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是康熙带大的缘故, 弄得这孩子小小年纪就霸道得令人哭笑不得。
但宁澄澄却改变* 不了康熙和胤礽的这些想法, 而这种凡事都想太多或者说大直男思维,那简直太影响今后可能会跟宁澄澄有交集的每个人了, 不仅仅是张廷玉。
为此,宁澄澄感到十分为难。
直到系统懒洋洋的说了一句话:
“既然你担心他们针对张廷玉和你以后接触的人,影响他们的将来,那不如,让他们被张廷玉他们的实力所说服呗, 康熙总不能因为你一个女儿, 放着好的人才不用,耽误国家的发展吧?”
“可是那也要他们愿意看到张廷玉他们的实力啊。”
宁澄澄无奈的反驳,现在的状态就是,很显然,康熙似乎听不进去一句解释。
“简单啊, 来一场他们无法拒绝的张廷玉参加的考试不就得了?就像他们的科举一样。”
一句话,宁澄澄醍醐灌顶。
科举考试之所以能成为寒门子弟的登高基石,不就是因为它的门槛及低吗?只要并非是朝廷明文规定的,不可以参加科举的人,所有人只要按照规矩应考,那就没人能把考生拦在外面。
那么,如果说科举考试是如现代的考公国考一样,只是放宽了年龄限制的话,那么何不来一场,只有少年人的考试呢?
嗯,可以命名为:大清少年实验班……或者说,嗯,大清“高考”。
一想到自己居然有可能把“高考”直接搬到清朝,宁澄澄就激动的有些摩拳擦掌。
要知道,现代种花家人,一生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可以改变命运的考试,但在大清,却只有一个科举反反复复的考,还只考那点东西,完全没有艺术体育特长生,参加的还是各个年龄段的尖子,出头就非常的难,这边给他们个年龄限制,放宽些路子,降低点难度,绝对可行!
这康熙不正愁旗人们不上进吗?
旗人正好大多数以骑射见长,不是正在打仗,以及以后还会打仗吗?多好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呀,但也不能只有旗人,毕竟,文科人才不仅有汉人,武科也不止有旗人,且大清也更需要全面发展大清是有满人,不是吗?
当宁澄澄把自己想法小心翼翼的跟康熙说了之后,康熙盯着她故作镇定的脸看了许久。
“怎么会想出这个主意的?”
他似是随口有意无意的问道。
“这不是……突然想起秀女们的选秀了嘛……”宁澄澄有些讪讪的开口,说起了自己早已想好的托词。
一句话,说的康熙的眼神变得有些晦暗,宁澄澄有些忐忑,因为她相信康熙听懂了她的隐藏意思,与她一样同为女子的秀女们可以被皇上排排站了挑选,为什么男人不被挑?
她有点担心康熙会冲她发火或者阴阳怪气。
“提议不错,朕清楚了,会考虑的。”最终,康熙面对宁澄澄的提议,却只是朝着宁澄澄点了点,倒是并未因为她的“小心思”而有什么反应。
宁澄澄原以为康熙所谓的会考虑不过是敷衍自己,因为在她看来对方必然清楚自己“醉翁之意”在何处,怎么会采纳自己的提议?
未料没过不久,康熙就下了让旗人子弟,以及汉臣之子八到十四岁参加伴读选拔的谕旨。
听到这个谕旨,宁澄澄松了口气,她这也算是尽力挽救了,真救不了……那就去希望下一任皇帝能用他吧。
左右张廷玉真正发挥实力,正史上也是在老四的手底下。
说起老四胤禛,宁澄澄后知后觉的想起了他的亲生母亲乌雅贵人。
自从去年十月末生下孩子之后,四阿哥就被直接抱到了钟粹宫,连与亲生母亲相处一日的时间都不到。
等她后来出了月子,宁澄澄见她时,就觉她整个人瘦的几乎脱了相,完全不似其他妃嫔,哪怕是小小的常在,在生产之后大都会胖上一圈。
却也不知是不是她的这份瘦弱,在康熙眼中有了“我见犹怜”之感,后来康熙竟然常去永和宫。
一时之间,也只有延禧宫的宜嫔郭络罗氏得到的宠爱,能与她分庭抗礼。
这不,宜嫔刚被诊断出怀了两个月的身孕,大家打在猜测,乌雅氏什么时候会再怀上第二胎。
当然,这些话,在宁澄澄去给皇太后请安的时候,众妃嫔们,是不会再她面前说这些的,这些,都是紫珠主动打听回来的八卦。
而且,这只是顺带,宁澄澄最主要关注的,还是关于胤礽和胤褆伴读的选拔。
其实在这之前,胤褆的伴读早已经选定并且入宫了,基本都是惠嫔那拉氏母家的子弟以及她娘家所属旗的包衣,主打一个沾亲带故。
但康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