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寒风依然凛冽,但雪原上的杀意却已化作看不见的浪潮,席卷大明的边疆与京城。李辰的布置已经初见成效,瓦剌的势力被逐步削弱,但他清楚,决战的时刻已经到来。这场战争,不仅关乎边疆的存亡,更是对大明中央权力的终极考验。
乾清宫内,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跪在大殿中央,手中呈上一封刚刚截获的密信。李辰展开信件,神色瞬间凝重。这封信明确记载着瓦剌主帅图尔古的最新计划:集中所有残余兵力,直取边疆大营,断其粮道,迫使明军全线崩溃。
“果然。”李辰将信递给一旁的兵部尚书徐大成,沉声道:“瓦剌已到绝境,狗急跳墙。这场决战的关键,便在于谁能先下手为强。”
徐大成看完信件,冷汗直流:“陛下,瓦剌兵力虽有所减弱,但此次集结依然不容小觑。边疆将士虽士气高昂,但若敌军真能断我粮道,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要抢在他们行动之前。”李辰目光冷冽,“朕已经命王骥领精锐奇袭瓦剌主力,此战必须一击致命。”
与此同时,边疆大营内,王骥正在紧张布置奇袭计划。他深知,这次任务不仅决定边疆的胜负,更是为陛下布下的大局铺平道路。
“将军,探子已经确认,瓦剌主力驻扎在三百里外的赤风谷,地势复杂,但物资充足。”一名副将禀报道。
王骥微微点头:“赤风谷虽然易守难攻,但正因如此,他们不会料到我们会主动出击。这次奇袭,我们只有一次机会。”
他将目光投向地图,指着赤风谷外围的两条小道:“敌军的辎重营地设在谷内北侧,一旦攻下辎重,他们的士气必然崩溃。命令三千轻骑兵绕道埋伏,随时接应主力。其余兵力随我正面强攻。”
“将军,这么分兵是否太过冒险?”副将担忧地问道。
王骥目光坚定:“瓦剌虽狡诈,但内部已乱。只有以险制胜,才能彻底摧毁他们的战斗意志。”
边疆战局紧张,而京城内的局势也并未平息。李辰亲自坐镇锦衣卫指挥所,与马顺一道梳理内线情报。他们发现,瓦剌内应仍在试图策动最后的混乱,意图配合边疆突袭,牵制京师的守备力量。
“陛下,我们已经锁定了几名嫌疑最大的官员,但尚无直接证据。”马顺低声说道。
李辰缓缓起身,目光深邃:“不需要证据了。瓦剌的棋子,朕已经容忍得够久。这一次,朕要将他们连根拔起。”
他果断下令:“立即动手,将所有嫌疑人全部拿下。无论是否有罪,只要与瓦剌有接触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当夜,京城掀起一场肃杀风暴。锦衣卫在各处同时行动,几十名朝中重臣与商贾被秘密拘捕,所有嫌疑之人都被集中在一座地牢内,等待最终的审判。
边疆的寒夜中,王骥的奇袭部队悄然接近赤风谷。夜色掩护下,大军无声无息地逼近敌军营地。
“准备!”王骥低声喝道。
他手一挥,数千弓箭手率先攀上山坡,占据了制高点。与此同时,轻骑兵从侧翼迅速穿插,目标直指敌军的辎重营。
“杀!”随着王骥一声令下,箭如雨下,瓦剌营地瞬间陷入混乱。敌军措手不及,四散奔逃。
“辎重营的敌军如何?”王骥问道。
副将兴奋地回答:“已被奇袭部队攻破,敌军物资尽数烧毁!”
“好!”王骥挥刀指向赤风谷中央,“全军进攻,务必将图尔古的主力一举歼灭!”
瓦剌主帅图尔古此刻已经明白中了埋伏,但为时已晚。他怒吼着指挥残部反击,却发现己方士气低迷,兵力不足以抵挡明军的正面冲击。
经过数个时辰的激战,瓦剌主力终于溃败,图尔古带着少量亲兵仓皇逃窜。
捷报传回京师,整个朝堂为之振奋。李辰在乾清宫接见马顺与徐大成,笑道:“王骥不负众望,此战大捷,瓦剌再无力与我争衡。”
马顺兴奋地说道:“陛下,边疆局势已定,京师内的威胁也基本肃清。瓦剌内应网络已被瓦解,大明内外总算可以喘息一口气了。”
李辰却摇了摇头:“瓦剌虽败,但其余部尚存,若不彻底剿灭,他们迟早会卷土重来。”
他转头看向徐大成:“朕要你立即调集兵部力量,筹备北疆的长期防御。同时,重建情报体系,确保不再被敌人渗透。”
徐大成领命道:“臣定当尽力,不负陛下所托。”
瓦剌主帅图尔古虽然溃败,却并未彻底放弃。他退至北方深处的草原,试图重整旗鼓,并联系其他部落,企图再次挑起战火。
但此时的瓦剌已是强弩之末。没有了辎重与兵力的支撑,他们的实力迅速衰退。图尔古最终在一次小规模冲突中被俘,送回京师。
图尔古被押到李辰面前时,依旧目光凶狠:“大明皇帝,你以为杀了我,就能彻底平定北疆?”
李辰冷笑:“你的野心不过是朕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瓦剌的时代已经过去,你的失败注定了瓦剌的命运。”
随着图尔古的伏诛,瓦剌的威胁终于被彻底平息。
北疆战事告一段落后,李辰开始整顿朝政,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他任命王骥为北疆总兵,继续坐镇边疆,确保瓦剌残余无法翻身。
而在京师内,经过一场肃清,朝堂终于恢复了安定。李辰站在紫禁城的高墙上,望着北方的天空,目光中透着坚定与孤独。
寒风吹过李辰崭新的龙袍,这是他让江南的织造局专门重新缝制的。
先前的那件太大了,也不知道朱祁镇一天天都吃着些什么玩意儿,自己忙前忙后这么久,反而是消瘦了不少。
等忙完这一阵,要不要开个后宫什么的?
毕竟当初自己就冲着这点才进的历史系。
“北疆已稳,内患已清。”他低声自语。
“朕的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