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10110000
450
数日前, 米国的娱乐媒体除了报道各城富豪们或奢靡或荒唐的生活,主要还是在追捧女明星的漂亮造型丶热议其恋情。最多就是多讨论一下其中关注度最高的那位到底是真受伤,还是在玩一种新型炒作。整个社会就是一片欢乐祥和的花锦世界。
那时候可劲儿吃瓜的米国民众, 任谁都不会想到,一起惊天刺杀案的揭秘, 将会从一个好莱坞女演员的八卦新闻开始。
451
《号外!米国总统雷根刚上任即遇刺杀!》
《神秘刺客连开六枪, 目标究竟是明星还是总统?》
《一场令人不齿的政治阴谋》
《混乱的2分27秒,天启抑或劫难》
《“让米国再次伟大”需要跨越的障碍——苏连》
……
仿佛一夜之间, 国内外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 都将焦点集中落在同一件事上——那就是米国新任总统罗纳德·约翰逊·雷根的人身安危, 以及所有人都在猜测刺杀他的人究竟是谁?
最开始白宫方面自然是想将这件事压下去的。
首先,雷根总统虽然被子弹击中,但所受枪伤并不严重, 甚至在休息三天后就能在白宫内部正常处理工作事务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在合理安排下, 出席各种公开会议,能够完美过渡掉这次遇袭事件。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几点原因:“米国总统上任仅40天就遭遇反对者刺杀”, 这种消息一旦传出去是极不利于总统个人声望积累的。同时也会让共和党在国会提出治国政策时, 容易被它党抓住痛点发起攻歼。而且往大了说, 这也实在有损米国的国际形象。
可如今事与愿违,整起事件被意外披露。白宫发言人自然只能在第一时间出面承认确有其事——在大量事实面前否认是没有用的。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 就是尽力控制好舆论, 将恶劣的影响降到最低。
私下里,白宫方面也给fbi下了死命令,让他们务必在接下来3天内抓到犯罪嫌疑人——为了安抚民心, 雷根总统已经宣布,他将在三天后出席参加一场电视真人秀直播, 谈谈遇刺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正常情况下,在嫌疑犯刺杀者还没有被抓住时,目标人物提前预告会出现在某个公开场合,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举措。但雷根身为一国总统,出于种种政治考量,并且他本人的强硬性格也让他不愿当个逃兵懦夫,所以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同时也是当下官方的最优应对策略。
于是压力就给到了fbi这边:只有他们在总统参加真人秀之前抓住赈灾音乐会当晚行凶的嫌疑犯,审问出其受何人指使,所有的问题才能引刃而解。
其实为了抓住这个该死的刺杀者,fbi联合城市警察及交通部门等,已经在整个华盛顿特区连轴忙活了快一整个星期了。期间确实抓住了不少小偷小摸丶走私贩私的违法犯纪者,甚至还侦破了一起特大恶性连环凶杀案。但关于近期最主要的任务,追查3月1日晚出现的刺杀总统者,却迟迟没有什么进展。
直到一位名叫詹姆斯·布莱克的fbi搜查官,在听取了他认识的小友——一个被称为“generation x的福尔摩斯”的高中生……呃不,是大学生侦探的意见,着手开始调查“总统遇刺”一事的消息究竟是从哪里先冒出来的。这才从乱作一团的毛线团里扯出了一根线头。
根据fbi相关部门的追查,他们找到最早报道与总统有关新闻内容的,是一家城际八卦小报刊。
尽管他们似乎同时也是最早爆出“莎朗·温亚德疑似恋爱”消息的报纸,但由于其销售网点有限,加上没图没真相,整篇报道全凭小报记者所说的“亲眼所见”而撰写出来的内容,显得很没有说服力。完全没有之后其他报社狗仔远程偷拍到莎朗所在的病房,发现她与一名身材魁梧明显是男人的家夥肩并肩的照片来得真实。
但重点是这篇报道的配图是一张医院的住院登记名单,上面除了莎朗的名字外,还有米国总统雷根的名字。
尽管这张图就是因为写着总统的名字,被人转载到网络社区后戏称为“无趣的恶作剧”。但从事后发展看来,这张照片极有可能是真的(追查到这里的fbi已经确认过其真实性)。
顺着这张照片的线索,fbi们发现几经转载后,这张图现在已经被贴到了女演员莎朗·温亚德的个人网站上。
当时整个娱乐圈的新闻风向已经渐渐转为对莎朗不利——人们显然腻歪总对着同一个人大夸特夸了,大多数人都不会信这世上有什么绝对完美的人存在。再加上她的签约经济公司冷处理的应对方式实在令人不满,以及莎朗影迷的一些过激行动已然影响到了部分市民的正常出行。所以当一有风声说莎朗恋爱了,就紧接着有人冒出来阴谋论说她这是在搞一种新型炒作,一切都是为了推广自己丶博取关注度。什么赈灾音乐会现场的遇袭照(反莎朗者言:怎么可能有人被枪击了还这么好看?!)丶什么重伤住院治疗都是假的!指不定她本人就偷偷躲在堪比酒店的高级病房里跟男朋友你侬我侬,趁机把大家当猴耍呢!
你别管这种猜想的逻辑通不通顺,在部分大媒体不知道为什么整齐划一都是一面好词的情况下,突然有点不一样的声音传出来,一下子就抓住了一些人的逆反心理。这部分人中甚至有不少还是莎朗本人之前的粉丝——他们影迷为偶像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偶像本人不仅对粉丝的关心不闻不问,转头居然还被爆出其本人已经悄无声息地谈恋爱了被刺他们?!部分事业粉当场破防。再加上还有什么男友粉女友粉之流,联合其他本就看不惯莎朗得意的外人,一起回踩得厉害。
再后来就是依然支持莎朗的影迷,将那张同样写着总统名字的住院登记名单贴进了与回踩粉丝的吵架帖子里。
介于这篇报道的记者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最早偷摸进医院并看到莎朗恋人的人,可配图却是“敷衍”地写着名人名字的伪造名单,所以这部分粉丝就以此为论点,称什么恋人的消息肯定跟这张名单一样是伪造的。给莎朗泼脏水,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报纸增加销量。
反正当时不管是相信莎朗谈恋爱,还是不信她谈恋爱的,起码大家都一致认为那张住院名单肯定是伪造的——要不然总统都受伤住院了,社会上能一点儿风声都没有?而且总统先生肯定是有专门的医疗团队吧?怎么可能会住进大学的附属医院?
这就要从3月1日案发当晚的现场详情说起了。
那日晚上不是恰巧发生了罕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引发全城电力失常么?当晚的刺杀行动就发生在失去电力照明的这档口。以至于起初fbi还怀疑这一切是不是嫌疑犯事先计划好的,暗中破坏城市电力系统也是刺杀的一个环节?直到后来经过排查确认这真的只是一场意外,才不得不“遗憾”撤回这方面搜查取证的队伍——因为如果是犯罪分子为了刺杀行动而破坏城市电力,那说明现场的刺杀者一定有同夥。能做到如此周密的策划,这样一个犯罪组织绝不会籍籍无名。如此一来fbi的调查起码就能有个方向。只可惜,目前暂时没有证据能够表明这场刺杀行动来自于团夥作案,国内国际也没有哪个犯罪组织放出风声称要为此事负责。
咱们接着说回案发现场。
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当晚安德鲁·梅隆礼堂外聚集了大量普通市民与游客。当电力失常丶所有灯光熄灭后,现场自然陷入短暂的骚动与混乱——这确实不能怪fbi们多想,当时一停电丶刺杀者就果断掏枪射击。如果不是事先早有预谋,怎么可能“配合”得这么好?!
根据事后现场的调查与当事特工保镖们的回忆,凶手应该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可能2秒都不到,就射空了弹夹——突遭停电陷入黑暗,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楞在原地不动,刺杀者应该就是利用这点,向停电前雷根总统所在的位置开枪射击,不过最后终究还是射偏了子弹。
枪声当时被淹没在了现场骚乱嘈杂的人声里,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即使有人听到了枪响声,也只会以为是现场其他设置被恐慌的人群挤坏的声音。
但是专业的特工保镖们不一样,他们的关注重心始终放在总统夫妇身上。当两人传来惊叫声时,所有特工保镖们都在第一时间冲了上去。恰逢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记者在此时用带闪光灯的相机拍照。白光一闪,离总统最近的特工惊鸿一瞥,瞧见自己需要保护的对象,其白色的衬衫衣领满是鲜红。当即喊出暗号,之后在同事们的掩护下,以最快的速度将受伤的总统夫妇以及不知什么时候跟在他们身后同样中弹的女演员莎朗,一起送往距离礼堂最近的医院——那时候他们并不清楚雷根总统具体的中弹位置,相比较总统夫人擦伤的胳膊和女演员莎朗中弹的手腕,明显是前胸中弹的总统本人看上去受伤最为严重,必须立刻推进手术室进行抢救。
电力失常带来的纷纷攘攘其实很短暂,因为紧接着降临的城市极光,轻柔地漫过夜色中的楼宇,让芜杂的人群都忍不住宁静下来,纷纷擡头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盛景。
当现场秩序同样恢覆正常时,人们早就不见了总统夫妇的身影。
由于害怕万一再次停电,现场人群过多导致拥挤从而引发踩踏事件。并且当时总统受伤情况紧急,一些部门没有通知到位。守在礼堂外维持秩序的警察们,在电力恢覆后就一直都在尽力做着疏散群众的工作。正因如此,当晚的刺杀总统者就这样如同一滴滴入水中的酒精,混在人群中自此消失地无影无踪。
再之后的事大家就都清楚了。
雷根总统除了失血量较大,取出子弹止血缝合伤口后便基本脱离了危险。留院观察两天没有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就立刻办理了出院手续。反倒是莎朗,由于手腕伤情较为覆杂,牵扯到神经方面的问题,仅仅取出子弹是不够的,还需要等待专家(他们联系了斯特兰奇博士)过来进行会诊,很可能还要进行二次手术。
莎朗的经纪公司碍于上头的命令,自然无法向影迷们解释这些实情,只能选择冷处理。最后眼睁睁地看着明明都打点好各家媒体了,怎么控制得好好的舆论突然就以一个可怕的速度滑向深渊,让他们的心脏就跟公司的股票市值一样,下滑得都快跌停了。
网络上。
由于此时电脑的普及率较低,网络世界的建设也远没有日后那般发达。莎朗·温亚德的个人网站,几乎是全米,乃至于全球最大的几个网民聚集地之一了。加上最近莎朗本人的消息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她的个人网站近几天的日活量稳居世界第一,短时间内网站的游客数量激增,要不是当初舍得花钱购置的服务器十分靠谱,可能早就要被挤爆停站了。除了单纯看热闹的人外,这其中也不乏其他明星名人的粉丝,过来进行团建。
fbi就是在顺藤摸瓜追踪住院名单照片的流向时,顺便爬了这栋“吵架楼”,意外发现其中有一层的回覆留言写着——
[说到枪伤住院,虽然图片有可能是假的,但也有可能凑巧真的有人跟总统同名啊!而且想想看那天总统本人不是也出席了活动吗?我是说,有没有可能照片是真的,总统也是真的也受伤住进了那家医院?老实说我的舍友最近又收到某个讨人厌的追求者的情书了。这次那个家夥很过分,居然威胁说要去刺杀总统……]
这层看似离谱的发言直接“逗笑”了莎朗的粉丝——
[瞧瞧你这说话不利索前言不搭后语的弱智表现,你说的话你自己读得顺?]
[有些人为了抹黑别人真是什么理由都编得出来,先把语文作业写好再上网吧小鬼。]
[好了好了,知道你的舍友很受欢迎了,下一个。ps.你的舍友不会是指你自己吧亲爱的?]
……
也许是因为收到的回覆都不是很友好,也有可能是现实世界有事,总之这个游客身份的人之后就再也没有发言了,而莎朗的粉丝们则又继续赴往下一个“战场”。
偶然发现这则消息的fbi们却是眼前一亮。
因为这则留言的发布时间早于市面上绝大多数媒体开始报道关于总统遇刺新闻的时间——早在之前fbi就已实地调查了市面上的多家媒体,然后发现这些报刊杂志要不是自己偷摸着去医院查到的信息,要不就是自己花钱购买的情报。总之都是自发行动,不太像是有知情者在蓄意散布消息。于是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得出结论,将发生的这一切都归结于意外巧合。
——毕竟总不能是人家超级巨星莎朗·温亚德拼着自己的演艺生涯不要,故意往枪口上撞的吧?
这则早于绝大多数人知道总统遇刺消息的留言,让fbi们重新燃起一丝希望。尽管通过网络调查案件线索的事好像之前还从来没有过,他们也不能肯定这则玩笑一般的留言究竟是真是假。但相比于在现实中布控却一直找不到突破口,他们还是愿意各种渠道都尝试一下。万一呢?
请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人员查询帖子留言者的ip地址,得知了消息发出的地点来自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耶鲁大学。所以该名留言者有很大概率可能是常春藤大学的学生。这倒是很符合愿意接受电子网络这些新鲜事物,并且也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的上网人群画像。而且高中生丶大学生这个年龄段,也正是喜欢追逐各种偶像明星的时候。
还没等连夜赶到纽黑文市的fbi和耶鲁大学的管理者商量好,如何在不惊动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下,找出那个使用学校机房内的计算机上网留言的人。整起案件就迎来了一个峰回路转——耶鲁大学的学生去纽黑文市的警局报案了,声称有关于刺杀总统者的线索。
等fbi们再次从耶鲁大学的校长室赶到市警局时,他们这才惊讶地发现,这个报案人他们在座的居然都认识——是女演员朱迪·福斯特!
也就是这时候他们才终于知道,原来当初在网络帖子留言的人正是朱迪·福斯特的舍友,而福斯特本人则真的被一个貌似精神不正常的男人跟踪追求很久了。只是那个人近一两个月消停了不少,没有再出现福斯特面前,这让福斯特终于松了口气,以为对方总算知难而退了。谁料到就在前两天她再次收到了对方从华盛顿特区寄过来的骚扰信件。
“……以往对方都是将手写信件直接送上门,或者偷偷塞进信箱。导致我后来看到这种来路不明的信件都直接不拆开收起来了。这封从华盛顿特区寄来的信件,信封使用的是打印字体,也没写清寄件人的姓名,这让我一下子没辨别出来信件来自于那个人。误以为是工作上的信件就给拆了,谁知道里面会是这种内容……”
在舍友陪同下,前来报案的朱迪·福斯特自然是带着那封信件的。她将信件作为证物递交给警方。
fbi们看了这份“情书”,除了通篇肉麻恶心的表白外,最让人在意的就是写信者用威胁的语气写到:如果你愿意嫁给我,我愿意立刻放弃刺杀雷根的计划。否则我一定会让你看到我的决心!
这本来只是一封恶心人的信件,如果不是之后媒体大肆宣传总统已然遇刺,而白宫也出面承认了此事的真实性,朱迪·福斯特也不会如此困扰。
“我当然知道这很荒谬,哪会有人将这种戏言当真?我本来也应该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的。而且事实上如果这整件事是真的,那么公布此事于我而言也没有任何好处。”朱迪·福斯特抱着胳膊,在舍友搂着她肩膀无声的安慰下坚强地继续说道,“但这个人给我感官很不好,我曾一度因为他的出现而焦虑到晚上失眠。我是真的觉得他什么疯事都有可能做出来的。”
期间福斯特的舍友点头附和着她说的话,一边也跟着作补充说明,描述了几件那个男人曾契而不舍地干过哪些恶心事。
“我看官方并没有公布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媒体也都在一直猜测到底是谁伤害了总统,就推测也许那个刺杀者还没有被警方抓住。”最后福斯特表情坚毅地说道,“所以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也觉得应该将这条线索告诉你们。”
“你的选择与举动,无疑是正确的丶勇敢的。”fbi特地安排了一名女性探员与福斯特进行沟通,此时她正在向对方保证,“不管这个辛克里到底是不是刺杀总统的罪犯,我们都保证他将不会再出现在你的视野里,我们不会让他再有机会伤害到你的。”
fbi得到了一条重要的新线索,整起事件终于了像样的进展。
尽管“为吸引心上人注意而决定刺杀一国总统”听上去十分荒诞不经,但好歹案件出现第一个正经嫌疑人了不是吗。被威胁的人又是好莱坞知名女演员,也许真的是什么过激粉丝干出来的事呢?
这个姓名为“约翰·辛克里”的家夥,曾经报名进修过耶鲁大学的写作培训班。fbi的探员们很快从学校那边调取了关于此人的档案资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fbi迅速安排人兵分两路:一部分人根据最新情报追去了辛克里的老家;一部分人则带着辛克里的照片火速赶回华盛顿特区——那封堪比威胁信的情书上盖着华盛顿特区的邮戳,发件时间也是在3月2日,刺杀行动之后。虽然不知道这其中出了什么意外导致信件晚寄出了几天。但正是如此,fbi们才断定:这个约翰·辛克里极有可能人还在华盛顿特区没有离开!
——他们这近一个星期的布控设卡不是完全没效果的!
正因城内所有区域都一直有人来回巡逻,所以犯罪嫌疑人约翰·辛克里的照片一经发下去,警方就以最快的速度锁定了该名嫌犯的所在地点。
452
坐在警车上的菜鸟警察2号,此刻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正不停地对着后视镜扶正自己的警帽——
他前脚刚参与了一起特大恶性连环凶杀的侦办工作,从中出力颇多。如今又在即将逮捕行刺总统的重要嫌犯的路上。对于他这种刚上班不到一个月的小警察而言,这履历说出去也太辉煌了吧!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探长,出任警局局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嘿嘿。
他再也不抱怨同事抛弃他丶将他一个人留在案发现场给法医姐姐“蹂躏”的事啦!不然他也不会对公寓碎尸案案发现场那个同层住户有印象,进而也就不可能发现对方是刺杀总统的嫌疑人,更不可能在向上级汇报自己的情况后还被安排参加进这起全是精英出动的行动了!
——听说参与行动的人里还有神盾局的特工!万一他有幸能见到队长呢!
努力压下自己激荡的情绪,菜鸟警察2号以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前去敲响了犯罪嫌疑人约翰·辛克里租住的公寓房门。
“辛克里先生!辛克里先生在家嘛?”
在隔壁街停在路边的防暴车内,正在使用最新的摄像设备观看现场影像的光头独眼特工头子,看到此情此景后忍不住小声吐槽了一句:“哪儿找来的新兵蛋子。”随后与同事继续一起关注现场情况。
而作战行动队在来之时就已向公寓管理员确认过:这层目前唯一的住户已经2天没出门了。昨天公寓管理员在陪原房东女儿过来收拾屋子时,路过门前还曾听到这家门内传出电视节目的声音。所以肯定这间屋子的租客一定在家。
菜鸟警察2号敲了好半天的门,里面终于传来了有人拖着鞋子挪到门边的脚步声。
“……谁啊!”公寓门内侧传来一个模糊的男声。
菜鸟警察2号先是低头隐晦地向守在电梯口的行动队员递了个眼神点了下头,确认里面的声音就是来自犯罪嫌疑人的。
随后只见这位新人警员对着大门的猫眼摘下警帽,大方地露出了自己的脸:“您好先生,是我,您还记得吗?之前侦办楼内碎尸案时曾找您问过话的警察。关于公寓里的那起案件还有些事情需要跟楼里的住户再确认一下,希望您能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
“……”
门好一会儿都没有动静。
就在菜鸟警察2号心里头紧张地以为是自己哪里露出破绽让嫌疑犯起疑时,公寓的大门被人从里面拉开了。
一个穿着随意甚至可以说是邋遢的男人,摸着自己半长的油头对菜鸟警察2号不耐烦地说:“有什么问题,快点问,我还要回去看dvd。”
“哦!这可能会耽误您一点时间,您介意我进屋跟您细聊一下吗?”
一听对方想进屋,裤子都没扣好的邋遢男人立刻皱起眉头——
“嫌疑人警惕性上升了。各部门做好突破准备……go!go!go!”
随着特工头子的一声令下,所有人都行动起来!
“fbi!不许动!把手举起来!现在你有权保持沈默,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承堂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