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笑眯眯领下这差事,心里捉摸着让探春去整整府上那些倚老卖老的,老太太应该会支持的。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甄家竟然如此重视林家小子,与他们设想的完全不一样,之前更多的,还是觉得甄家会冲着林如海去,一个半大孩子,甄家再看得上,又能到什么程度呢?
竟为着他来刻意提点贾家。
*
近段时日,朝廷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声音,太子的权威有那么一丁点的动摇。
原先太子太过受宠,他身后站着无数朝臣,又碍于礼法,当仁不让未来要继承大统,近些年多被陛下折腾,也还有个度,陛下对太子依旧看重,谁都看得出,旁得皇子虽然也得了陛下青眼,到底能成事的没有。
吏部,一向是在太子手里的。
那位吏部侍郎年岁不大,极有希望在十年间上位,他家的嫡长女可是进了东宫做侧妃的,摆明了是太子的未来班底重臣,现在嫡次女又进了七皇子府做正妃,好不尴尬。
甄妃谄媚,七皇子孝顺,不惜以自污的方式,将元春之事揽在身上,勋贵人家少不得青眼有加。这些人家基本已无权柄,在京中荣养,是出了名的滚刀肉,但架不住人家在意脸面,更在意圣眷。
逮着机会进宫哭诉,求陛下怜悯,顺道给自家捞好处。七皇子跟开了窍一样,一口一个世伯,喊得人通体舒畅,好似跟陛下又恢复到昔年的时光。
陛下肉眼可见是满意的,给七殿下很大的鼓励,府里一应事务交给元春,根据林泽的要求,往后也不准备让正妃弹压勋贵女子。
清流之女,他想要,但林泽说现在要不得,这个正妃人选,只能等以后事成,再行拉拢才有用。
因着皇后罚跪七皇子一事,陛下是发了脾气的。
贾元春再不好,也是荣国府贾代善的亲孙女,从甄妃口中听闻,元春已经手脚粗糙,只怕是干过粗活,甚至为皇后公主洗过脚倒过夜香,比皇后宫中的大宫女都不如,干得就跟下等宫女没差距的活,淘汰人有些过分了。
究其原因,还是为荣国府想将她嫁给七皇子而不是太子,皇后心生不满。
也不想想太子后院已经有多少高官厚禄之家的闺秀,贾代善都已经给他做武师傅,绑得死死的,竟还不满足,皇后也是,贪得无厌又刻薄寡恩。
原先还只是宠妃的甄氏,顶多撒撒娇闹闹小性子,陛下当真没发现,她竟有胆量跟皇后叫板,倒可堪一用,成不成都无所谓。
第23章 见贾琏
甄妃的百依百顺,在陛下这儿,就是正儿八经的菟丝花,一日离不得,貌美放得下身段,骄蛮起来,竟不管不顾,让陛下好生取笑一回。
不过甄妃却也是两股战战,听闻七皇子去招惹皇后娘娘,吓得差点称病不出,可一个时辰罚跪,她如何受得了,如此天寒地冻的时候,可别跪坏了,不得硬着头皮去。
当面倒是冷嘲热讽,还在陛下这儿告状,回头不知道皇后娘娘会怎么磋磨她呢。
如今,甄妃就指望着陛下疼宠,多来看她,不然非得让皇后娘娘拖出去张嘴罚跪,以解心头之恨吧。
甄妃话说得卑微,满心满眼都是陛下,陛下受用之下,对皇后感官极差,想着皇后的确有些睚眦必报的性子,索性将甄妃这一片的宫权交给她,让她涨涨胆子,省得每天想着怎么讨好皇后。
突然被夺了一部分宫权,还被训斥为母不慈,皇后得知后,又气得两眼一翻。
甄家母子,像极了跳梁小丑,不断给人添堵,打又打不得,骂又没有用,时不时来一下,好似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样。
之前还只是怄气,现在,竟敢动摇东宫和皇后的权柄,不得不引人侧目。
陛下的意思,很明显是赞同的。
跟随太子的人太多,勋贵也好,清流也罢,都稳稳当当站在太子身后,勋贵相对而言棋差一着,家中子嗣能上位的少,如今愈发没落,贾元春的遭遇,其实是在敲打这群快要没落的家族。
想想之前的荣国府,贾代善还活着的时候,别说皇后了,太子都得叫一句世伯,如今呢,嫡亲的孙女儿被人磋磨也无可奈何,人走茶凉了。
七皇子能挺身站出来,不少人都有些心动,他们巴不上太子,只能依靠陛下,陛下年纪大了,身体可见是不太好,着实不太安心。
七皇子年轻,后院人数不多,等以后有了爵位,侧妃的位置还差一个没填满,心动的人家已经在筹谋,也不想着要体面,非得走大选,直接跟甄妃私底下定亲,才最稳妥。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在防备皇后娘娘,勋贵跟太子皇后之间,竟因为一个贾元春,悄悄裂开一道缝隙。
眼瞧着,七皇子越发受看重,背后站着的勋贵人士越来越多,太子无语,就算是捡自己不要的,也足够恶心人,对着他自是一通冷嘲热讽。
七皇子转头就跟陛下告状,破天荒地让太子禁足了三日。
想想太子之前的地位,再看看如今,不少人猜测,是不是陛下也看重幼子,开始偏爱幼子了?可七皇子又不是最小的那个。
朝堂之事,向来复杂,两位皇子开始斗鸡眼似的闹,不过七皇子背后的勋贵九成九都上不了朝,太子一时间还真拿捏不了他,不像旁得皇子母族,清流之后上朝者众多,偶尔来个连坐,谁敢动?
有陛下从旁和稀泥,靠着祖上荫庇,就算太子手上把柄一大堆,处理掉那些勋贵也有些牵一发动全身,并不好下手,此刻也不是下手的时机,只会加快他们抱团,背靠七皇子和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