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明末之崇祯 > 第30章 现代米尺,光启之藻

崇祯突然又想起乾清宫装修的事宜,必须尽快将装修图纸拿出来。

“嗯。好,给朕磨墨。”

“是!”

崇祯正等着刘晓冬磨墨,王承恩一阵小碎步走了进来。“皇爷,您要的尺拿来了。这是营造尺,这是量地尺,这是量衣尺。”

“啥?还有三种尺?”

崇祯接过三根木尺,端详了一番。刻度都是一样简陋,最难搞的是三根木尺的一尺长度还不一样。

‘md,到底咋整?以那个尺为准?这现代的一米是以什么标准确定的一米?’崇祯心里一阵乱烦。

崇祯想了想,吩咐王承恩道,“老王,给朕拿几本书来。”

王承恩甚是疑惑,研究木尺拿书来做什么?现场查阅古籍?可拿什么书呢?王承恩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恍恍惚惚的拿来几十本书。

崇祯在几十本书里面各拣了一百张纸张进行了对比。

经过反复比对,估量着现代一厘米的长度,结合这个时代的营造尺、量地尺、量衣尺标准,最终选择了其中一本书的一百张纸确定了一厘米的标准。

崇祯正兴致高涨的研究着木尺长度,方正化走了进来,“皇上,曾栋、黄道周来了。”

“哦,快让他们进来。”

门外的曾栋、黄道周听到崇祯的声音,立即走了进来。

“黄道周,来的正是时候。来来来,给朕画一张图。”看见黄道周进来,崇祯立即招呼道。

片刻,黄道周搬了一把椅子便坐在了书桌旁。

“老黄,你这样画,这个叫米尺。一米等于三尺等于十分米,一分米等于十厘米,一厘米等于十毫米。这个一厘米就是这一百张纸的厚度。”

“这个米尺的刻度这样表示......”

黄道周在崇祯手把手的指导下,一张一比一比例的米尺图问世。图纸上还配有黄道周楷书的说明。

这张图纸若是流传到400年后,绝对价值几千万。

虽然和现代的米尺长度标准有些误差,以崇祯的感觉,误差不会超过正负一厘米。以后这就是大明长度标准的国标,也将成为世界长度的标准。

“呵呵,不错不错,大画家画的图纸就是不一样,厉害厉害。”

“老黄,再画两个直角三角板。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一个锐角三角板。”

“等腰直角三角板另两个内角均为45度。锐角三角板,一个内角为30度,一个内角为60度......”

“皇上,恕臣愚钝,臣实在是画不出来。”

黄道周刚刚有多兴奋,此时就有多失落。前一刻,还在受到皇上的大加赞赏,皇上话音刚落,就卡在这里了。

崇祯被黄道周的话梗得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仔细一想,也不怪黄道周,若是自己没有画图工具,也画不出来这两个三角板。罢了罢了,另外想办法。

“王承恩,你把这个米尺图拿去,找工匠给朕做几把钢尺和木尺。再看看有没有工匠会做直角三角板的,若是有人会,就做几个,把米尺的刻度也加上去。”

“另外再问问宫里负责笔墨纸砚的工匠,问问他们会不会做墨笔之类的硬笔。没有也找两个回来,朕和他们探讨探讨。”

“奴婢遵旨!”

“多带两个人去,快去快回,朕等着急用。”崇祯催促完,王承恩一溜烟的就带着人小跑出去。

“皇上,臣学艺不精,让皇上失望了。”黄道周忐忑不安的说道:“臣想起来一个人,他一定会。”

“谁?”

“徐光启。”

“徐光启是万历32年进士,天启四年辞官回南直隶松江府老家。”

“他翻译和编著了《几何原本》《测量异同》《勾股义》《农政全书》等书。对度数之学非常有研究,皇上说的三角板他一定很精通。”

崇祯听了黄道周的提醒,醍醐灌顶,居然没有想起徐光启。崇祯对徐光启的记忆可是很深刻。

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被称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三大柱石。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积极介绍和吸收西洋科学技术。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而且徐光启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徐光启去世时,他的遗物除了破旧衣服和被褥外,便是手稿和书籍。

在他的教育下,其子孙廉洁自律,勤俭仁爱。

徐光启虽然只有一个儿子,但从孙子一代开始,后代逐渐变多。民国风云人物宋氏三姐妹便是徐光启第18代子孙。

上海最繁华的徐家汇商业圈,也是因徐光启而得名。

“嗯。徐光启是个人才。你知道和徐光启一起入洋教的李之藻吗?”崇祯不咸不淡的回答,让黄道周摸不准崇祯喜恶。

“臣与李之藻打过交道。他是万历26年进士,天启三年被罢官回浙江杭州。”

“李之藻学识渊博,在天文数理方面颇有造诣。与西洋传教士利玛窦交往甚深,还与利玛窦合作绘制过一幅《坤舆万国全图》,献与万历皇帝。”

黄道周对李之藻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轻描淡写,看来大明的有识之士都没有意识到《坤舆万国全图》的重要性。

井底之蛙,一个个都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人家西洋人已经开始大航海时代,开始争霸海洋,开始进行全球殖民了。

还不抬头看世界,最终只能等待列强的任意宰割。

《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

地图将本初子午线向左移动了约半圈,将中国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

“老黄,你代朕给徐光启、李之藻写封信,邀请他们收到信后立即启程来京。若是抗旨,全家充军。”

“让他们来京时,将他们熟知的通晓天文地理、数学、农学、医学、西学以及喜好各种奇技淫巧的学生、子弟、同乡、同窗、朋友都邀请来京,朕有重用。”

“臣立即起草。”黄道周不敢怠慢,立即提笔。

一刻钟不到,两封洋洋洒洒恩威并济的楷书信件完成。崇祯也懒得看,黄道周写的信肯定没有问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