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李渊稳稳地站立于众人之前,双手高高举起酒碗,满怀豪情地对着眼前这群铁血男儿大声说道:“来吧!让我们共同敬这些无畏的勇士们一碗!”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的人们纷纷响应,同样举起自已手中的酒碗,异口同声地朝着那八百人高喊:“敬勇士!”
声如洪钟,响彻云霄。
而那八百名勇士听闻之后,心中更是热血澎湃,激动之情难以自抑。
只见他们动作整齐划一,齐刷刷地高举起手中的酒碗,仰头一饮而尽。
豪爽之态令人赞叹不已。
就连李渊本人,也毫不犹豫地将碗中之酒一饮而尽。
随后,李渊发出一阵爽朗豪迈的大笑,笑声回荡在空气中,仿佛能穿透人心。
他笑眼盈盈地凝视着这些可爱的士卒们,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
接着,李渊提高嗓音继续说道:“本将军曾经许诺过,凡是率先登上城楼之人,皆可抬府入牙,并赏赐良田五百亩!”
说话间,他的目光逐一扫过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们,眼神坚定而充满信任。
“你们的先登之功永世不可磨灭!从今日起,即刻抬府入牙,赏赐给你们每人良田五百亩作为永业田,可以代代相传,福泽子孙万代!”
李渊手臂用力一挥,慷慨激昂地向着那八百人高声呼喊。
此语一出,犹如一道惊雷炸响在众人心头!
那八百名先登之士先是一愣,随即呼吸变得愈发急促沉重起来。
尤其是那些原本就因为喝了一碗烈酒而面色通红的士卒们,此时此刻,整张脸已经彻底涨得如同熟透的苹果一般,鲜艳欲滴。
就在此时,只见一名辅兵毫不犹豫地冲出队列,如同离弦之箭一般,迅速来到李渊跟前。
他双膝跪地,身体微微颤抖着,声音坚定而响亮:“愿为大将军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此生此世绝不背叛!”
话毕,那名辅兵已是泪如泉涌,涕泗横流。
看到此情此景,其他士兵们深受触动,纷纷效仿,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他们仰望着李渊,脸上满是感恩戴德之情,仿佛李渊就是他们生命中的救世主。
李渊见状,连忙快步上前,伸出双手,将这些士兵一一扶起。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诸位将士快快请起,无需行此大礼。你们英勇作战,所获赏赐皆是尔等应得之物啊!”
李渊的话语真诚恳切,令人动容。
此刻,李渊的面庞在熊熊火光的映照之下,愈发显得凝重深沉。
那明暗交错的光影,勾勒出他刚毅的轮廓,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一旁的张辽与高顺目睹了这一切,心中暗自感叹不已。
到了此时此刻,他们才终于明白为何李渊能够驰骋沙场,威震天下。
如此英雄豪杰,纵观当今天下,恐怕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紧接着,李渊将目光转向了张辽和高顺二人。
他眼神犀利,犹如两道闪电划破夜空。
稍作停顿后,李渊高声宣布道:“张辽、高顺,此次攻城之战,汝等表现卓越,战功赫赫。现特擢升二人为我军战兵营军侯,各统兵五百!”
李渊话音刚落,在场的众多文吏和将领都不由得愣住了。
要知道,张辽和高顺从一介降兵,转眼间便被提拔至战兵营军侯这样的高位,统领五百兵马,这晋升速度实在是超乎众人想象。
一时间,人群中响起阵阵窃窃私语之声,有人惊讶于李渊的大胆用人,亦有人对张辽和高顺是否真有能力担此重任表示怀疑。
然而,当李渊察觉到周围众人那充满诧异和疑惑的目光时,他那张面庞却如同深潭静水一般,没有泛起丝毫涟漪。
因为此刻,在他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张辽与高顺这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要知道,这两个人在整个波澜壮阔的东汉末年历史长河中,都具有着举足轻重、影响深远的地位。
先说张辽吧,其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位,声名远扬。
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战绩当属合肥之战——仅率区区八百士卒,便大破东吴十万雄师!
此等赫赫战功,不仅使得张辽威名大振,更令他得以跻身于武庙之列,受后人敬仰供奉。
至于高顺,其所统领的陷阵营同样是威震天下。
这支精锐部队以勇猛无畏、军纪严明著称,每每上阵皆能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若是仅仅听闻其中一人之名,李渊或许还会猜测是否只是同名同姓之人罢了。
可现如今,张辽和高顺竟然同时现身于此地,并且皆是来自雁门郡。
如此种种迹象表明,眼前这两人无疑正是历史上那两位叱咤风云的豪杰猛将。
对于这个结论,李渊心中笃定无比,绝不会有任何差错。
此时此刻,李渊内心激动万分,恨不能立刻就委以重任,直接任命他们二人为校尉,赋予他们统率大军的权力。
毕竟李渊太缺能用之将了。
然而,转念一想,李渊又觉得此举不妥。
毕竟,每一位名垂青史的将帅之才,无不是从血雨腥风的沙场厮杀中摸爬滚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的。
若此时急于求成,对他们过度提拔,非但无益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反而可能会成为一种揠苗助长式的伤害。
再者,如果一下子将他们擢升到高位,李渊自已麾下那些跟随已久的老部众恐怕也会心有不满。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渊决定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任命张辽和高顺为战兵营曲长,也就是军侯一职。
如此安排既能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又不至于引起内部的矛盾冲突,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谢大将军!”
张辽和高顺异口同声地喊道,随即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双手抱拳,低头行礼。
李渊见状,连忙上前一步,伸出双手,分别将两人扶起。
此时,他的心中对于这二人是否真心效忠并未有过多担忧。
毕竟,如今大汉已然病入膏肓、摇摇欲坠,这般局面之下,又有谁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