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丞淮才不管别人怎么想, 她此时还是越低调越好, 最好是能在朝堂上谋得一职。
不过不着急, 等过完年再说。
沈流年说,春闱泄题案, 涉及礼部尚书,甚至涉及右相, 她们的背后是四皇女。
这样的案子,绝不是大理寺能拿下来的,何况是大理寺少卿,必须要有皇女坐镇。
云丞淮正好趁机主导此案,还天下读书人一个清明公道的科举,此举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不言而喻。
只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春闱泄题案是真的。
春闱在二月,题还没出呢,就确定泄题,当真有些魔幻了。
云丞淮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是沉默不语。
平日里,只要没事,也就练练字,学学武,研究南秦北齐的律法,并动手写一部新律。
直到腊月二十八,一道消息传来。
云丞淮一日三餐,固定跟沈流年一起吃,俩人刚用完早餐。
北竹快步走进来道:“王妃,北齐使臣进都城了。”
两国停战多年,年底互相送礼正常,使臣来也正常。
北竹特意来报是因为,今年来南秦的使臣,是北齐权臣家的女公子,嫡出排二。
“长孙仪来了?”长孙仪此人,年纪轻居高位,正三品中书令,这个官职可以直接帮皇帝处理政务,官员密奏也得通过她,可见其权力。
长孙一家,全部身居要职,朝堂官员都流传着一句话——得罪了皇女还好说,得罪了姓长孙的,让你皇女做不下去。
“是。”北竹应了一声继续道:“北齐暗网传来消息,北齐太女受罚,至今闭门东宫不出。”
北齐暗网是沈流年姐姐在管着,双方经常会通消息。
沈流年嗤笑了一声:“李昭贤倒是能忍。”
何止是李昭贤能忍,碰到那样一个皇帝,碰到一个总揽北齐全部权力的权臣,北齐皇室不忍也得忍。
北齐皇帝比南秦皇帝小了几岁,当初上位是其姨母一力捧上位的。
其姨母长孙惠,北齐丞相,太女太傅,爵位国公,又任辅国大将军。
太女太傅从一品,国公从一品,辅国大将正二品,丞相从二品。
一人四个官位,掌北齐军政。
后北齐太女入朝,手中开始掌权,对比其姨祖母,还差的远呢。
北竹道:“近日北齐皇帝不上朝,太女幽闭宫中,北齐朝堂已是长孙家的一言堂。”
近日北齐朝堂出现了一件趣事,北齐皇帝在朝堂上发怒。
“朕这个皇位,是姨母你非要朕当的,朕根本不想当皇帝,你偏要朕当。”
“如今朕当了这个皇帝,三十年来,朝堂上朕可曾做过主?朕感念姨母恩情,次次退让,步步退让,如今姨母居然让朕废太女,朕与太女母女情深,绝不会有此念想。”
“既姨母有此决断,朕今日起便不上朝了,姨母弑君也好,让朕退位也罢,知会朕一声,朕必配合姨母。”
北齐朝堂一直由权臣长孙惠把持,太女殿下手里的权力,只是她指缝里面露出来的。
不知太女李昭贤如何得罪她了,竟然想要废太女,忍了快一辈子的北齐皇帝,终是在朝堂上发怒。
且北齐朝堂上的事情,已传遍天下。
沈流年听闻,扭头看向云丞淮,“你有何看法?”
“把长孙家,架在火上烤。”日后肯定挺香的。
云丞淮读过南秦与北齐的史书,北齐存在二百年,比南秦还要多上几十年。
北齐李家,掌控北齐两百年,根深蒂固,朝堂乡野认定的正统。
历朝历代,建立国家靠的武力,直接登基的,那叫谋朝篡位,何况是姨母夺外甥的皇位。
长孙一族,谋身不正,看似如日冬天,实则火上烤,一不小心粉身碎骨。
沈流年赞赏的看了她一眼,“北齐皇帝此举聪明,也是最后一搏。”
单看北齐天下是否还是她李氏的了,朝堂乡野还有无血性之人。
想来是有的,不然北齐皇帝憋屈了一辈子,临了还要反抗一把,手中定有底牌。
云丞淮点头,她同意沈流年的看法,而且李昭贤能承诺对方给城池,又能掌控隐龙卫,手段不是个弱的。
小说中,北齐跟沈流年的合作持续了很久,说明最后升的人肯定是李昭贤。
“夫人,你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李昭贤?”她猜测了很多理由,之前也没有想过要问,今天忽然想要问一问为什么。
沈流年擦干净了手往内间的罗汉床走去,她立即跟在后面。
“北齐有权臣,李昭贤想要与我合作,为的是沈家的钱,与一个还没有利齿爪牙的太女合作,沈家再家大业大,也会被吸干了血。”
相比于云丞淮,李昭贤有名无实,想要有实权,要付出的东西太多。
可以说,李昭贤承诺的那些,全都是虚的,就如同,如若我获得了什么,日后分给你什么。
云丞淮明白了,“画大饼呗。”
尽管李昭贤在小说里面确实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可沈流年也付出了很多,其中就有其阿姊沈星月的死。
“何意?”沈流年半躺在罗汉床上,撑着下巴看着窗外的雪。
临近过年,又下雪了,雪下的还特别大,再这么下去,今年又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沈流年自中毒之后,医官帮她看了,最好是卧床休息,能不起就不起来。
但沈流年如何躺的住,所以还是会自己起身在房中走走。
其实,医官说了,要想好的快,两人多情丝交融就好了。
云丞淮倒是乐意,她觉得挺舒服的,是一种别样的舒服,可惜沈流年不同意,还让她少打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