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穿越明末:我给郑成功当参谋 > 第96章 说君心事

五鹿园的书房里,李修然正与孙承宗详细讨论觐见的策略。

\"陛下性情刚烈,又多疑,\"孙承宗说道,\"这些年来,想要推行新政的大臣,大多铩羽而归。\"

李修然抿了口茶:\"但这次不同。我们有足够的准备,而且......\"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桌上的密折,\"我们掌握了一些特殊的信息。\"

\"说说你的计划,\"孙承宗道。

\"分三步走,\"李修然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第一步,要让陛下认识到目前朝廷的真实处境。\"

卡洛琳娜从暗处走出:\"我已经整理好了各地的详细报告,包括军需、民生、吏治等各个方面。\"

\"第二步,\"李修然继续道,\"要让陛下看到希望。不能只谈问题,还要给出解决方案。\"

他打开一个檀木盒子,取出几份文书:\"这是我们这些年在江南试行的新政成果。光是今年,赋税就增加了三成,而民怨反而减少。\"

孙承宗拿起文书仔细查看,不禁点头:\"确实有说服力。\"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李修然压低声音,\"我们要让陛下明白,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这...会不会太冒险?\"孙承宗担忧道。

\"不,\"李修然神色坚定,\"陛下虽然性情刚烈,但明辨是非。只要证据确凿,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更时分,紫禁城外灯火零星。天还未亮,御道两旁已经站满了前来早朝的官员。寒风中,官袍猎猎作响。

李修然站在队伍中,心中默默梳理着今天要说的每一句话。这是他精心准备了三年的机会,容不得半点闪失。

\"大人,\"方谦在他耳边轻声道,\"刚收到消息,礼部那边已经按计划行事了。\"

李修然微不可察地点点头。这是他布局的第一步:让礼部尚书倪元璐上奏边境告急,为他后面的话做铺垫。

\"陛下驾到!\"

随着太监尖细的唱喏声,文华殿内群臣肃立。崇祯帝神色倦怠,显然又是一夜未眠。

李修然站在班列中,仔细观察着天子的神情。他知道,崇祯近来为边事忧心,这正是他要把握的时机。

果然,倪元璐的奏报让崇祯的神色更加凝重。

\"诸位爱卿,\"崇祯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可有应对之策?\"

李修然等待着,看着几位大臣你推我让。正当崇祯面露不悦时,他才不紧不慢地出列。

\"陛下,\"他躬身道,\"臣有本奏上。\"

崇祯的目光落在他身上。自从李修然揭发了曹化淳和范景文的案子,天子对他明显另眼相看。

\"讲。\"崇祯简短地说。

\"陛下,\"李修然抬头,目光炯炯,\"臣以为,边事只是表象,根子在内。\"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几位老臣面露不悦,但李修然不为所动。

\"怎么说?\"崇祯来了兴趣。

\"请陛下容臣细说,\"李修然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奏章,\"臣想先从江南说起。\"

李修然的声音沉稳有力:\"去年夏天,江南发生了一件小事......\"

他讲述了一个看似普通的税收案例:一个县令如何通过改革征税方式,既增加了收入,又减少了民怨。

\"这只是一个县的变化,\"李修然话锋一转,\"如果推广到全国......\"

他细致入微地分析着目前的困境:税收不足、军饷空虚、吏治腐败,层层剖析,直指问题核心。

正当满朝官员以为这又是一个诉苦的奏章时,李修然话锋突转。

\"但是陛下,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他取出第二份奏章,\"这是臣在江南试行新政的具体成效。\"

详实的数据、具体的案例、真实的民间反馈,一一呈现。最重要的是,他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改革方案。

\"这...这是真的?\"崇祯有些难以置信。

\"回陛下,千真万确,\"李修然郑重道,\"而且这只是开始。如果能在全国推行新政......\"

他详细解释了改革方案,包括吏治整顿、军制改革、商业发展等各个方面。

\"你说得都很好,\"崇祯沉思片刻,\"但朕更关心的是,这些改革如何保证能成功推行?\"

这正是李修然等待的问题。他从袖中取出第三份奏章:\"请陛下看,这是臣拟定的具体实施步骤......\"

他详细解释了如何应对各种阻力,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殿内的气氛渐渐凝重。一些老臣面露不悦,显然意识到这些改革会动摇他们的利益。但李修然早有准备。

\"陛下,\"李修然突然单膝跪地,\"臣知道这些改革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但为了大明的未来,臣愿意以性命担保。\"

崇祯注视着李修然,看到了他眼中的坚定。

\"说说你的具体想法,\"崇祯坐回龙椅,语气缓和了许多。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修然详细阐述了改革方案的每个细节,以及可能遇到的阻力和解决方案。

\"这事重大,\"崇祯沉思良久,\"朕需要时间考虑。\"

\"陛下,\"李修然抬头,\"时间,恐怕是我们最缺的东西。满清已经......\"

他递上最后一份密报,是关于满清近期军事调动的详细情报。

崇祯仔细阅读着密报,脸色越发凝重。

\"你说得对,\"最终,他抬起头,\"朕准了。不过......\"

\"臣明白,\"李修然说,\"改革必须稳妥进行,循序渐进。臣已经准备了详细的实施计划。\"

\"陛下,\"他突然拿出第四份奏章,\"这是臣近日发现的一些隐患......\"

这份奏章记录了某些大臣与满清暗中勾结的证据。虽然没有点名,但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崇祯的手微微发抖:\"这些都是确凿的?\"

\"但是陛下,\"李修然语气一转,\"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崇祯的表情越发严肃。他在龙椅上端坐,目光在群臣间扫过。

\"你这改革,要多久见效?\"

\"回陛下,\"李修然胸有成竹,\"一年之内,可见小效;三年之内,可见大效。\"

\"如何保证?\"

\"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李修然掷地有声。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等待皇帝的决定。

良久,崇祯开口:\"此事重大,需要仔细考虑。李卿家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群臣退去,殿内只剩君臣二人。

\"说说你的具体想法,\"崇祯的语气变得柔和,\"不要有所顾忌。\"

紫禁城,乾清宫。

阳光透过窗棂,在龙椅前洒下一片金色光晕。

\"陛下可还记得太祖高皇帝时期的一件事......\"李修然斟酌着开口,目光谨慎地观察着年轻天子的表情。

崇祯微微倾身:\"说说看。\"

\"是洪武二年,太祖为平定陈友谅,曾遇一危急局面......\"

李修然娓娓道来,声音不疾不徐:

\"当时朝中大臣分为两派,

一派主张速战,

一派主张持重,

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而太祖最终的抉择是......\"

李修然停顿片刻,见崇祯神色专注,继续道:

\"不偏不倚,采两派之长,

既保持军事压力,

又留有谈判余地。

最终既安定了江南,

又保全了人才。\"

\"眼下朝廷的党争,\"

李修然小心翼翼地引入正题,

\"与当年何其相似。

东林与阉党之争,

又何尝不是如此?\"

崇祯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

\"臣以为,\"李修然拱手道,

\"当今之计,

不在于分辨党争对错,

而在于如何为国用人。\"

李修然又举出几个典故:

\"永乐年间,

郑和下西洋,

用人不论出身,

才有七下西洋之功。

而到了正统年间,

党争日盛,

海禁政策出台,

国力由盛转衰......\"

\"如今辽东形势,

实则比当年更危急。

满清虎视眈眈,

各方虎狼环伺,

若还纠结于党争......\"

李修然的话没说完,

但崇祯已经听懂了弦外之音。

\"太祖当年,\"李修然继续道,

\"正是因为能够平衡各方,

用人唯才不唯派,

才能成就大业。\"

崇祯点头:\"确实如此。\"

李修然又讲述了几个历史案例:

- 汉高祖用人不拘一格

- 唐太宗兼收并蓄

- 宋太祖海纳百川

- 明太祖知人善任

每个例子都直指当前困境。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修然总结道:

\"当今之计,

首在用人,

次在理政,

最后才是党争。\"

崇祯沉思良久,突然问:

\"依你之见,

眼下该如何处置袁崇焕一案?\"

李修然早有准备:

\"臣以为可参考太祖先例:

先暂缓处置,

详加调查,

既安边情,

又昭公道。\"

这番对话的影响逐渐显现:

- 崇祯态度软化

- 党争暂时缓和

- 边防得到重视

- 用人趋于务实

李修然在奏章中写道:

\"古今兴替,

莫不源于用人。

善用其人,则国运昌隆;

妄分党派,则祸患丛生。\"

接下来的对话持续了整整四个时辰。李修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回答了崇祯的每一个疑问。

他说到军制改革时,特意提到了戚继光的练兵方法;谈到吏治整顿,举例了张居正的政绩;论及商业发展,分析了江南水乡的成功经验。

每一点都有实据,每一策都有章法。

当李修然走出文华殿时,晨曦已经大亮。

崇祯最后的话还回响在耳边:\"朕准了。你去准备吧,三日后朝会公布。\"

他抬头看着初升的太阳,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最难的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

离开紫禁城时,

李修然回首望着高大的宫墙,

心中暗自期望:

这次对话能真正影响历史走向。

李修然望着天空,心中却前所未有的明朗。最难的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挑战了。

回到驿馆,

他立即开始部署下一步计划:

- 整理更多历史案例

- 准备充分的证据

- 安排边防部署

- 调解各方矛盾

\"以史为鉴,\"

他在日记中写道,

\"不仅是为了鉴古,

更是为了开创未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