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大宋,长枪策马平天下 > 第16 章 苏轼的任命

话说苏轼三人进入苏辙的宅子之后,苏辙望着自已那已然白发苍苍的哥哥苏轼,禁不住老泪纵横。这些年来,哥哥苏轼经常被贬往各地,苏辙为此操碎了心,常常在皇帝面前为苏轼求情,只盼着能让哥哥少受些磨难。

好不容易等到新皇宋徽宗赵佶登基,苏辙总算寻得了机会向新皇提及自已的哥哥苏轼。宋徽宗这才记起在哲宗在位时被贬谪他乡的苏轼。只因宋徽宗赵佶本身也是个痴迷文学之人,对苏轼的斐然文采向来敬佩有加,于是当即下令召回苏轼。不然,苏轼还得在外地继续受苦遭罪,难以返京。

可苏轼万万没想到,自已与哥哥才短短几年没见,对方已然苍老至此。苏辙望着自已的哥哥,心中满是酸楚。想自已的哥哥在宋哲宗时期,官任礼部尚书,却没想到因强烈反对新党的战略而被贬,最终沦为惠州儋昌军司马。倘若不是自已在新皇面前提及,可能自已的哥哥还在那苦寒之地不得回归。

“哎,哥哥,几年没见,你怎么老得如此之快呢?”苏辙望着苏轼,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苏轼看着满脸泪水的弟弟,却爽朗地笑了笑,说道:“好了,咱们都几十岁的人了,你怎么还这般小儿姿态?我呀,已经 60 多岁了,变得苍老,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这次又是你在新皇面前替我求情的吧?不然,新皇怎会想起我这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呢。哎,这些年,真是太为难你了。”苏轼目光温和地对着苏辙说道。

苏辙摇摇头,转而对着苏轼说道:“哥哥,既然你如今已回京,那明日便随我一同去面见皇帝吧。只盼着皇帝莫要再派遣哥哥前往外地任职,能让哥哥最好留在京师之地。哎,不然以哥哥你的身体状况......。

苏轼闻言,摆了摆手,对着自已的弟弟说道:“倘若新皇派遣我前往外地为官,那为兄便打算辞官了。弟弟啊,我在来京的路上收了一个学生,我有心培养此子成才。要是皇帝当真派我继续前往外地,那为兄这次是真的打算辞官啦。”

苏澈闻言,也轻轻地点了点头。自已的哥哥确实年岁已高,实在不适合再在外奔波劳累。倘若真的又被派往其他的苦寒之地,倒还真不如直接在京师里安心休养。

不过,当他听说自已的哥哥在路上收了一个弟子后,顿时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要知道,自已的哥哥可不是一般人,眼光极高,若是普通人,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哦,哥哥在回京的路上还收了弟子?怎么没见你把他带来呢?”

苏轼闻言缓缓说道:“我那弟子虽说外貌平平,然而却胸有丘壑,天文地理皆有所涉猎。倘若稍加培养,必定能够成为栋梁之材。”

“只因他带着自已的弟弟一起来到汴京谋生。本来我原打算让他们兄弟俩与我一同在你的府宅借住。但我能感觉到,虽说我那弟子待人还算平和,然而心中却是傲气十足,并不情愿寄人篱下。再者,我也清楚弟弟你在东京的宅子并非宽敞。倘若我们这么多人都借住你的住宅,岂不是给你添乱吗”?苏轼对着弟弟苏辙说道。

苏辙听闻苏轼所言,也只好无奈作罢。不过他心中暗自思忖,有机会一定要见一见自已哥哥新收的弟子。之后,两兄弟又谈论了一番朝中近来发生的事情,这才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第二天清晨,苏轼陪同苏辙一同前往北宋的皇宫。由于苏轼虽然有官阶,却无差遣在身,所以只能在殿外等候,待朝堂进行早朝。没过多久,只见一个太监朝着苏轼走来:“苏大人,皇帝陛下召见您,快随咱家前往拜见陛下。”

苏轼闻言,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袖,而后便跟着太监一同抵达了大殿。刚到殿门口,苏轼就发现朝中众位大臣皆尚未散去。瞧见他进来,众人神色不一,有的面露喜悦之色,有的则满脸厌恶之情。然而苏轼却浑然不惧,昂首挺胸径直朝着殿内走去。

走进殿内,苏轼便叩首行礼道:“臣苏轼拜见官家。”宋徽宗看着苏轼那满头的白发,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忍,赶忙说道:“爱卿免礼。”苏轼闻言,连忙顺势起身站起,而后抬头看向了宋徽宗。

苏轼对于这位宋徽宗,其实在还未见面的时候便颇有好感。只因若不是他那一道诏书将自已召回,恐怕自已此刻还在那苦寒之地辛苦当差、受苦受难呢。想到这里,苏轼不由得细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位皇帝。只见宋徽宗面容俊朗非凡,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英武之气,却又不失文雅之态,当真颇具帝王风范。

“苏爱卿久居大宋苦寒之地为朝廷效力,实乃忠勇有加,令人钦佩。但以爱卿满腹的惊世才华,长久留在地方任职,着实是大材小用。故而此次召回爱卿,朕便是希望爱卿能够将自身的才华挥出来,更好地为朝廷效力”。帝座上的宋徽宗目光温和地看着苏轼,缓缓开口说道。

苏轼闻言,对着帝座上的宋徽宗拱手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乃天经地义,这本就是臣的分内之事,万死不辞”。

宋徽宗微微点了点头,他对于苏轼的惊世才华向来是极为欣赏的,原本就打定主意要将其留在京城予以任用,只不过安排的是个相对闲散的职务。然而,只因昨晚偶然遇到武直两兄弟那件事,回宫之后,他便毫不犹豫地再次更改了已经为苏轼规划好的职位。

“好了,朕想苏卿也很想知道自已的职位差遣吧。”宋微宗说完,便朝旁边站立着的太监看了一眼,身旁太监立刻会意,缓缓抽出一张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苏轼,才德俱佳,学识渊博如海深,其品行端正,为人方正大气。于教育之理、经史之学更是深有造诣,钻研颇精。朕以兴学育人为大政之根本所在,故而授予苏轼光禄大夫之衔。特任命苏轼出任国子监祭酒一职,掌管监内一应大小事务。望其能兢兢业业,恪守职责,弘扬我大宋圣学之光辉,精心培育贤良之才。为我大宋江山社稷谋长远之福泽,使我大宋文运昌盛,贤能辈出。钦此”。

苏轼听着那圣旨宣读的内容,内心之中满是震惊与诧异。他着实未曾预料到宋徽宗竟会授予自已这般重要的职务与差遣。原本在他先前的设想之中,即便自已当真能够得以留在京城,顶破天也只会被授予一些相对清闲的闲散官职罢了,可万万没想到,皇帝居然赐予了自已国子监祭酒的差遣。这可是实打实的正四品官职呀!

那太监念完圣旨,一瞧还在愣神的苏轼,赶忙着急地出声提醒道:“苏大人还不快快领旨谢恩?”苏轼这才如梦初醒。

刚要俯身领旨谢恩,就在这时,突然左侧文班队列里传出一声高呼:“且慢!”众人皆循声望去,只见左侧文班首列缓缓走出一人,正是当朝宰相曾布。曾布抱拳躬身,对着宋徽宗说道:“官家任命苏大人为国子监祭酒,臣认为此举甚为不妥。”

曾布此刻也是满心的诧异,苏轼的职位原本是他们一众大臣与宋徽宗共同商议好的,不过是一个相对闲散的职务罢了,绝非如今所授予的国子监祭酒,怎的官家说变就变?而且曾布对于苏轼向来是不对付的,只因为曾布乃是朝中的改革派,而苏轼则属于守旧派。当初苏轼的被贬,曾布还从中出过力呢。原本曾布是坚决反对召回苏轼的,若不是官家执意这般,再加上苏轼年事已高,即便召回也绝无可能再委以重任,所以曾布和众人这才同意了官家召回苏轼。却未曾想,如今苏轼竟被委以如此重要的职务,所以曾布无奈之下,只得出声制止。

“哦?曾爱卿对此有异议吗?”帝座上的宋徽宗紧盯着下方的曾布,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自已刚刚继承帝位不久,朝中大权多数都被新派,也就是那改革派所牢牢执掌,致使自已的政令在朝中推行艰难,难以执行。而曾布作为新派的领袖人物,宋徽宗着实不喜欢此人。

宋徽宗临时改变苏轼的职务,其目的也是想任用保守派,也就是旧派来抑制朝中新派的嚣张势力。没想到自已的命令刚刚下达,刚对苏轼予以任用,便遭到了曾布的反对,这让宋徽宗对他更是心生厌恶。

“曾爱卿既然说苏卿不适合为国子监祭酒,难道曾爱卿想毛遂自荐成为国子监祭酒吗?”曾布听闻宋徽宗这番毫不留情的话语,顿时惊愕不已。他万万没想到宋徽宗会如此直白地讲,看来上方的官家对自已的不满已然不少啊。曾布暗暗在心中想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