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雍正就搬去了白塔寺。
每天除了念经诵佛,参禅悟道,闲暇时还会到外面进行一下户外活动,譬如说到北海去滑滑冰,亦或是在中南海的湖面上凿个冰窟,然后享受一下垂钓的乐趣。
别看雍正现在一把年纪了,但身体真的是被调养的不错,胳膊腿儿还都挺灵活的。
另外关于安全方面的问题福惠也是有注意到的,雍正身上带的那些护具,都是在福惠研究完之后让内务府精心改良过的,从头到脚,绝对保险。
与雍正的悠闲生活截然相反,福惠的日子过的可是不太轻松,每天都忙的不得了。
现在福惠真的是非常庆幸,当初怡亲王递交辞呈的时候他选择极力挽留,这件事他做的真的是太明智了。
要说雍正还真是坑儿子的典范,调皮捣蛋的楷模。
他自个儿耍无赖搞病退不算,偏还要拉上他十三弟一起。
要不是知道怡亲王夫妇伉俪情深,福惠还真是怀疑这兄弟俩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仅是怡亲王,在他之前马齐和尹泰两个大臣均已老病为由向雍正提交了辞职申请。
不过那时雍正已经是处在了罢工阶段,折子交到了福惠的手中,福惠觉得事关重大就报到雍正那里,结果雍正却是反过来让福惠自己做决定。
福惠想着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怎么着他以后也要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
尹泰和马齐这两个老臣耳又聋眼又花,且和福惠还不是一条心,与其留着给自己添堵,不如打一开始就放他们回家颐养天年,也省着以后因为政见不合撕破脸皮,到时候双方的面子都不好看。
所以福惠也就只是客气的挽留了几句,便批准了他们的致仕请求。
不过福惠当时可真没想到几天之后怡亲王也会被雍正撺掇的辞职啊。
好在他这个十三叔不仅不贪恋权势,而且还很富有同情心。
看见自个儿侄子真有点捉襟见肘的意思,便爽快的点头,答应再留在福惠身边辅佐他一段时间。
当然福惠是没那个胆子让怡亲王对他下跪的,所以不用他老爹开口,福惠就对专对这事儿下了一道圣旨,让怡亲王对待他就像是对待自家晚辈即可,不必行君臣之礼。
不过很明显,这事儿福惠是想当然了,想让一向谦恭谨慎的怡亲王接受这份恩典,那绝对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当初雍正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糖衣炮弹给了不少,可怡亲王都是竭力推辞。
于是福惠索性也就不白费那口舌了,直接就在懋勤殿备了椅子,怡亲王只要过来奏事,福惠就让太监把椅子擡上来。
几次下来,耿直的怡亲王终于是被福惠给掰弯了,过来上奏的时候再看到屋里放着的椅子,不用福惠去劝就会自动自觉的坐下说事儿。
当然为了使怡亲王不会觉得太尴尬,懋勤殿备了不止一把椅子,召见那些年纪比较老迈的大臣时,福惠也会让他们行礼之后坐下来慢慢说。
毕竟有些官员岁数大了,再让他们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福惠实在有些于心不忍。
就连一些年纪比较轻的,福惠也是让他们站着回话。
因为福惠和大臣们商讨事情,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够说的清的。跪着没几分钟,那腿就得麻。
就是时常练习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春秋的时候还好点,冬夏两季那纯粹就是酷刑,福惠可是尝过那滋味,他还算是身体好的,要搁在那些平时不太运动的大臣们身上,没几个能受得了的。
朝中三品以上,曾经在皇帝身边做过事儿的文官,拉出来,十个里面得有九个腿脚是有些毛病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福惠尽量不让他们长时间的跪着,跪出什么事儿来哪多哪少啊?
至于三跪九拜的大礼,现阶段福惠还不想对此做出调整,倒不是因为福惠想要从中找到什么优越感,而是纯粹不想一上台就那么标新立异,颠覆传统。
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火要是烧得太急,那就很可能引火*了。
福惠不想在此时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除了因为想给他老爹雍正留点面子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前阵子福惠刚因为立后的事情在朝堂上和群臣们展开一场唇枪舌战的当庭辩论,这个时候真的不太适宜再招惹他们徒生事端了。
要说这立后的事情,还真不是福惠自己挑的头。
他和阿兰还有雍正的意思,都是想要过一段时间再提这事儿。
结果没成想,那些喜欢多管闲事的大臣们实在是耐不住寂寞,自己家后院里三妻四妾还没摆弄明白,就来操心皇帝的终身大事。
福惠继位之后,将自己身边很多的亲信都提拔了上来,譬如说福惠的两位老师刘统勋和汪由敦。
刘统勋之前被雍正派去跟随大学士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这次福惠上台他就直接被提拔内阁学士。
不过目前刘统勋暂时被福惠留到了南方治河,而已经年近七旬的嵇曾筠则被福惠调回了京城和家人团聚。
而汪由敦由于比较年长,性格谨慎,且虑事周全,办事敏练。福惠思虑再三最后决定将他调往云南,以云贵总督的身份去处理苗疆事务。
除此之外,还有像阿桂,嵇璜还蒋溥这样的二代同盟们,福惠虽然没有一下子就将他们的官职提拔的很高,但都是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即便如此,在朝廷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势力对福惠并不感冒,也许是看他年纪小,觉着他好欺负,容易摆弄,所以很多在雍正掌权时像缩头乌龟一样,八竿子打不出来个屁的孬种,这个时候又跑出来张牙舞爪了。
但他们却是被福惠儒雅的外表所迷惑而忽略了一点,福惠身体里流着的那可是爱新觉罗氏和年氏两家的血脉。
谁要敢冲他呲牙,他就敢拿刀子豁了他的嘴!
福惠还没登基之前,就有几个零星的官员上折子提了选妃的事情。而等元旦庆典一过,那全国各地关于立后的奏折就像雪片一样飞到了京城。
就连初五福惠召见蒙古王公的时候,都被问及了此事,很显然他们也想在这里头插上一脚,捞点实惠。
可却忘了,今时不同往日,福惠的后宫里面可没有孝庄一样的人物,而现在的福惠也不是当年那个尚未亲政的顺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