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GL文 > 欺君之罪 > 第171章

海珠已经至绝境,有一根救命稻草出现,不管能不能成功,都迫不及待地抓住,立即答应。

这时,护卫将半布袋米提过来,走到村民们面前,送给他们。

其中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妇人接过米袋,如获至宝,怕人抢一般紧紧抱着。

其他人哗啦啦全都跪下,频频磕头,一个劲儿地道谢,还有人哭出了声。

只不过是半袋米,他们便仿佛得了什么天大的恩赐似的。

许活眼神复杂。

海珠哽咽解释:“去年冬天,冻死饿死了许多人,我们的孩子,很久没吃到粮食了……”

“那怎么活?”

“硬熬,熬过冬天,就能挖野菜了……”

许活心情有些沉重,催促道:“那快带回去煮吧。”

海珠叫其他人先回去,她留下说话。

阿蓝不走,也要留下。

海珠赶不走她,便只能由着她。

其他村民带着米,喜气洋洋地迅速消失在黑夜中。

许活奇怪地问:“为何弃村子不住?你们住在哪儿?”

海珠没说具体的位置,只道:“住在山洞里。”

她们说着话,走进茅草房,阿蓝本来跟在海珠身后,忽然蹿出去。

“阿蓝!”

海珠生气地喊她。

阿蓝捡起地上的半只烤鸭腿儿,脏兮兮的手在鸭腿上扫了扫,便回身献宝似的递给海珠,“阿嫂,有肉!”

肉掉在地上,她手也脏兮兮的,怎么能吃?

可若是食不果腹,怕是混着泥土,也是人间至味。

许活扯下腰间的水袋,道:“有水。”

阿蓝才想起她来,小心地瞧着她的神色,发现她没有丝毫嫌弃,才接过来冲洗鸭腿。

她洗干净递给海珠,海珠推拒,教她自己吃,阿蓝坚持要她吃。

许活便又切了一块儿肉,和一碗粥,一并拿给海珠。

海珠饿极了,努力控制着,端起碗后也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吞咽,几乎没有咀嚼。

阿蓝也不遑多让。

许活见此,便将剩下的半锅粥都给了两人。

但两人却不舍得继续吃了,想要将粥带回去分。

许活同意了,连锅都给了她们,才再一次问起那些问题。

通过海珠的讲述,许活了解到了一个与地方志上截然不同的云州——

本朝皇室在战乱中立国,田畴多荒,便将因战事而流离失所的流民送回原籍或者分到各州县,实行均田,男丁授不同亩数的口分田和永业田,女子不授田。

同时,也要按照男丁口数缴税,并且每个成年男丁皆要服徭役二十天。

云州地处边关,朝中给予减半征收,只需要为边军提供粮草,每年边军会通过县衙向百姓采收。

规制是这般,然而多年来云州常有突厥侵扰,或是因天气等因素,常有田地欠收荒废,加上官府和军中双重盘剥,徭役赋税日渐繁重,时日久了,百姓不堪重负,不得不买卖耕地,便越发穷困。

恶性循环之下,富户愈来愈富,百姓愈来愈穷。

穷则生变,走投无路亦生乱。

云州几乎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民变发生,百姓手无寸铁,州兵轻而易举地镇压,常常要祸连整个村子或者整个姓。

大部分皆未上报,便是上报,也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去年天灾,地里颗粒无收,突厥又犯境,征男丁去修筑城墙,我们拿不出代役的钱,只能去服徭役,但超过二十天县衙也不放人,还只有霉饭吃,许多人累死冻死病死,阿蓝她爹也没熬过去……”

海珠悲从中来,阿蓝也低着头啜泣。

海珠继续说。

后来他们跟县衙发生了冲突,直接便被定性为乱民,州兵以平乱为由,抓走了长坪村所有的男丁去挖石头,至今生死不知。

村子便是那时候打砸的。

原本剩下的老人、女人和未成年的孩子们也能继续在村子里生存,但是县里最大的富户,也是仁县原来县令马庆的亲弟弟,他强买强卖,逼迫他们将村子最后的耕地“卖”给他,还要村里两个漂亮的姑娘带着“嫁妆”去做妾。

他们忍无可忍,海珠便带着剩下的人跟他们打了起来,然后剩下的人也都被县衙打成“乱民”来抓捕,他们只能逃到山里去苟活。

海珠无力地悲道:“我们曾去云中城喊冤,无人理会,还被以闹事抓起来打……”

肆无忌惮,逼民为寇,必定是有所倚仗。

许活并不意外听到官官相护。

只是她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也仍有疑问:“新县令要到任,消息应该提前一个月传过来,前任县令没有试图招抚你们吗?”

许活的家世,若再稍稍了解平南侯府和许活的作风,他们一定会忌惮,按照常理肯定会想要扫尾,怎么会放任失态不可控?

海珠尴尬道:“我们一直躲在山里,不敢接触人,平时还要安排人悄悄盯着,有不对就得赶紧躲起来,都不知道要换县令的事儿,县衙招不招抚,更是不知道了。”

她说完,又骐骥地望着许活,“新县令大人能为我们伸冤吗?”

许活还记得她的“身份”,答道:“等县令到任,我会如实将你们的事情告知,若是确有其事,县令一定会秉公处理。”

海珠不安地问:“马县令家中有亲戚在玉苍军当大官儿,新县令不怕吗?”

许活淡淡道:“新县令不畏强权。”

海珠和阿蓝眼中立即浮现光亮。

许活没再多言,心里却因云州的复杂而思绪良多。

这个县令,属实不好做。

第75章(修)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