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丶说明
徐秀才家打算建两进小院,这在乡下也是不常见的,私塾改建有县上和乡绅们出钱倒也罢了,哪怕是徐秀才的喜宴,乡绅们和镇上大户都出了大头。可是建自己家住的院子,如果依然是乡绅们出钱,那说闲话的就不会少。徐堇年自己也不想跟他们牵扯太深。
所以工匠们领着帮工再到徐家老房子准备推倒重建时,村子里婶子大娘们闲话的声音就已经出来了。不过徐秀才似乎并没有在意,中了秀才后府上和县城给的奖励就不少了,但确实杯水车薪,何况给了赏后他给徐家其他人也分了不少。
不过他以前抄书也是攒了不少钱的,只是十几岁考上秀才的人本也不少,就算他是案首,到底只是个秀才,所以对于徐家要建二进院子,没在他家做上工和家里不缺这份工的人说的闲话就更多了。
嘴碎的婶子们也不担心自己家小孩会因为得罪徐秀才因而上不了学了,毕竟已经入了县志,那一切都得按规矩来办,就算徐秀才管着的头一年他们孩子无法上学,那里正也说了,等徐秀才离开,收学的条件都要按村塾来。何况她们向来觉得她们说话隐秘,徐秀才应该是听不到的。至于其他人听到会去告诉徐秀才,到时候她们不承认,告诉了有什么用?
但陆七七却悄悄去提醒了徐秀才,不要小瞧了流言的力量,现在还只是口耳相传,可这种事一旦传到十里八乡,难保上面不会重视。“不如请里正去解释一下?”她提议。
“我原本以为没什么必要,只要自己行得坦荡就行了。”徐秀才想了想,“乡绅们确实给过一部分钱,说是建私塾用,后来算了算,因为是庄园改建,他们给的建私塾的钱还剩下不少,我想着做为头一年私塾的开销……”
“还是请里正解释一下的好,既然你把账都算清楚了,你自己的院子就是你给钱建的,也没什么好留情面的。你解释了,闲言碎语还有你管不着,但是可以立下规矩,如果请里正代为说明之后还有乱传话的,不管以后几年,家里的孩子都不能来上私塾。”
“县上的私塾没有这样的规定,这样可以吗?”徐秀才叹了口气,“我一直念着都是同村,也就是那几个说说罢了。但就像你说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话传开了,以后再要求取功名就难了。”
“统一规定是统一规定,每个私塾也都有自己的规矩,任何时候诋毁夫子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你加上这条规矩,谁也说不上什么。”
徐秀才到底还只是个小少年,听陆七七这么说不禁又多看了她两眼,这姑娘懂这么多,果然读书多的人就是不一样。他冲陆七七行了个礼,“陆姑娘大才。”
陆七七楞了楞,她早就觉得这位小秀才想法不一般,不像以往她印象中这个时代的书呆子,苏家表哥一直以来的表现就是比他迂腐多了,这位似乎是超时代的存在,她不只一次想问他是不是也是穿越的。
“什么大才,你们才是大才,咱们的日子以后过得这么样,还得仰仗你们读书人。”这是她的肺腑之言。
“我朝素来开化,所以京城是有女子学院的,只可惜未曾生在那里的女子并无此机会。而陆姑娘……除非你有朝一日去到京城,否则你恐怕也是……”
“我哪里敢奢求去书院上学啊,那些都是大户人家千金小姐去的,大多可能只是闲来无事当作消遣,她们也会被教导诸如刺绣女红等闺阁女子学习的技能,而我自幼无人教导,所以只能闲来无事读读书,跟世家千金是没法比的。”
徐秀才未曾见过女子书院,只是有耳闻而已,至于里面什么情况他一概不知。他没想到陆七七却知道,他忍不住好奇问,“所以,女子书院什么样子,书里也有提过?”
“倒是未曾。”因为暂时无事做,陆七七不介意跟他闲聊几句,“只是自己想象的。”
徐秀才点了点头,看了她一眼,又擡头望天,“或许终究是有机会的,人的际遇千变万化,万一你有一天走到京城了呢。所以多学一些,多攒点钱……”
“会的。”陆七七笑眯眯点头,“里正过来了,你去跟里正说说吧。”
徐秀才看了里正一眼,又看了眼陆七七,这人方才似乎在陪他?他记得这姑娘之前都不愿陪他闲聊的。果然人与人之间只要熟悉起来,关系会好很多。
里正知道徐秀才的担忧,答应帮他解释,不过到底还是开了他一句玩笑,“从小看你长大,以前就知道你每天只知道读书,但也读得很好,又会写诗,是个大才子。但没见你懂这些人情世故,还一直为你担忧,所以是谁提醒你的?刚才看大丫头在,莫非是她?”
“确实是陆姑娘提醒的,说婶子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似乎我只要不在意,就完全听不到她们在说什么。但万一话传开了,总有人会在意。”
“大丫头是个灵敏的,脑子也好使。只可惜家里那样,都不好说人家。她现在做掌勺,又拜了师,以后少不得要出去接活儿,就更难说人家了……”
“也不一定。”徐秀才突然插了一句,“这世上多的是好吃懒做又整日无所事事的人,他们巴不得有人养着他们,至于养他们的人到底是不是需要经常抛头露面,其实他们并不在乎。”或许乡下这样的人很少,毕竟在家的男子大多都要做农活。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儿多在城镇,家里有几分基业,但家中依然对他们寄予厚望。然而他们大概做惯了纨絝子弟,又怎么会操心自己的将来,家里有的是人操心。
“确实有,但那些人大概不会娶一个乡下姑娘吧。”
里正和徐秀才站在一起操陆七七的未来,这场景大概连陆七七自己都没想到。
然而系统帮她看到了,甚至还跟她调侃,【那两人说起你的将来一脸沈重,仿佛他们才是你的生生爹娘呢。那个徐秀才不错,别看他跟你说话文绉绉的,那可能是紧张,他在后台上人情世故懂得可多了……】
【你也学会嚼舌根了啊?那说明他学不了乡下的人情世故,是个天生适合官场的人。】
【倒也是,适合跟聪明人打交道,面对婶子大娘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不过很快他县学里的同窗会来看他,到时候有热闹看了。】
【同窗来看他?】陆七七挑眉,【逮着他家建房的时候来看,是什么意思?里面莫非有跟他不对付的?】
【那是自然,他是案首,平时学习成绩就不错,你也知道一个班里但凡学习成绩好的前一二名,那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彼此看不顺眼是常有的事,但又有维持表面和谐,所以逮着机会就冷嘲热讽……】
【这又是何必呢,不是,大家既然是宿敌了,又何必跑一趟来看人家?是想看人家笑话?】
【所以说有热闹看了嘛。】系统看热闹不嫌事大。
陆七七觉得那些人恐怕是来看徐秀才笑话的,大概跟村里的婶子大娘一样,觉得徐秀才肯定是受了哪个乡绅的好处,他哪里来的钱建房子?
因为此,里正特意把全村人召集到晒谷场,就私塾收学生的规矩和徐秀才建院子交钱的事做了说明,虽然仍然有不同的声音,但到底还是自家小孩上学最重要,随后里正又说了些小规矩,比如如果再有人传徐秀才建的小院子花了谁的钱,小孩就不必送来上学了。
有大婶们不服气,直接问里正,“私塾县里不是已经登记了,就该按县里的规矩来,加这一条是什么道理?”
“因为私塾第一年的夫子是徐秀才,咱们私塾虽然县里登过记了,收学子的规矩确实是按县里来的,但是几乎所有私塾都有这么一条规矩,如果对夫子不敬,夫子就可以拒收学生。何况这私塾也是徐秀才提议才改建出来的,如果第一年被徐秀才拒收,那么第二年即便换了新夫子,新夫子也照样会拒收。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新夫子也不会收对夫子不敬的学生。”
里正说话语气比较重,所以大多数村民已经忙不叠的点头了,几个嘴碎的婶子大娘们也不再说什么。里正松了口气,在他看来徐秀才那是什么人,在县里都出名的少年天才,听说以前在书院上学夫子们就对他寄予厚望,所以即便还没中举,他在县里也是颇有威望的。
县上一些富豪乡绅年年都会拿钱结交读书人,如果有那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找上门,哪怕尚且没有考过乡试,他们也是愿意帮上一把的,只是大丫头考虑得当,担心徐秀才以后往上走得更高被人拿出这事说闲话,或被天下读书人知道,终成污点。这才让他特别说明,虽然乡下村妇觉得自己只是在村里说说没什么大事,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