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
林樾抿唇笑了,“那感情好,若是买了铺子,一定请方婶来吃酒,方婶要是先买了铺子也一定要与我说啊。”
“一定一定,这铺子定的哪天开张?到时候我们几个一定来捧场。”
林樾朝他们笑了笑,回道:“定的月底那一日,到时候你们来,我和凌之给你们做点心吃。”
“那我们可就等着了。”几人手上都还有活计,寒暄了几句就各自回了摊位。
林樾租了铺子,有为他高兴的,自然也有眼红的,但林樾来往的这几人不说品性多好,也不是会背后捣鬼的人,便是眼红也只是想着自己总有一天也要有个铺子罢了。
一连几日,林樾和沈凌之都是每天送一点儿东西到铺子里,今儿添了被褥,明儿加了米面粮油,后天又是做点心会用到的豆子,南瓜,红糖,模具等,沈正初也跟着跑了一日,在后厨的屋檐下堆满了柴火。
冬月廿九这日,铺子里的灶终于开火了,林樾和沈凌之在铺子里吃了第一顿饭,明儿铺子开张,两人都有些紧张,当晚便没有回家去,因为不放心,林樾还把铺子的匾额和幌子又翻出来瞧了好几眼,匾额是村里的木匠做的,幌子是宋寻春绣的,不过上头的字都是沈淮之写的,林樾特地买了桃红色和鹅黄色的布,做出来的幌子十分亮眼。
三十这日,星子还在天上闪着光,林樾和沈凌之就起来了,林樾刚把铺子的门打开,就瞧见对面步履匆匆的沈淮之三人。
“凌之,快过来,爹娘他们到了。”林樾回头喊。
“哥哥,就来,我先把火点上。”
沈淮之过来没顾上说话,先把手上拿着的棉衣给林樾披上了,“娘昨晚刚做好的,试试暖不暖和?”
这几日事忙,他和沈淮之的棉衣林樾原本想自己做的,但最后只把沈淮之的做完就腾不出空了,所以他的棉衣是宋寻春做的。
新做的棉衣有些重,摸着十分厚实,领口和袖口绣了花纹缝边不说,衣摆处还用黄线绣了一个元宝,林樾看到瞬间就乐了,他还没见过金子呢,在镇上见的最多的就是铜板,其次才是碎银子和一两一个的银锭,听说十两白银才能换一两黄金,林樾想着等家里的积蓄过了百两,下回去县城或是去府城的时候就去换一两黄金来压箱底儿。
试完衣裳,林樾才探出头招呼沈正初夫妇,“爹,娘,快进来坐,外头冷。”
而后单独看向宋寻春,笑道:“谢谢娘,娘做的棉衣很合身,绣的花样子也好看。”
见林樾是真的喜欢,宋寻春也很高兴,抬手就给林樾戴上了一顶新帽子,“这是做衣裳剩的棉花,给你和凌之各做了顶帽子,这几日风越发大了,吹的头疼。”
沈凌之在里头听到给他做了帽子,一下就蹦出来了,“娘,快给我瞧瞧。”
一家人说了会儿话,外头又来了两个人,是林樾特地请来敲锣打鼓的,开张嘛,总要热闹些,舞龙舞狮的一时半会儿请不着,请个敲锣打鼓的还是没问题的,再加上两串爆竹,今儿肯定能热热闹闹的开张。
同样招呼人坐下,林樾和沈凌之就去了后厨,连宋寻春也跟着进去帮忙了,面是昨晚就发上的,其他一些能提前做的活计也昨晚就做了,今儿只要包了蒸上就成。
至于沈淮之和沈正初,刚好一人烧火,一人负责陪客。
今天开张,林樾定的是只要买点心,不拘买了多少都送一个“红票”,下回带来买满十文钱就能减一文。
“红票”是林樾请李木匠做的一个木片,上头刻着铺子的名字,还有一个李木匠的独家记号,以免有人自己做了来以假乱真。
除了“红票”以外,今儿的客人,只要买满五文钱的点心和饮子就送两个小馒头,买十文钱的就减一文,另外再送一块发糕,超过十五文的除了减去两文钱以外,能任选一个铺子里三文钱的点心。
不仅如此,只要买够八文钱的点心就能参加“扑买”,木箱里放着不少竹片,唯一一张画了红圈的是头奖,抽中不仅免单,还额外赠送八文钱以及一盒点心,画了黑圈的是次等奖,可以免单,点了红点的为三等,能免一半,最后还有若干点了黑点的,能赠送一个小馒头。
虽然不知道今日生意如何,但还是得多备一些点心以免不够卖,尤其是定下来要送的小馒头和发糕更是得多做些。
第一次开铺子,也不知道什么点心能卖的好,和摆摊时差别大不大,所以之前卖过的林樾都打算上一遍,到时候挑个卖的最好的做招牌。
不过他们只有两个人,一天做不了多少,做多了也怕卖不完,所以除了各色小馒头和发糕,今儿做的就是寓意好的黄金糕,也就是南瓜糯米糕,以及红豆糕和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