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羌蹦跶得再厉害都翻不起多大的风浪,值得重视的是,容羌突然蹦跶的欢,是不是听到其他部落打算进犯的风声。
如果国库充实,兵强马壮,管他是不是真的,派出一支大军把西域平推一遍,彰显天朝神威,那些部落自然不敢猖狂。
问题是国库空虚,拿什么打?
皇帝问百官可有良策,一个个都闭口不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嘛,文武百官分成好几个小团体,每个团体都想拿捏皇帝,大事小事都要等他无计可施之时,才肯给点意见,方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
皇帝早就知道百官的心思,奈何君威不振,除了生闷气也拿他们没办法,赌气宣布退朝。
回到御书房连喝两碗茶还是没消气,正想去找杨策吐槽,秋公公进来禀报说,宋南天来了。
皇帝知道宋南天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朝中无人可用,暂时便留着他。
想着叫他进来找茬骂几句出气,命秋公公传他进来。
宋南天叩拜过后,却说他是来为皇帝分忧的。
皇帝且听他能说出个什么来。
“陛下,西域一直以来都是我朝心腹大患,幸得天佑我朝,降下前镇北王护我国祚昌隆。”
皇帝面无表情听说拽了半天文辞,最后总算说到重点。
“现任镇北王定然也如前镇北王一般智勇无双,由他前往边城巡视,定可令西域臣服。”
派杨策巡边,皇帝并不反对,甚至宋南天不提,他也想找个机会派杨策去一趟,树立威信。
但,皇帝觉得宋南天没安好心,一时吃不准该不该答应。
随口打发宋南天回去,微服来找杨策。
“四哥,宋南天提议派你去巡边,震慑西域,你认为此事是否可行?”
“我是担心宋南天对你有什么企图。”
杨策吩咐陈雪凝将皇帝面前的茶撤下去,上一碗银耳羹,皇帝想拒绝,被杨策凉凉盯了一眼,又乖乖屈服了。
杨策这才慢条斯理理了理衣冠,俯身行叩拜大礼。
“臣遵旨。”
“不是……”
“我是和你商量,不是非去不可……”
皇帝跳到地上半跪着扶起杨策,满脸着急解释。
“陛下,替天子巡视边关,是大事,理当行大礼。”
杨策将皇帝推回榻上,没吃完的银耳羹放在他手上,自己也在另一边坐了下来。
“陛下不来,我也打算请旨去一趟边城。”
“西域的春天来得比京城晚,现在雪还没化净,开春后还要忙着放牧,便是要打,最早也要到秋后,暂时倒也不必太当回事。”
“我在京城闷了一年,骨头都锈了,出去骑骑马,看看西域风光,只当是活动筋骨了。”
“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生意,不瞒陛下,天地会缺银子,不多开几条财路,日子不好过呀。”
皇帝开诚布公,杨策也没有藏着掖着。
听杨策分析得头头是道,西域并没有立即进犯的可能,皇帝松了口气,转念不禁又担心起来。
“既然西域并无进犯的可能,徐清梦和宋南天扯谎哄你去巡边,必有阴谋,不行,你还是别去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能真心实意为杨策着想,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区区两个跳梁小丑,还不够资格让我改变行程。”
皇帝见杨策执意要去,知道劝不住他,再度露出幽怨的眼神。
“你一定要平安回来,我只有你一个至亲之人了。”
杨策似笑非笑瞥他。
“不是还有三哥?”
皇帝怔了怔。
“三哥也是亲人,但,毕竟与你我不同。”
这话倒是不难理解,从小一起长大和几乎没怎么见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行了行了,你就别哄我了,赶紧回宫写圣旨吧。”
杨策奉旨巡边,既在情理之中,又在百官意料之外。
“不是封个镇北王的爵位,就有威慑边陲的实力,派这位去西域,恐怕西域原本没有犯边的打算,都会生出犯边的心思。”
“看来咱们这位陛下是没有可用之人了,只能拿个草包顶数。”
“没准啊,是故意借西域的手除掉他,省得他以后做出更多丢脸的事,连累皇室声望。”
种种传言不胫而走,都没能阻止杨策巡边的行程。
这次巡边与去山东平乱不同,代表的是皇帝的威仪,排场怎么大怎么来。
出京后,杨策也不用端着了,歪在柔软如云团的靠枕上,旁边陈雪凝跪坐着帮他剥葡萄,剥好送到他嘴边。
杨策懒洋洋品着水果,随意和监军刘宝儿、禁军副统领卢宽聊几句,不要太舒坦。
卢宽本是叛军招安,有这个污点在,便是之后做出再大贡献,也难以得到重用。
但杨策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叛乱也是迫不得已,便帮他做了个假,说他的叛乱是自己安排的,目的便是迷惑乱军,刺探情报。
刘宝儿这个监军就是个摆设,皇帝对他更是深信不疑,叛乱的帽子便没有戴到卢宽头上,反而因平乱有功,一跃成为禁军副统领。
如今的禁军统领箫极,是张阁老的外甥,张阁老又是朝中最大派别的领袖,皇帝早有换掉箫极的想法,换上自己人
卢宽是杨策信得过的人,便也被皇帝视为心腹,有意提拔他取代箫极,此次命他随杨策巡边,便是为了帮他刷军功的。
另一方面也是担心别人不能死心塌地保护杨策。
杨策坐着八匹马拉着的豪华马车,慢悠悠前往边城,舒坦是不假,但时间一样也腻味得紧。
这天远远瞧见一片山林郁郁葱葱,便生出打猎的兴趣。
“停车停车,闷了这么多天,今日提前扎营,卢统领随本王进山打猎,晚上烤些野味下酒。”
众人都不放心,极力劝他不要去。
“此地离边城不过百余里,前后都没有人家,难说会不会有敌军潜入。”
“便是没有敌军,深山老林里难保不会有凶兽。”
“王爷想打猎,到了边城,多带些人马再去不迟。”
杨策决定的事谁能改得了?
不顾众人反对,夺过一名侍卫的马,便往山林而去,陈雪凝和卢宽只好带侍卫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