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前世,苏林瑾从有记忆开始就跟外婆一起生活。
她对妈妈所有的印象,只有一张嵌在鸡心项链坠子里面,指甲盖大小的黑白照片。
外婆说,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
但对一个小朋友来说,那点语意模糊的象征意义就够了。
别人嘲笑她是被妈妈遗弃的野孩子时,她可以很凶地回击:“我有妈妈的!我妈妈很漂亮!”
上学的时候,老师教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班上一个男生哭得很难过。
后来才知道,他的妈妈得重病刚刚去世。
老师安慰他:“你妈妈会在天上一直看着你,保护你。”
那时她形容不出来,只觉得心里有些空空的,酸酸的。
她的妈妈也在天上吗?
于是她问外婆:“我妈妈也在天上吗?”
外婆犹豫良久,最后还是那句: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
直到很多年以后,外婆临死前交给她一张纸条,上面是一个英文的地址。
那是妈妈的地址。
原来外婆一直没有骗她,妈妈的确在很远的地方。
再后来,当一个长相依稀可以和黑白照片找到相似痕迹的女人出现在面前时,她只是哦了一声:你跟照片有点像。
是的,也只是有点像。
她落魄,衰老,疾病缠身。
她国外的丈夫死了,她无人依靠丶赡养,这时候终于想起,哦,原来我还有一个小孩的。
真相一点也不美,更不适合告诉一个小孩。
怪不得外婆那样骗她,至少这样,她能好好长大。
只是她始终都不能自洽:为什么有的人真的不爱自己的小孩?
看着眼前的书信,苏林瑾眼眶里盛满了眼泪。
林培淑的笔下,妈妈会用温柔的声音给“她”讲故事,会给“她”做漂亮的小衣服,会看着“她”睡着的样子舍不得走开。
对了,“她”会在那场车祸中存活下来,只是因为“她”睡着了,他们便没喊醒她一起离开。
可以说,“她”能活下来是因为宠爱,舍不得叫醒她的宠爱。
原来是这样。
苏林瑾想,仅凭这一点“她”就算得上是个幸运的人。
姜望打完电话回来,便看到她捧着信纸,眼泪一滴一滴地滚落下来的场景。
不像刚才老人去世时的情绪激烈,此时她平淡,但是伤心。
整个人像阴雨天一样,湿漉漉,灰蒙蒙。
“怎么了?”他顿足片刻,坐在她身侧,“发生了什么吗?”
苏林瑾擦掉将掉还未掉的泪,深吸一口气:“没什么,姨妈在信里写了一些我很小时候的事,原来我妈妈是这样的。”
“林阿姨她很疼你。”姜望没有问事怎样的,他凭直觉脱口而出。
脑海中泛起很淡的画面,一个美丽优雅的年轻女人,手里牵着一个洋娃娃精致一样的小女孩。
有另一道好听的声音对他说:“小望你看,这是瑾瑾妹妹。哎呀,妹妹的手要轻一点牵,对了,这样牵着慢慢走……”
苏林瑾:“嗯,她很疼我。”仿佛这么说,这些也都真实地发生过在她身上,她也被这样爱过,可以抹平她前一世带来的遗憾一样。
姜望的视线落在她眼睛上,长而浓密的睫毛上,缀着细碎的泪,随着她说话微微颤动。
他说:“电话都打完了,明天下午出殡,应该都能赶到。”
这时她擡起眼看着他:“我想给姨妈打个电话,我想她应该被邀请。”
姜望是个靠谱的人,他总是能把事情办得超过预期。
即便她其实早就习惯了自己靠自己,这个时刻,她也觉得如果能有人替她跑这一趟,会让自己好受一点。
说不上来为什么,她觉得这些事她可以放心地告诉他。
姜望点头,掏出了制服口袋里的纸笔,抄下她展开的信纸内页上的联系方式。
他收起纸笔,垂下眼看着她,声音低沈:“我去办,其他事爷爷已经联系了治丧委员会的人过来张罗,你坐着等我。”
姜望打完电话回来的时候,殡仪馆的车也来了,办事人员登记完苏老爷子的信息后,把人接上车。
因为没法送灵,苏林瑾只能站在弄堂口,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她站了很久,那辆车拐过路口,远远不见许久才转身,回头却见姜望笔挺肃穆地站在她身后,目视车开走的方向,收回军礼。
苏林瑾:“谢谢你。”
姜望:“姨妈今天就去买票,顺利的话明天上午可以到这里,我联系了沪江的战友开车去火车站接她,你放心。”
苏林瑾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能又说了一遍感谢。
姜望认真说:“不用跟我说谢谢。”
他为人大方,但苏林瑾不会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
她记下这份人情,打算以后散夥的时候,不叫他吃亏。
老人的身后事从简办理,只剩下招待零星而来吊唁的亲友。
苏林瑾坐在老爷子的房间,整理他的遗物。
她一边整理,一边想到一个刚才因为情绪太激烈没想到的问题——按照书中的剧情,“她”根本没有看到这几封信,后来的婚礼也就压根没有邀请林培淑。
可以说,在原剧情中,林培淑没有任何戏份。
“她”就像个没根的浮萍一样,只能依附于姜越。
这是为什么?
她冷静分析,现在的变数唯有姜望。
也就是说,因为现在订婚的人换成了姜望,她得以看到这些信。
老爷子那里应该没有变数。
他已经藏了这些信那么多年,不会因为她订婚的对象换了个人而改变想法。
如果要给,那么拿婚书出来的时候他就会一起拿出来,何至于等到找寿衣的时候才发现?
更何况
他当时没拿出来,唯有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他不知道该如何大大方方地把林培淑这些年一直在试图联系的事实告诉她,告诉她你还有很亲近的亲人,不止他一个。
那么大胆猜想一下,原书剧情中,姜越应该也在给老人家换寿衣的时候看到了这几封信,只不过他没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