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出游览,久到都快忘记这夏秋之景的样子。
身边没了焦文俊和随时可能唤她做事的焦母,心情一下变得轻快许多。
马车在官道上飞快奔驰,车夫一扬鞭子,发出长长的一声吁叹。
*
除了晚上住店,马车一刻不停飞奔。直到翌日正午,几人方才赶到孟家。
此时正是用膳的时候,孟家绣坊的大门紧闭,门上挂了块暂停歇业的木牌,迎风磕着门板“哒哒”作响。
孟韵近乡情怯,一看到熟悉的绣坊大门,泪花止不住地冒出眼角,狠咬住唇瓣才没有哭出声。
青幺声音哽咽道:“娘子,咱们进去看看?”
孟韵点头,孙妈上前顺手替她解下披风,同青幺一左一右拖住她的手臂,三人慢慢向绣坊侧门而去。
车夫套走了马车,午时街上人迹寥寥,绣坊地处僻静。孟韵一路行来,心里顿时生出悲凉之感。
她才三年未曾回来,绣坊已经变得如此陌生寂静;若是三十年不能回来,岂非处处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抬起衣袖点了点眼角,孟韵亲自上前叩响铜环,一声、两声、三声。
新刷了漆油的木门后缓缓传来脚步声,一个温和的声音在门后响起。
“谁呀?就快到了。”
说着木门“吱呀”一声开了,门后出现了一位鬓角发白的夫人,穿着一身湖蓝色的衣衫,眉间有化不开的疲惫。
“韵娘!”妇人顿时惊呼,眼中立刻泛红,泪水滚珠似的就落下了脸庞,“我的儿,你可算回来了!阿娘盼了你三年呀,三年呀,你阿爹好狠的心,竟叫我们母女……母女生生分离了三年!”
“阿娘……”
明明马车上已经想好了千言万语,真见到了人,孟韵却只喊得出“阿娘”二字。
孟夫人哽咽着一步上前,用力紧紧抱住孟韵,她将脑袋蹭着孟夫人的胸口,抱得像小时候撒娇一般,说什么都不肯撒手。
青幺看红了眼圈,默默拿衣角揩了揩通红的眼角。
孙妈还算镇定,看了看街上路过而不时张望的人,从旁提议道:“夫人、娘子,不如进去说话吧。这里不时来个人儿,到底没有咱们屋子里说话方便。”
孙妈知道母女二人见面,各自心怀激动欣喜,但出嫁的女儿一回娘家就抱着娘哭,多少会惹闲话。
孟韵也觉是这个礼,红着眼点头,收了收眼角的泪,和孟夫人相携着进去。
孙妈和青幺走在后面,认认真真往街上又瞧了几眼,才纷纷扛着物件儿礼品进门。
孟韵难得回一趟娘家,也是嫁人后第一次回来,自己做铺子赚了银钱,自然什么都想给二老带上。
孟夫人看着桌上堆成了小山一样的礼品物件儿,哭笑不得,握着自家女儿的手,嗔道:“你能带着孙妈和青幺回来,已经是最最上乘的礼物了。带这么些东西回来,奔波劳累得,路上也不嫌自己累!”
孟韵一个劲儿摇头,“女儿怎么会觉得累呢!我只怕这些东西不够好,不够多,根本不够报答二老的教养之恩。”
说完后,孟韵左瞧右瞧,除了上茶的一个小婢子,半点不见别人的动静。
大哥陪着大嫂去娘家奔丧,二人自然不在家中。可午间学堂无事,她爹多半该在家里休憩。
眼下无人,大约是不愿见她吧。
孟夫人眼瞅着女儿往外看了又看,明显是在等她父亲,失魂落魄的样子看得格外揪心。
“说什么呢?”孟夫人眉头微蹙,慈爱地勾起女儿鬓角的一缕碎发别到耳后,“我疼你爱你,只盼着你在家自由喜乐,出门幸福平安,说什么报不报答的话。这不是为人父母,应该的吗?”
孟韵的心猛地揪起,闭眼吸了吸鼻子,磨蹭着上前揽住了孟夫人的腰身。
眼角一刻晶莹的泪珠藏进了孟夫人深色衣服的褶皱。
她不能让她阿娘知道,她疼爱的女儿其实没有做到她希望的事,从前是,现在也是。
孟夫人做了孟家的媳妇二十几载,女儿日子过得是好是坏,都不须孟韵张口,为娘的便猜出了七八分。
“你——”孟夫人再仔细看了看女儿,刚起了个话头,孟韵便在她怀中闷闷道:“阿娘,阿爹在家吗?”
学堂中的孩子多半住镇上,午间休息都各回各家,她记得走时学堂新收了几个外乡子弟,不知如今还在不在学堂读书。
孟夫人闻言,轻轻叹息了一声,感慨这父女俩的冤孽,十分无奈。
孟夫人回道:“在家,估计还在那间破屋子里摆弄他淘来的宝贝呢。你爹性子轴,读书把脑袋都读死板了,女儿回来了也不知道出来,一会儿阿娘就去说说他。”
孟韵苦笑着摇头,“阿爹不愿见我,韵娘能明白的。三年前伤了二老的心,我如今也十分后悔。”
若是能重选一次,她再也不会哭着喊着,横了心非要奔焦家的火坑跳。
木已成舟,孟夫人拍了拍女儿的手,道:“你阿爹为了让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