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依旧不理,坐下把书掏出来温习。
宝钗见她不搭话,也觉得害臊,转身要走。
林黛玉想知道八皇子到底想干什么,拦住她道:“姐姐别急呀,坐下来陪我温习功课。”
今日赵寻芳要讲《兵法》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妹妹,公主当真没告诉你?”
林黛玉翻开那一页,并未急着说话。
“姐姐何苦要自讨苦吃,被别人利用。”
宝钗一听,愣了一愣:“妹妹这话合意?”
“没什么意思。姐姐既然想知道,不如自己去问。”
薛宝钗见她不肯说,也不纠结,起身就走。
林黛玉看着薛宝钗的背影,迤逦向前,不由愣神,这么美丽的女子一般应该只关注美丽这种事,怎么会如此有机心?想了一会儿,不由自嘲,李元英又何尝不美?还不是整日在皇上身边筹谋。
毕竟这可是男女平等的西晋,不一样的唯有等级。
上课时,凡是宝钗的话,林黛玉必反对;凡是黛玉的见解,薛宝钗必拆台。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弄得大家都不知她俩到底怎么了。
唯有八皇子在一旁隔岸观火,好不快活。
放学时,赵寻芳把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叫了去。
“你们坐下。”
闻言,钗黛二人在椅子上坐下。
赵寻芳亲手斟了两杯茶水,递给她们。
林黛玉接过杯子,抿一小口:“夫子,这蒲公英茶好苦。”
“清热去火,喝吧。”
薛宝钗也喝了一口,眉头微微一皱。
喝了一会儿,赵寻芳从诗词歌赋谈到国家人文,终于扯上正题。
“你们俩是不是闹什么矛盾了?”
俩人低头。
“一个是宝玉的姑表妹,一个是宝玉的姨表妹,你们说到底可是一家人,有什么矛盾也不能过夜。”
“我与妹妹并没有什么矛盾,不过是有些意见不同罢了,夫子不要费心。”薛宝钗开始展现自己的大度能容。
“是啊,夫子,宝姐姐平日里一向对我十分关照,连我要怎么与人相处都要费上不少心思呢。”林黛玉暗讽薛宝钗。
薛宝钗微微一笑,不喜不怒:“看来是我这个做姐姐的管得太多了,林妹妹大了,有自己的主意。”
“还真不劳姐姐费心,我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处理。咱们就不麻烦夫子了。”
赵寻芳看出俩人故意在自己面前糊弄,又说不出道理来,只得让二人碰杯和解。
林黛玉拿起书包,转身就走,薛宝钗却紧紧跟着她。
--------------------
第 24 章
林黛玉加快步子,薛宝钗紧追不舍,一路气喘如牛。
“你别跟我。”林黛玉站定,居高临下看着她。
薛宝钗似乎被这种态度激怒,仰脸怒视:“最讨厌的就是你这种样子,自恃才华就一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样子真叫人生气。”
林黛玉讶异,看着满脸怒意的宝钗。
“是你非要跟着我。”她声音不自觉低下来。
“我不过是想知道那到底是何来历。”
“那你能保证不告诉任何人,包括八皇子吗?”林黛玉问道。
薛宝钗一脸不服输的样子让人有些心疼。
“那算了,你还是别说了。”宝钗突然放弃倒叫黛玉有些不适应。
林黛玉伸手拦住她的去路:“宝姐姐,我有一言要劝你。”
“你想说什么?”薛宝钗不耐烦地看她一眼。
“姐姐有才华,还花容月貌,真的非要投靠一个人不可吗?”林黛玉真切的语气令宝钗抬头。
林黛玉见她动容,继续道:“如今姐姐在国子监读书,诗词会上显露的才华连皇上都惊动了,假以时日,定会金榜题名,出头指日可待,何苦费尽心机做这些违心之事?”
薛宝钗没想到林黛玉会这么劝自己,眼睛都不眨,脱口而出:“我不过一个无根之萍,没有依靠,怎么露头?”
“女子不是浮萍,同男子一样是国之栋梁,总有成为参天之木的时候,不是依靠别人,而是自己。姐姐一向自诩甚高,怎么现在反而自怨自艾?”林黛玉给宝钗一个肯定的目光。
“妹妹你当真这么认为?”
“当然,宝姐姐的才名我在姑苏时便有耳闻,只是一直不能与姐姐表明心迹。”
“八皇子是皇上的儿子,我怎么可能拒绝?”薛宝钗看着路边的野草。
“就算是皇帝的儿子也不能强迫别人为自己办事。”林黛玉道。
“你是不怕,有长安公主在你身边。而我,却只有我自己。”
林黛玉闻言一怔,却又想起李元英为自己所做的种种,心里一阵温暖。
“就算我不认识她,我也不会同八皇子同流合污。”
林黛玉早就听李元英提过,八皇子表面与当今皇上做太子时一模一样,谦和恭谨,可暗地里却做着非人的不堪勾当。
“妹妹这话同我说说便好,我也不会告诉八皇子。今日之后,你我相见只论亲缘,不谈朝事。”
说罢,宝钗转身走了,秀丽的背影显得孤单而倔强。
看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她劝不了宝钗。
她挥挥手,告别宝钗的背影,告别天真的自己。
原本悠长的夏日,却因为与宝钗的对话变得短暂,她回到公主府时,天早已黑透。
李元英似乎等得急了,正在堂屋门口来回踱步,见她往里走,冲她过来。
“怎么这么晚?”
“元英公主,你说人有时候为何会那么固执?”林黛玉轻声问。
“心有不甘,自然固执。”李元英一句话点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