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监的去留问题雍正决定采取福惠的提议的办法,抓阄决定。
而宫女的选择上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提到宫女出宫这事儿,雍正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宫里有好多宫女虽然是包衣出身,但好多可也都是官宦人家的女儿,若是让她们跟着那些皇子阿哥到了府里去伺候,那恐怕就有些不妥当了。
之前雍正他没碰见过这事儿,所以也从来没考虑过,如今细想一下,好像以前也没听过哪位大臣到谁府里要过孩子。
叫来管事的嬷嬷一问,那人道明了真相。
原来那些管事的在挑选之前,都会事先将那些官宦世家的宫女剔除在名单之外的,这也算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了。
这样还差不多,雍正心道。
不过后来雍正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还是应该给那些出身官宦世家的宫女一点优待。
于是第二天雍正就颁布了一道谕旨。
其中规定服侍贵人或更高级别妃嫔的宫女,可以选择官宦世家的女儿。
至于像常在丶答应之类的品级较低的,只能使唤那些披甲闲散人家的宫女了。
而皇子皇女身边的宫女,那就是不多做计较了。
被派到他们身边服侍那绝对是荣幸,前途是大大的有。
不过特殊情况也是会存在的啦,有可能有一些宫女不愿意到皇子身边去。
就比如这次预定被分到弘历府里的宫人,有一些都是很不情愿去的。
虽然弘历是三个阿哥中惟一一个生母是满人的皇子,在很多人心中他是都挂着隐形太子的标签,而且在他身边,容貌出色的女子很容易发生山鸡变凤凰的事情,出人头地,平步青云也许只用上一个晚上的时间轻松实现。
但是要提高警惕的是,这位阿哥的身边可有一位彪悍的母老虎福晋。
想要虎口夺食没点本事和手段可不行,而且心理素质还一定要过硬,因为没准哪天一不留神,富察氏就会上演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闹‘天宫’。
福惠知道了雍正下的那道圣旨之后,心里是憋不住的乐。
他老爹这算不算是给官二代开后门?
福惠也不知道雍正这事儿办的究竟是对是错,实在是有些覆杂。
就像贾元春高氏那样的,在家里估计都是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的,冷不丁被选到宫里当宫女伺候人,无论被分到哪里,先不说活干得怎么样,心里头肯定是有障碍的。
若是她们上头的主子位分高些还好说,要只是个末流的小答应,若是她们心里能服气才有鬼呢。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瞧你那副德行,也不拿镜子好好照照,一副穷酸样,凭什么来使唤我?
而那些当主子的,就可能有两种比较极端的心理行为产生。
一是觉得这位我可得罪不起,总是有一种自卑心理在作怪,于是就拿宫女当主子供着,自己本末倒置的去服侍对方。
二呢就是你家有权有势了不起啊,典型的羡慕嫉妒恨,完全不拿宫女当人看,将折磨对方当成一种乐趣,寻求心理上的优越感和快感。
这样当奴才的不像奴才,做主子的不像主子,长此以往下去肯定要闹出乱子。
从这一点上看,雍正的这项旨意无可厚非。
不过福惠觉得若真的家世背景好的包衣人家,一年一度的小选完全可以走个过场。
那些将女儿送进宫的官宦世家,九成九都是别有居心的。
另外还有一成,估计不是当初托人办事儿没选对人的,就是极其个别刚正不阿不走后门的。
而且就算他们将闺女送进到了宫里,也不会真的听天由命。
这岗位可是马虎不得,他们肯定会给一些管事的人送点礼塞些钱。
哪会真的被分到犄角旮旯扫落叶啊?
除非是得罪了领导,人家给你穿小鞋,要不然一般情况下几乎不会发生那样的事儿。
所以福惠觉得从这件事儿上来看,雍正还是有点天真了。
另外,若是让福惠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也是有些问题的了。
在现代人们比较常说的一个词儿是什么?
公平。
虽然现代社会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并不能真正做到公平二字,但大家不论干什么事都爱标榜公平。
就像雍正这样为官n代开一个小小的后门,那都是要被群众坚决抵制和唾弃的。
万幸现在古代封建社会,雍正是天下之主,要不然他被一口盐汽水喷死那都是轻的,被人肉出来,挨板砖被砸的头破血流都是极有可能。
福惠觉得这事儿就好比飞机上的空姐服务。
若是头等舱的空姐长得肤白貌美,胸大腿长屁股翘,而经济舱的空姐长得一个个都跟那凤姐差不多,那经济舱的乘客肯定不乐意。
同样的,皇后妃子身边服侍的人可以是大家闺秀,而位分低的小答应就只能使唤那些闲散旗人甚至是乡下村户人家的女儿,那小答应心里头肯定是不平衡的。
但若只因为一些官宦人家的女儿出身包衣,就要她们去伺候一个侥幸爬过龙床的女人也有点说不过去。
其实说来说去这种宫女小选的制度就有些问题,同样的薪水,要是可以像现代职场那样,求职者可以挑选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可以挑选求职者就好了。
不过要想做到那一点可不容易,无论如何这里都是皇朝,很多时候在皇权面前,人权根本是微不足道的。
金字塔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房子也不是说盖就能盖成的,搬家的事还要先等上一阵子。
最近雍正在为罗卜藏丹津的事儿发愁。
当年‘罗卜藏丹津’谋反失败,逃到了新疆的准噶尔。
青海叛乱彻底平定之后,他是一个不留神暴露了行踪,被准葛尔汗国的汗王‘噶尔丹策零’派兵给活捉了。
这次准葛尔汗王奉了雍正的命,派遣他的长子‘喇嘛达尔札’押解‘罗卜藏丹津’回京。
雍正和一众大臣对于究竟该如何处置他这个问题商讨了一下,这究竟是杀还是不杀,朝廷上下意见不一。
雍正后来是不耐烦了,真是的,杀个把人都要唧唧歪歪的。
先把人关进去,到时候在派人喂点□□那不就结了。
不过这话不能在朝上说,所以雍正就给怡亲王使了个眼色,胤祥随即心领神会提议先办一场献俘礼,至于究竟该如何处置,先关进大牢让他呆一段时间再说。
在朝上,但凡是怡亲王若是提出了什么意见,总有那么几个脸皮厚的跟屁虫响应的。
雍正就深知这一点,所以和怡亲王两人来了个里应外合,这问题很快就拍板决定了。
有的时候,雍正都觉得上朝的那帮大臣很是多馀,真正能拿出好意见的就那么几个,倒不如以后就只让他们几个上朝得了,既省时间又省事儿,听那帮人在底下扯皮纯属就是自己找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