开,但是老伯给他们摘的莲蓬太多,很难拿,看他们拿不住,老伯还给他们找了一个袋子送给了他们装莲蓬。
三人看现在时日尚早,便准备直接赶往镇上,拿着莲蓬绕过荷花田走到马车旁,便准备离开。
临走前,宁启看着眼前大片的荷花,突然想到,这荷花他们可以带了种子回去种植。他们想建设旅游村,这荷花便是一种很好的风景,而且荷花观赏完了还可以吃莲蓬和莲藕,很划算。
荷花是可以在北方种植的,只是这里,宁启似乎没有见到过中州有种植荷花的,现在种植,刚好可以吸引那边没有见过荷花的人群。
于是,宁启便将这个想法告诉了郑云和李长在,几人又返回去,找到那老伯,问他有没有荷花种子,可否卖他们一些。
“没有,我们的莲蓬都是摘了吃新鲜的,从来没有留过种子。你们要是想要种子,可以到前方镇上看看,也许会有人卖种子的。”老伯回道。
“好,多谢老伯。”三人道谢。
辞别老伯之后,三人便赶着马车朝前方的镇上而去。现在已经接近中午了,三人的午饭是在马车上吃的干粮。
这段时间,三人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般离开城镇的时候,都会买些干粮备上,方便吃食。
他们有时候碰不到城镇和村庄的时候,甚至还会在野外露宿,这时候,郑云的特长就发挥出来了,他会去打些猎物,回来烤了吃,或者炖了吃。
他们出来的时候,带了许多调料粉,因此烤的肉很香。而且为了方便,还带了一口小锅,路上可以烧些开水喝,或者炖汤。这一路宁启都被照顾的很好,完全没有觉得很辛苦。
马车行了半日,申时过半便到了镇上。
他们现在到的这个镇名叫荷塘镇,镇上就有一大片荷花池,也是因此得名。
荷塘镇面积比起石桥镇大上许多,而且这里的房子也都和中州郡那边有所不同。
小镇看起来也比石桥镇繁华,镇上许多地方都是铺的青砖,房子和徽派建筑很像,都是高高的白墙和瓦房,房顶坡度比中州郡的更大,宁启猜测是因为这里雨水比较多,这样比较好排水。
路过荷花池的时候,宁启心里还想着明日一定要来这里看看荷花。
虽说小镇看着比较繁华,也比石桥镇大,但毕竟还是小镇,客栈也只有一家,宁启三人便直奔那家客栈而去。
到了客栈,订了两间上房,将行李和樱桃树苗全部搬到房间之后,三人便来客栈的大堂吃饭。
小二看到他们,便赶忙过来招待:“几位客官,想吃些什么?”
“你们这有什么特色菜?”宁启问道。
小二:“要说特色,我推荐你们点清炖蟹粉狮子头、盐水鸭、荷叶炒饭,你们三位点这些刚好够吃,还有现在正是吃莲子的季节,莲子羹也很美味!”
宁启:“行,那就你说的这些都上一份。”
宁启今天下午在路上已经吃了许多莲子,这会儿也不怎么饿,点这些刚好。
“好嘞,客官稍等。”小二回道,急忙去点菜。
菜上好之后,宁启尝了这几样饭菜,感觉味道确实不错,特别是莲子羹,他很喜欢。
吃过饭,时间也不早了,宁启郑云便和李长在分开,各自回房间休息。
喊小二打了洗澡水,宁启舒舒服服的坐在浴桶里泡澡。在外出行就是有这点不方便,在路上的时候,不能每日都洗澡。
每次到客栈,宁启都要泡个澡舒服一下,郑云一般这时候也不会打扰他。
洗完澡出来,因为天气热了,宁启就简单了穿了一件宽敞的內衫便从屏风后走出来。这內衫是丝绸面料的,很是光滑,宁启嫌热,只系了腰上的腰带,随着他的走动,这衣服便不安分的往下滑,露出了他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