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俞听到母亲问就走到自己的书桌前面翻了一阵子,找出一本册子递给母亲,“产量尚好,和稻、麦相比确实是亩产颇丰,我听农事官们说这还是头一次侍弄这样的庄稼大家不大熟练,若是再改良一二应是会在产量上又有提升。”
农事官们确实都是尽心尽力,有几位基本上是常驻在田庄上,只有在向王爷汇报的时候才回城,最后呈上来的报告也是厚厚一沓,澄俞递给母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南北水土不同,儿子后来也是去过几次庄田,倒是听几位老农说这些粮种似乎更适合北方种植,若是如此那便更好了”,澄俞说完了又补充了一句。
南方本就是气候适宜适合农耕之地,就算是没有这些丰产作物也是粮食的主产区,澄俞知道这些作物可能在北方生长得更好之后,心里也是高兴。
林慕月按照自己已经所剩无几的地理知识回忆了一下,土豆和玉米这两种作物到底是适合南方还是北方种植她不大记得了,但是玉米好像确实是北方省份种植得更多些,似乎也比较适合在北方种植。
“如此便好,不过既然这样,我想着不若还是准备出一些粮食,若是北方事情有变,那你送些粮草入京也是应该的”,既然是被封在南方的丰腴之地,虽然澄俞治下并非是粮食的主产区,但是林慕月想着既然封地内已经培育出了一些高产作物也不缺这些粮食,那么做些未雨绸缪的准备也是应该的。
澄俞也无不可,“是,儿子知道了。”
“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你倒是不用一定当真,我总觉得这次北边的事儿不会这么容易就完”,林慕月见儿子答应了心里也安定了一些。
她之前看着舆图,回忆着那个可汗的所作所为,总感觉之前几次的试探估摸着是让昂族摸清了边关的布防和几位将军的脾气能力,这次又直下樊城这种重地,可见其所图之大。
澄俞转过头去看母亲,“母亲是因着这个才让我准备下粮食?”
林慕月点点头,“虽然今年收上去的粮食尽够了,但是若是拉锯起来了,皇帝必然也要在南边征粮,不为了应付皇帝,就是为了边关的将士和百姓记,若是真到了那个地步,我们也应该送些粮食过去。”
“朝廷中应该是还有一些银钱,但是兵事一起,多少银子也是流水一样,不见得有多充足”,澄俞也是大概知道国库里能有多少银子,之前先帝的丧仪事一桩事,新帝大婚和起陵寝又是一桩事,现在剩下的银子要是能快速平了北边的事儿还好,若是拖延起来那确实是个问题。
“希望别拖到那个地步吧”,林慕月见儿子也愿意听自己的建议,知道自家能做的事情都已经交代尽了,于是也就回了自己的慈惠殿。
回了屋内把一身按着规制穿上的礼服换成家常衣裳,林慕月先是在榻上躺了一会儿,之后才叫了问柳过来,“中秋今年就不再大开宴席了,到时候你给这几个府上都送一些东西,给每位姑娘再多添一份赏赐,还有熙凤那里也加一份。”
中秋佳节那日王府开宴,十五那个日子不成,林慕月其实本来答应了姑娘们十六或是十七那日要带着她们去山庄赏月品蟹,现在也只能爽约了,她打算午后再去见一见姑娘们,把这件事儿和姑娘们解释一下。
宝钗在随着母亲和哥哥回了一趟金陵,回来之后也是在林慕月的邀请下一起入府读书了,他哥哥也是去了林二爷手底下报道,跟着一起帮忙做一些生意上往来之事。
林慕月坚持了要众人在用完午膳时休息一会儿,于是众位姑娘们没人都有一件屋子小憩,黛玉午间起了之后在丫头的服侍下梳洗打扮好了自己,拿着书本动身往前面众人一起读书的地方去了。
林慕月之前借着儿子要找外语人才的机会,倒还真的找到了个已经胡子白花花的老神父来给府内的女孩子讲解西方的一些科学知识。
那老神父琢磨着给自己取了个本土名字叫保新,保新神父本来和拉普神父一样,想给林慕月传播教义。可惜林慕月对着这些招数再了解不过了,三下五下把老神父绕晕,之后就开始套话,知道他确实还有几分在算数和几何上的知识储备,才把他作为老师留了下来。
说起东西方的经典数学著作,最经典的也最著名的就是张苍、耿寿昌所著的《九章算术》以及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林慕月也是选定了这两本书来作为学习的教材。
几位讲课的女师傅里没有精通算学的人才,倒是之前的四位纪善里面的那位吕抒怀精通此学,自告奋勇抽了时间来给姑娘们授课,讲授《九章算术》,《几何原理》则是由那位保新神父来讲授。
不过几位姑娘们倒不是都对此感兴趣,几节课下来能跟得上进度的只有黛玉和席晓两人。
席晓平日里读书作文都是中平,但是在算学上还真的有几分天赋,林慕月找到了机会也多夸了夸她,让小姑娘的自信心也有了一些提升。
是以轮到这节课了之后,席晓就早早地到了此处来温书,她见到黛玉来了也是打招呼道,“黛玉,你来啦,昨天保新神父留下的那道题你解出来了吗?”
“解出来了,我想到了两种解法,你得了几种解法?”,黛玉知道席晓擅长此道,思及自己得了两种解法,她应该是只多不少。
果然席晓略有些羞涩地一笑,“这次得了三种解法。”
黛玉也是知道这个同龄的姐妹平日里总有些自信不足,其他一起同学的姑娘有官宦人家的小姐,有富商巨贾家里酌金馔玉养出来的姑娘,唯有席晓出身上略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