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明末之崇祯 > 第13章 阉党密谋,内阁齐聚

“停停停,打住。真是一帮蠢货。”魏忠贤看着众人的表情一阵大骂。“你们可知道,昨晚信王的反应?”

魏忠贤看了看众人疑惑的表情,未等众人说话,就继续说道:“信王怀疑咱家了。”

“他怀疑咱家在饭食中做手脚,愣是一夜滴水未沾,粒米未食。还从巡逻小太监手中夺去一剑,怕咱家取他性命,用来自保。”

“哼!若是咱家要取他性命,他就算是拿炮,也保不住他的小命。”

“九千岁不必多虑,信王自小胆小懦弱,一个人入宫守灵,更加害怕,人之常情而已。”崔呈秀劝解道。

“哎,至此一件也罢。刘诏那个蠢货领兵闯到德胜门外,想抢个改朝换代的头功,却给咱家扣了个屎盆子!皇后和信王必认定刘诏进兵是咱家所为。”

“莫看今日小皇帝处处笼络讨好咱家,西南五省人事、陕西三边人事、宣大人事、蓟辽人事,推荐权力都交给了咱家,对咱家绝对信任。”

“但他突然安插英国公张维贤、惠安伯张庆臻掌管京师三大营,宣城伯卫时春、彰武伯杨崇猷掌管勇士营、四卫营。这是要掌控京城防务、掌控皇城、紫禁城防务啊。”

“今儿在仁智殿,他从坤宁宫找了一个叫方正化的小太监,与御前侍卫比试拳脚,方正化以一敌十,片刻就将十个御前侍卫打趴在地上。”

“现在方正化成了信王的贴身侍卫,想要做手脚可就更不容易了啊。据说信王还在宫里到处笼络人手。”

“咱家今日见识了信王的手法,疑心颇重,刚愎有加,不好哄弄,绝非先帝可比。咱家觉得信王是藏而不露,韬晦极深,一朝坐稳了大宝,你我怕就该引颈就戮了!”

听了魏忠贤的话,崔呈秀又忐忑起来,“九千岁觉得如何应对?”

“永贞他们说,控制小皇帝,垂帘摄政。”

崔呈秀一听,心里拔凉拔凉的,阉人垂帘摄政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他要不从呢?”崔呈秀故作镇定,不能让九千岁看出自己怕了。

“他毕竟是个娃儿,能有多大胆识?”

“永贞是想让王体乾统领内操净军,杨寰、崔应元统领锦衣卫宫廷禁卫,涂文辅统领御马监、勇士营、四卫营,控制皇城、紫禁城,软禁信王和皇后。”

“田尔耕、许显纯统领在京的十余万锦衣卫掌控京师。然后让内阁黄立极等人逼宫。”

“信王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挟天子以令天下,垂帘摄政,大事成也。只是不知外廷可有人敢持异议?”

崔呈秀、田尔耕听得胆战心惊。

别看今日满朝魏党,皇亲勋贵、地方文武哪个心服?

阉人挟天子以令天下,垂帘摄政,这些人绝对不会袖手旁观。随便那位藩王、勋贵都可能振臂一呼,而且一呼百应,这魏党之中可有扛鼎之人?必败无疑。

“今日下朝后,英国公张维贤、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彰武伯杨崇猷带着人守在京师三大营、勇士营、四卫营里。目前京师三大营、勇士营、四卫营均已经不在我掌控之中。”涂文辅小声的补充道。

“嗯!这样就更麻烦了。”崔呈秀听了涂文辅送来的助攻,顺势叹息道;“不仅要防京师外的义兵,还得防京师三大营、勇士营、四卫营啊。”

“义兵在哪?九边十三镇、地方督抚都是九千岁驽马?”李永贞不解的问道。

魏忠贤想了想,轻轻摇了摇头,“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临事难测。”

“那福王早就虎视大宝,此时正在磨刀霍霍。我等若作出事来,福王必定以此为口实,举兵来攻。”崔呈秀冷静的分析道,每一句都透着反对。

“另三位王爷和其它藩王勋贵也必不甘休,一方发难,必有响应。加之外患未靖,建虏极可能乘虚而入。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轻率行事。”

“永贞说挟天子以令天下,没有天子的旨意,谁敢起兵。信王纵是英武,毕竟还是个娃娃,咱软硬兼施,信王年未弱冠,他也只好生受了。”

崔呈秀毕竟是进士出身,君臣伦常观念根深蒂固。

今日朝堂上新皇又当廷安排英国公张维贤、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彰武伯杨崇猷掌管京师三大营、勇士营、四卫营,布置十分严密。

崔呈秀已经胆寒,骨子里不敢出那造反的主意,可又不敢说出,想了想道:“九千岁可听闻吕不韦?”

这话让魏忠贤打了个寒噤,他可是知道吕不韦的下场。

“哎,罢了,罢了。永贞的办法亦非长久之策。”魏忠贤想了想继续说道:“这样吧,通传下去,让那些猴崽子们都夹紧尾巴,小心做人。”

“等大行皇帝丧礼释服后,找个时机,咱家与王体乾先试探试探小皇帝,咱们看情况再说......”

……

小时雍坊李阁老胡同李府。

小时雍坊位于西长安街以北,西苑以西。

李阁老胡因明代时居住过李贤、李东阳两位李阁老而成名。现代更名为力学胡同。

内阁辅臣李国普的书房里,内阁首辅黄立极、内阁辅臣施凤来、张瑞图围坐在一起。

内阁辅臣李国普客气的开场道:“诸位大人,今日冒昧邀请诸位到寒舍相聚,正值国丧,招待不周还望见谅。等国丧结束,元治再备薄酒向诸位大人请罪。”

“元治贤弟,不必客气,今日元治相邀,必不是为了口腹之欲。贤弟作为九千岁的同乡,新皇登基继位,九千岁想必是有什么事相告,但讲无妨。”

内阁首辅黄立极来到李国普府上,早已经等得不耐烦。想想这几日过得是如履薄冰、胆颤心惊。

首先提出立信王朱由检登基继位的是他,他又带着文武百官向信王三次劝进。连“崇祯”的年号也是他拟的。

黄立极原本拟定了乾圣、兴福、咸嘉、崇贞四个年号,信王选了崇贞,并将贞改为了祯,说是图个吉利。

也不知道那里吉利了,崇贞难道不比崇祯好?非要改成崇祯,改的不伦不类的,显得有文化?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