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那……怎么了?”
“她的分那年在咱们省只能去个211,还不是前面那几所。但换个地方,就不一样了。你明白吗?”
“高考移民?”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爸爸想着,要不,你也换个地方?”
“不要。”
“爸爸不是不相信你。我听你妈妈说过,你现在成绩很好。但换个地方,你的排名会更靠前呀,对吧?你能上更好的大学,这多好?”
“我不想转学。”
“不用现在转,爸爸问过了,咱们把户口先迁过去。等到高三的时候,你过去几个月,就行了。”
“爸,”许千转过头,“这事儿犯法。”
老许皱着眉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爸爸给你安排的事,肯定都是找好了关系的,万无一失。我当然不能拿你的前途开玩笑呀!”
前途?
中年人的自以为是。
许千放下筷子,“我不想这样。考好考坏,都是我自己的结果,什么样我都接受。我不想做这种歪门邪道的事情,更不想当个叛徒,背叛同学背叛老师。”
“你这孩子,怎么还叛徒了呢?还背叛,你们老师同学之间的感情,不用十年二十年,等上了大学就都断了,人家谁还记得你?人得为自己着想,知道吗?”
“不知道。我学不会你那套东西。”
别过脸,不去看老许,努力克制住心里窜起的怒火,压低声音,“再说了,我也不打算上什么985、211。”
“那你上什么?念专科?还是高中毕业了就去混社会?”
“我想学电影。”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原本是想等想清楚了再找个合适的时机一点点争取同意的。这个场合说出来,事情的演变就完全不受控制了。
果然,老许当时就立起了眼睛,“学电影?你想当演员?”
“导演。”
“我不同意!”
意料之中的答案。
许千没再接茬。她不想在这个时候辩解什么。
空气僵持着。老许也意识到自己过分强硬了些,于是换了个语气。
“千千,你不要觉得爸爸蛮不讲理。你还小,很多事情没经历过。爸爸是不会害你的,只是想尽可能让你少走点弯路,不要摔我们摔过的跟头。”
“你说,你在大学,学个法律呀、金融呀什么的,把证考下来。爸爸好几个朋友就是做这些的,北京的,上海的。等你毕业了,爸爸就找人帮你安排个工作,尽可能找那种活少又挣钱多的,你每天轻轻松松,多好呀?”
“小姑娘一个人在外面,安安稳稳才是最重要的……”
永远是这副目中无人的样子。
为什么人一活到某个年纪,就听不清也看不见了呢?
许千站起身,撂下一句“我先走了”就出了门。
她要做自己的选择。无论结果怎样,至少心甘情愿。她不希望有一天,自己哭天抢地后悔错过了什么。
那些构想的未来就留给他们自己去过吧。
她目前构想的未来里,只有电影和路帆。
作者有话说:
加个注解,防止误会。小千生活的“北安市”是虚构的哈,重名纯属巧合。大家可以自己脑补一个北方的小城代入一下~
第17章 十六、反常
假期转眼结束,甚至比想象中更要短促。
开学第一天,他们收到了两个消息。第一,十二班将接收八名理转文的学生;第二,路帆成为了隔壁十一班的班主任。
第一个消息在情理之中,没有激起太多水花。第二个消息却难免让人觉得惊讶。
上个学期,隔壁班主任怀了二胎。高龄产妇,考虑到安全问题,家里劝她不如直接辞职,反正家大业大不缺她这一份工资,正好还能专心带孩子。于是刚考完期末她就走了,由数学老师当了几天代理班主任。那会儿大家都以为新学期代理就该转正了,没想到来的是路帆。
路帆不再教三班。一边当着十一班班主任,一边带着十二班的语文课。
十二班的大部分同学对这个调动是很高兴的。和路帆相处一学期,把她的脾气摸得差不多了。她不是特别容易亲近的性格,看着总是冷冰冰,但毕竟年纪不大,代沟少一些,和他们还是挺聊得来的。有她在隔壁,两个班也能多走动走动,交交朋友。
最开心的当然是许千了。听见花姐让他们以后去十一班答疑的时候,她整个人高兴得都说不出话了。他们两个班在二楼最偏僻的地方,共用侧面的楼梯上下楼。以后路帆回十一班,一定会经过十二班门口,这样许千就有了可以多看她两眼的机会。
她甚至决定更换平时上楼的路线,改走另一条楼梯。多走一段距离,路过十一班门口。要是她在班级坐着,就能看见自己。
这次调动,无异于校方对她的大力支持。她由衷感谢原十一班班主任家大业大,把这么好的位置空了出来。
原本对能看见路帆这一点已经知足了,刚上了两节课,她又发现了新的优点。
如果十一班开着后门,他们班前后门中碰巧也开着一扇,那么当路帆站在十一班前面讲课时,她的声音就能清晰地传到十二班的教室里来,抑扬顿挫。
开学这周,许千就坐在后门边上。当时政治老师刚走进教室,她忽然听见走廊里传来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喊了句“上课”。一开始她以为自己听错了,把椅子往外蹭了蹭,仔细听。不出所料,那个声音讲起了语文。
不是路帆还能是谁?
喜从天降。她高兴得合不拢嘴,把后门整扇打开,趁政治老师不注意,把桌子椅子都往走廊里挪了半块方砖的长度。她的心已经完全飞走了,把这节课当成语文课上,路帆那边提出个问题,她就在心里默默地答,专心致志,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