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航速7节”
“报告,航速7.5节”
“报告,航速8接”
……
随着速度不断提升提升,船只惯性加推力.
船速达到这个世界欧洲最快的飞剪船12节的速度并迅速超过。
“报告,船速13节”
“报告,船速14节
“报告,船速15节”
“报告,船速16节”
“报告,船速16.5节”
终于,经过一个小时高速测试,空载单发双桨的最高速度测试结果出炉了!这个关键的数据将决定着这艘新型船只在未来航行中的表现。
紧接着,进入到下一项重要的测试——高速转弯时船体的稳定性。
无论是向左转弯还是向右转弯,船员们都仔细观察着船体的倾斜程度。令人欣喜的是,不管是哪种转向操作,船体的倾斜度均完全符合预先的设计要求,这无疑给整个团队打了一针强心剂。
在对一号舰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之后,他们又询问了关于二号舰的相关情况。经过对比发现,两艘舰船的数据相差无几,这意味着它们在性能方面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随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开始测试双发双桨的速度。当分别连接好一个扇叶后,船舵手突然紧急汇报道:“报告长官,目前出现异常状况!两船桨的转动速度并不一致,导致船体向左偏离了两度!”听到这个消息,王东毫不犹豫地大声下达命令:“立即修正船体航道!”
原来是一号锅炉已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但二号锅炉的转速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从而造成了这种一快一慢、船体偏左的局面。
在往二号锅炉里添加煤炭以提升炉内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号锅炉逐渐跟上了一号锅炉的转速,舵手也慢慢回转修正了船体的位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舶的速度稳步提升起来。
然而,就在这时,张辉提出了一个疑问:“难道我们的设计存在缺陷吗?为什么没有安装同步马达来确保两个船桨的转速始终一致呢?”
一旁的王建军听后,带着些许不满回应道:“如果要安装同步马达的话,那干脆就直接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好了,何必还要使用蒸汽机呢?”
“老王,船桨扇叶有没有装反推装置啊?不要和泰坦尼克号一样”张辉接着调侃问道。
“我只是化学老师,是人不是神,那个调整叶片弧度反推我设计不来,要不你来试试”王建军揶揄问张辉。
“我收回刚才说的话,当我没说”
双发双桨的速度提升比单发快多了,海事学员在报告道20.5节时固定了下来.
“通风锅炉加压测试极限速度”王东吩咐道。
在喇叭口通知道锅炉房后,本来脸盆大小的通风口被仓门打开,海风带着新鲜空气直接涌入锅炉房。
本来温度就极高的还光这膀子加煤这下都受不了,温度太高了,在疯狂加几铲煤后退出锅炉房,
火红色的煤再通风灌入大量氧气后变得白色炽热,眼睛不敢直视。
通风加压这种情况很少,只有在一战的海战为了抢站“t”字头猛然加速才会使用,而且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不然锅炉都会被烧红变形,人也受不了这个温度必须穿隔热服。
不过测试是必须要的,还有暴力测试还没开始。
在经过通风加压之后,这艘船只的速度竟然达到了令人咂舌的 23.5 节!如此惊人的速度让整个船体都开始微微颤抖起来,仿佛在向众人诉说着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艘纯铁打造的坚固战船,而是采用铁肋木壳结构建造而成的,其稳定性相较于纯铁船自然是逊色不少。
就这样持续运转了整整 10 分钟之后,站在船头指挥的王东果断地下达了关闭通风仓的命令。随着通风仓的缓缓关闭,船只的速度也逐渐慢了下来。当速度稳定在 20 节时,王东又紧接着下达了新的指令——进行转弯测试。
只见船员们操控着舵轮,整艘船在海面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而最终的数据显示,这次转弯的倾斜度完全符合最初的设计要求。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艘船独特的急刹车方式。它既不像泰坦尼克号那样通过曲轴反转来实现紧急制动,也并非直接改变扇叶的正反弧度。
实际上,设计师巧妙地在传动轴的两侧分别安装了齿轮。当前面的齿轮相互咬合时,船只便会向前行进;而一旦后面的齿轮完成咬合,那么船只就会瞬间进入反转状态。这种原理其实与离合器更换齿轮颇为相似,但操作起来可要复杂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 节的航速下且处于空载状态时,这艘船仅需航行 0.5 海里就能完成一次急刹车动作。这样出色的性能,即便是放在这个时代,也是相当出众的。
喜欢远东新纪元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