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绾绾年岁小,但是对于书法的造诣也可谓是相当的高超。
在场的人包括皇帝都恨不得起身走近观看。
就连太后都不知道舒绾绾竟然能够双手齐书。
笑得是眼睛都睁不开。
果然是她的好孙女就是有文采。
当然除了舒冀南和周芍箐对闺女儿那是了如指掌。
那小时候就学习书法,唯独坚持下来的一个才艺能差了吗?
两人面上的表情是颇为自豪。
舒睿泽震惊掉了下巴,他姐不是不爱读书吗?
怎么还会这招的?
感情全家就他一个真心不爱读书来着?
始作俑者舒景义正坐在位置上看这场好戏。
之所以他会将花朵落在舒绾绾手中的时候将鼓声停下来,就是因为他知道皇祖母肯定是想让舒绾绾给祝寿的。
而且按照以往来说,这个堂妹肯定有什么好的没有展现出来。
舒景义内心十分的得意,看来是他猜对了。
都瞧瞧啊!
没有他,哪能看见当朝郡主双手齐书的场景?
凌楚然和王有仪眼神里面也是止不住的自豪。
瞧瞧她们的好姐妹,多么有文化啊!
陈媛喜笑得更是见牙不见眼,纵使还不知道写成什么样。
但是自己这个干女儿能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吗?
而且她知道舒绾绾写的书法那是相当的好,自己还留存了不少呢?
只见舒绾绾一个利落的回笔,对联已书写完毕。
宫女将对联微微举起,让在场众人都可以看见:
上联:寿比南山松不老
下联:福如东海水长流
横批:紫气东来
能够做到双手齐书,就已然很不容易。
但是舒绾绾这两边的字体居然不尽相同。
左边是飘逸的行书,右边是稳健的楷书。
刚柔并济,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地调和着静谧的风格。
要做到同时书写其实不难,秦宁国也有不少朝臣能够做到。
但由于个人习惯一般都会侧重于某一边的书写,而另外一只手就相对会差些。
而眼前这左右两幅,竟是各臻其妙,无分上下。
行书行云流水,楷书笔画清劲。
两边皆是上品!
能做到如此的秦宁国怕是找不出几个人。
宫女将舒绾绾写好的对联,左右展示一番,惹得是百官震惊。
宰相不由自主地称赞:“好字啊!真是好字!”
朝臣们纷纷赞叹舒绾绾写的一手好字。
你瞅瞅!人家永宁郡主为什么能够得到太后、皇帝独一份的恩宠?
除了投胎投的好之外,人家本身也是十分努力的好不好?
随后对联就被送到了上位者皇帝和太后手中。
太后笑眯眯的点点道:“绾绾啊,哀家竟然不知道你还有这天赋。”
皇帝生怕有人跟他抢似的,这可是书法佳作,自不能落在别人手中。
纵使这个是送给太后,他内心也是想拥有的。
不过理智告诉他,还是送下去装裱一番,赠与自己母后才好。
舒绾绾举止落落大方回答:“今日为贺皇祖母寿辰,孙女献丑了。”
献丑?
这丑?
舒睿泽下巴都碎了,完全已经捡不回来了。
谁教他姐姐这么谦虚的?
看见毫不震惊的自家哥哥、外加亲爹亲娘。
舒睿泽傻眼的问:“哥?你知道姐姐会这?”
舒睿阳摇头:“不知。”
舒睿泽佩服自家哥哥,真是遇到什么事儿都还是表现得跟个贵公子一般。
皇帝颇有些心酸道:“绾绾你这可不行,朕过寿辰的时候你定要给朕也写一副。”
舒绾绾哭笑不得,自己的皇伯父也太着急了。
“是。”
宰相气的啊 ,他练了大半辈子的书法,也只得一手还行。
面前这个郡主,才十几岁的年纪,竟然能有如此造诣。
一手好书法就已经很难得了,如此这般还让不让人活了。
简直就是人比人气死人。
去年已经因为一首诗词完完全全打出名号的舒绾绾,现在又露出了自己在书法上面的造诣。
怎么说?
竟是比男子还要优秀。
舒景义点点头,对自己堂妹的表现是十分的满意。
估计后面再也找不出这样好看精彩的表现了。
太后和皇帝高兴是又赏了舒绾绾许多东西。
舒睿泽十分的羡慕,但是表现羡慕不来,睡觉自家姐姐那确实有本事呢?
让他照猫画虎都不行。
吾家有女初长成。
舒绾绾即将满十三,由于自己灵魂不是小孩子了。
比一般的小姑娘更加注意身体、容貌的发育。
身高虽不算高,但是也奔着一米六的个子而去。
衣裳、首饰、气质、容貌、才华皆是上品。
宰相心里想了想,自家有一个孙儿。
随后摇了摇头。
算了,他不配。
一时之间竟找不到能与永宁郡主相匹配之人。
家世能比得上、才学又不行;才学比得上,样貌又不行。
宰相自顾自的喝着自己的酒,想着什么时候能从皇帝那里那点儿永宁郡主的真迹呢!
舒冀南很满意自家闺女儿。
眼看都把所有人镇惊住了。
他就没什么好继续炫女的了。
话不多说,只要不是眼瞎都能看见。
周芍箐也是一脸得意。
这辈子有钱了,对于自家闺女儿的教养那可是花了大价钱。
上辈子虽比不上这辈子有钱,但是也是小有资本。
对于闺女儿的才艺也是砸钱学。
不过当时闺女儿是并不感兴趣。
如今,不用督促,都知道自己勤俭练习。
这样自是同岁的孩子比不上的。
舒绾绾坐回自己的位置,太后小声说:“咱们绾绾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姑娘!”
舒绾绾笑嘻嘻的回应太后:“我也是这样觉得的。”
自信,自信就完了。
祖孙俩十分有默契的点点头。
随后舒景义又来了几次击鼓传花,有人献舞、有人奏曲。
但是就是没有一个像舒绾绾这般出彩的贺寿才艺。
在场的人再看见永宁郡主再一次技惊四座的表现之后。
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约莫晚上八九点,宴席散去。
明月已上枝头,舒绾绾扶着太后朝寝宫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