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韩王得知韩非在秦国受到重用后,心中越发不安。
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大臣们纷纷提出各种建议。
一位老臣道:“大王,韩非投身秦国,已对韩国构成威胁。如今秦国虎视眈眈,我们必须加强军事防御,同时联络其他五国,共同对抗秦国。”
韩王点头道:“爱卿所言有理。只是联络五国合纵之事,谈何容易。各国向来各怀心思,恐怕难以真心联合。”
这时,另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大王,无论合纵能否成功,我们都要做好自身的防御准备。加强边境防线,训练士兵,储备粮草,以应对秦国的进攻。”
韩王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下令征调民夫,加固边境城池的防御工事,同时加大对军队的训练力度。
韩国国内气氛紧张,百姓们也感受到了大战将至的压力。
秦国。
嬴政看到韩非在面对试探时的表现,心中又警惕几分。
李斯也并未放弃对韩非的警惕,他继续在暗中观察着韩非的一举一动,寻找着能够对付韩非的机会。
与此同时,秦国的军队也在悄然集结。
内史腾被任命为此次军事行动的主将,他开始秘密调遣兵力,囤积粮草,为进攻韩国做最后的准备。
秦国的铁骑在边境地区来回驰骋,扬起阵阵尘土,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秦国边境。
军营中。
内史腾身着战甲,神情冷峻地站在点将台上。
台下,十万秦军将士整齐排列,军容严整,士气高昂。
内史腾大声说道:“将士们!秦国的荣耀与尊严,掌握在我们手中!此次即将出征韩国,是为了实现秦国的统一大业。
韩国阻挡了我们东进的道路,必须将其征服!大家要奋勇杀敌,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
“杀!杀!杀!”
秦军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新郑城外。
秦军的营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广袤的土地上,宛如一片黑色的海洋,在风中涌动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营帐错落有致,整齐划一,彰显着秦军训练有素的严谨军风。
营帐外,士兵们手持长枪,身姿挺拔地站岗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
秦军每日佯装攻城,天还未亮,凄厉的号角声便划破了寂静的天空。
喊杀声、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朝着新郑城涌去。
投石车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巨大的石块呼啸着砸向地面,每一次撞击都让地面为之颤抖,地面上的砖石纷纷剥落,扬起漫天的尘土。
洛云站在离战场不远处的集市摊位后,这个集市平日里还算热闹,但如今在战争的阴影笼罩下,变得冷冷清清。
他看着这混乱的局面,微微皱眉。
摊位上摆放着各种杂物,有粗布麻衣、简易的农具,还有一些手工制作的小物件,但鲜有人问津。
韩国朝堂。
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韩王坐在王座上,脸色阴沉,眉头紧锁,手中紧紧握着扶手,指节泛白。
大臣们分立两旁,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交头接耳,脸上都带着焦虑与不安。
韩武站在一旁,神情忧虑。
“大王,秦军此举恐怕有诈,我军切不可轻举妄动。”
韩武急切地进谏,声音沉稳而有力。
他向前迈了一步,目光诚恳地看着韩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益强盛,其野心绝不止于小小的挑衅。此次佯装攻城,很可能是在试探我军虚实,引我们上钩。一旦我军出城迎战,极有可能陷入秦军的埋伏。”
然而,韩王被秦军连日来的挑衅弄得心烦意乱。
秦军的叫阵声、投石车的攻击,让他在宫中都不得安宁,心中的怒火早已按捺不住。
又有一些大臣在旁煽风点火,主张出兵反击,以显韩国威严。
“大王,秦军如此嚣张,若我们一味退缩,必将被天下人耻笑。我韩国虽不及秦国强大,但将士们皆英勇无畏,若主动出击,定能挫其锐气。”
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大臣大声说道,眼中满是急切与冲动。
“是啊,大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能打退秦军,也可向其他五国展示我韩国的实力,或许还能促成合纵联盟,共同对抗秦国。”
另一位大臣也随声附和。
韩王听着大臣们的话,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好!本王决定出兵,让秦军知道我韩国不是好惹的!”
韩武无奈地摇头,他预感到韩国这一冲动之举必将带来大祸。
但他深知韩王此时已听不进劝告,只能暗自叹息。
年后。
战场上。
韩军在指挥下,如飞蛾扑火般冲向秦军预设的包围圈。
秦军将领站在高处,看着韩军一步步踏入陷阱,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手中的令旗一挥,秦军伏兵四起,从四面八方将韩军团团围住。
喊杀声、惨叫声瞬间响彻整个战场,鲜血染红了大地。
秦军训练有素,配合默契,长枪如林,刀光剑影闪烁。
韩军虽奋力抵抗,但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渐渐陷入了困境。
士兵们的脸上充满了恐惧与绝望,他们的呼喊声在残酷的战争中显得那么无助。
洛云在集市上听着远处传来的声音,心中虽有不忍,但依然没有挪动脚步。
他知道,这是人间的因果,自己不能随意干涉。
他看着摊位上堆积的货物,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仗一打起来,生意难做了。”
洛云喃喃自语,他拿起一块粗布,随意地擦拭着摊位上的灰尘。
周围的摊主们也都一脸愁容,纷纷抱怨着战争带来的影响。
“以前这集市多热闹啊,现在可好,人都没几个。”
一个卖菜的老汉唉声叹气地说道。
“是啊,也不知道这仗什么时候才能打完,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可怎么活哟。”
旁边卖针线的老妇人也跟着抱怨。
秦国。
咸阳宫。
气势恢宏,宫殿巍峨耸立,金碧辉煌。
大司命和少司命站在宫殿的一角。
大司命身着一袭紫色长袍,头戴黑色高帽,脸上带着神秘的面具,只露出一双狭长而锐利的眼睛。
少司命则一身白色长裙,身姿轻盈,面容绝美却冰冷如霜,手中握着一把小巧的法杖。
“韩非此人,一直主张法治,与我阴阳家在秦国的谋划多有冲突。此次韩国战败,正是除掉他的好机会。”
大司命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声音低沉而阴森。
少司命微微点头:“师兄所言极是,韩非在秦国朝堂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若不除去,恐坏我等大事。
他的法家思想注重实际,讲究以法治理国家,与我们阴阳家的理念背道而驰。
而且他为人正直聪慧,定会察觉到我们的阴谋,对我们的计划构成极大威胁。”
大司命冷笑一声:“哼,那就让他永远无法再阻碍我们。”
少司命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师兄打算怎么做?”
大司命凑近少司命,低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两人的身影在宫殿的阴影中显得格外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