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多,通往东坑村的方向,马车队行驶到一个岔路口,陈利平说这是通往河田村的路口。
陈利平介绍河田村也是是个大村,比东坑村大些,这里地理位置平坦,里面还有小集市,周围附近的人一般都是来这里采买物资。
最主要的是叶家老宅就在这里,所以河田村相比于周边其他村落人口密集些,估计过几年会发展成乡镇。
“利平兄,我看叶家对亲戚挺好的,为何不帮这里的村民,改善一下生活环境。”
陈利平闻言有些愕然,然后略有疑问似得问道:“杨兄弟,何以见得?”
“我观这些村民穿着朴素,沿路见到的农户和其他村落并无二致。”
杨木易看了一眼田园里劳作的农户,感觉和东坑村的人差不多,不过大部分都是老人农妇带着孩子在劳作。
“哈哈。”
陈利平听后笑了笑,原来是因为这个。
“杨兄弟有所不知,你别看他们衣着简单朴素。”
“你可知为何地里都是老人农妇吗?”
“哦,望兄台讲解一番。”
杨木易见对方这副模样,应该对这里很是了解,难道还有其他缘故?
“呵呵。”
陈利平捋捋胡须后笑道:“叶老太爷念旧,当年跟着老太爷做事的村民们,基本在县城或者州府买了房产。”
“你现在所看这些村民,只不过是跟着老太爷来这里养老而已。”
“家里的青壮大部分都在城里做生意,或者帮叶家做事。”
杨木易听利平兄解释后才明白,感情是这些老人在家带孩子闲不住,在地里种点菜自食。
“叶老祖发家时,河田村只有几十户人家。”
“现在已有近千户人家,因为这里地势平坦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员到这落户,这些人倒是和普通人家一样,都是正常以农耕生活为主。”
“不过外来户的土地大都较偏僻,因为他们来得晚,好地方都在叶家和那些本地老农户手里。”
“那边就住了好多外来户。”陈利平抬手指向东北方向。
如此说来,秀才老祖应该是外来户,因为族谱上记录的是万历年间移民至海丰的。
陈利平人缘还挺好,车队行驶到村口后,在村口闲聊吹牛的老人见到陈利平时,有好几位老人打招呼喊他“小瓶子”。
“小瓶子,有一年多没见了,今年大祭你来不来呀?”
一位身体伛偻得厉害的老人,那满头的银丝稀稀疏疏,估摸着年纪不少于八十了,老人杵着拐杖对着陈利平招招手,唤其靠近些说话。
“听你爹说,现在给老叶家米铺做管事了。”
“哎,李太爷身体还健朗呀!”
陈利平连忙走上前按住准备起身的老人,见李太爷已经这般苍老,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大祭时,得空就来。”
“这不路过嘛,顺便来看看你们这些老太爷嘛!”
陈利平在村口和几位老人聊了一会儿后,便让杨木易他们在这里等等,他去先去和叶老太爷打个招呼,然后再带他们去找里正问问。
陈利平从车上拎了几样东西就进了村子。
“小伙子,你们是海外唐人?”
老人见杨木易三人都是短发,便好奇问问,前些年跟叶老太爷四处奔波,南洋地区也去过不少,对唐人的印象还是特别深刻的。
“嘿嘿,老爷爷眼光真准。”
杨木易看着旁边的老人,满脸褶子估计得有九十了,然后笑着道:“老爷子挺精神哈,今年高寿呀?”
老人见这小年轻还挺会说话,这村里长时间都是老人小孩作伴,现在碰到个有趣的小伙子,一时便来了兴趣拉着拉住对方的手开始聊了起来。
“哈哈。”
“七十九了,整个河田村里第四老。”
“哎呀!”
杨木易装作很吃惊的样子,不可思议的惊讶道:“看不出来呀!我还以为大爷最多六十多点。”
老人闻言乐得合不拢嘴,然后杨木易被拉着问有没成家,包括杨天元杨木易也被几位老人围攻探讨人生,一旁的小胖最惨,被几个老妪抓住上下其手,这年头能遇到一个胖子可是件稀奇事了。
“老太爷可知道杨青牛家住哪?”
杨木易试着问问,想看看老头知不道。
“杨青牛?”
老人挠挠头转动眼珠子努力想这人是谁,他感觉有点耳熟,但想不起来了。
然后转头向旁边的老头问道:“老张,杨青牛你知道不。”
一旁的老张也觉得这名字似乎听过,但又记不起来是谁,然后老张也向旁边的人问了一遍。
“认识啊,就是那边山脚下的杨大牛啊!”
第三位老头看起来年轻些,老头抬手指向东北方向的山头说:“他孙子就是杨文傅啊。”
“哦哦哦,对对对。”
“哈哈,年纪大了,一时没想起来。”
“大牛那个呆头呆脑的生了个好孙子。”
老太爷笑着对杨木易说道:“嘿嘿,你要是问大牛或者杨大牛我就记得住,我们在村里都喊他大牛。”
“你们是亲戚呀?”
几位老头仔细一看,然后又看了一眼杨天元,感觉是有几分相似。
“哈哈,是啊,这次就是来寻亲的。”
杨木易觉得这次八成是找对了。
“你还别说。”
张老头指着杨天元说道:“这个小子和文傅挺像,真是越看越像啊!”
“哈哈,像就好,像就对了。”
杨木易心里暗说都是那人的子孙后辈,能不像嘛!
杨木易和几个老头聊了一会儿,大概了解了老祖家的情况,杨青牛今年五十多岁,来这里有近四十年了,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杨文傅是老大家的孩子。
听几位老人说,杨大牛是跟着吴姓岳父一家人移民过来的,还有一件事情是杨氏族谱里没记载的,李老头说杨大牛娶了吴家闺女,杨大牛把妹妹嫁给了吴家儿子,现在两家都是挨着住。
杨木易三人听了也是觉得相当炸裂,这件事情两兄弟也没听族里长辈讲过,一般嫁出去的女子都不会进娘家祠堂的。
果然村口的大爷大妈们无所不知呀!每个村都有一块情报基地,估摸着这些大爷大妈掌握了整个村百分之九十的机密……
半小时后陈利平出来了,杨木易告诉他人已找到,就不需要再去叫里正了。
陈利平一听是杨大牛家就乐了,来这前杨木易并未与他讲明是找哪位,早说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他以前还和杨文傅的父亲做过同窗。
当即表示自己认得路,随后就招呼众人上车赶过去。
杨木易三人在车上商量了一下,暂时给自己安在一个三世祖名下,不然等相认后自己一方辈分小了,占不到主导权,以后做啥事或许会很被动。
………………
在路上陈利平向三人介绍自己的同窗杨贤华,这个人很睿智聪颖,是个天生读书料子,连夫子都经常夸赞他以后绝对能成大事。
杨贤华比他晚读两年书,但两人同时考上童生,只是后来陈利平和他一起考秀才时,杨贤华便称病弃考了,再往后陈利平每次都邀请过他一同约考,都被杨贤华推脱了,后来陈利平几次不中后,便回家娶妻生子了,也有好几年未联系过了。
“贤华之才,不次于,举人之下。”
马车上陈利平望着前方山脚,回忆起当年读书时的场景,不禁为同窗惋惜埋没了才华。
不一会儿后,一行人来到山脚下不远处,杨木易抬头望去见到一排房屋,目测有十多间土坯房,看起来跟陈家的房子有些类似,同样是远离村里,屋前靠溪水,屋后靠大山。
杨木易觉得生活环境蛮不错的,这种地方最适合养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