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奥眼中满是好奇,急切地追问:“大叔,你就别卖关子了,哪怕只是初步的想法,也给我透露透露。”
“我实在是太好奇,这‘一国两制’的设想,和‘摊丁入亩’究竟要如何在大明的土地上实施。”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与宋学士已在殿外求见。”赵成匆匆赶来,恭敬地禀报道。
“快让他们进来吧。”朱元璋微微点头道。
不多时,朱标与宋濂一同前来,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朱标率先开口:“父皇,儿臣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将一百名工匠全部找齐。”
“接下来的这几日,儿臣打算亲自负责教导他们,如何炼钢以及制作水泥。”
“至于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原理性知识,儿臣准备让前期的那二十名工匠由老师宋濂来教导。”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语气中透着一丝急切:“很好,此事关系到我大明未来的发展,一定要加紧办理。”
“待老二他们回来之后,咱便让他们接手继续推进。”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事情要奏吗?”
宋濂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有个请求。”
“如今这一百二十名工匠对于我大明来说至关重要,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炼钢和制作水泥的技术,臣恳请将他们都安排到臣的府上。”
“毕竟臣府上通了电,能够使用一些设备来辅助教导,这样可以让工匠们更直观、更高效地掌握这些技术。”
朱元璋略微思索了一下,而后果断地说道:“好,就依你所言。此事干系重大,容不得出半点差错。”
“这些工匠日后可都是我大明发展的关键人物,你务必得让他们把炼钢和制作水泥的技术学精学透。”
朱元璋满脸笑意,拍着胸脯说道:“你府上为教导工匠所需的一切费用,咱都包下了!等他们学成之后,咱赏你……咱赏你……”
突然拍着大腿:“娘的,咱还说赏你良田百亩,可刚还和小李在谈论土地国有化的事儿呢,这赏田的事儿怕是不妥了。”
朱标笑着提议:“父皇,不如把赏赐给与宋学士的孩子,去现代学习一些时日。”
朱元璋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标儿,你这主意不错!”
“咱大明如今要想革新图强,得多多借鉴现代的知识和技术。”
“让宋爱卿的孩子去现代学习,回来后定能为咱大明出力。”
宋濂听后,心中既惊喜又感动,连忙躬手谢恩:“陛下和太子殿下如此厚爱,臣实在是感激涕零。”
“臣的孩子若能有此机会,定当刻苦学习,不负陛下和太子殿下的期望。”
朱元璋爽朗一笑,目光转向李奥:“小李,你不是好奇‘一国两制’的设想,和‘摊丁入亩’在咱大明要如何实施么?”
接着,他看向朱标,吩咐道:“标儿,给这小子讲讲咱们初步的想法,还有税改方面的规划。”
朱标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恭敬地应道:“是,父皇。”
言罢,他将目光投向李奥:“小李,父皇和我们就税改、‘一国两制’以及‘摊丁入亩’这些事宜,已进行过多次深入探讨。”
“我先给你大致讲讲,你也帮忙看看有什么想法。”
“标哥,快别卖关子了。”李奥催促道。
朱标笑着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思绪,有条不紊地说道:“这些事啊,得分开来细细说。”
“先说这‘摊丁入亩’,从某种角度而言,它其实只是个幌子,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实现土地国有化。”
“毕竟,我们内心所期望的,是能如同你们现代那般,不再向农民征收赋税,减轻他们的负担。”
“至于这‘一国两制’,我们并非全盘照搬,只是借鉴其中的思路,而且这也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的策略。”
“我们是这样考虑的,北方地区由于历经多年战乱,产生了许多无主荒地。”
“我们计划将这些荒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把它们分配给那些四处漂泊的流民,以及生活困苦的农户。”
“如此一来,他们便能够有地可耕,有饭可吃,得以安稳地生活。”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大力推进税改。”
“到时候,直接废除徭役制度和人头税,这些旧制度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废除它们,能让百姓的生活压力得到极大缓解。”
“而南方的情形则要复杂得多。”
朱标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无论是土地国有化,还是摊丁入亩政策,如果就这样贸然在南方推行,势必会引发极大的动荡。”
“南方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各方利益盘根错节,所以推行改革必须慎之又慎。”
“因此,对于那些积极配合土地国有化的地方和百姓,我们打算给予一些特殊待遇。”
朱标继续说道,“比如,允许他们种植高产作物。增加他们的收入,并且实行新的税收制度。”
,!
“这既是一种鼓励措施,也是对那些可能反对土地国有化的人的一种利诱手段,让他们切实看到其中的好处,从而更愿意支持我们的改革。”
“对于那些不愿意土地国有的,我们暂且还是按照原来的规矩执行。”
“毕竟,人头税和服徭役这两项,就足以让不少人有所顾虑,进而做出让步。”
他目光坚定,继续阐述着计划:“同时,我们还打算从工厂招人方面入手,大规模地招募工人。”
“如此一来,那些反对土地国有化的地主们,即便手中握着土地,也会面临无人耕种的局面,从而迫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李奥听后,不禁皱起了眉头:“标哥,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吧?”
“我看过的一些小说里提到,这个时期的乡绅地主势力庞大,在地方上几乎如同土皇帝一般,就算你们推行这些政策,也不一定能顺利实施。”
朱标听了李奥的话,脸上浮现出理解的笑容,点头道:“你所言极是,这便是由来已久的‘皇权不下乡’难题。”
“当下乡村之中,百姓大多对乡绅地主言听计从,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判断。”
“你想想,支持土地国有化的人,不仅能种植高产作物,还只需缴纳少量农税,甚至不用再服徭役。”
“即便那些乡绅地主再有威望,也无法阻挡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百姓目睹身边之人因积极响应政策,生活日益富足,他们内心自然而然会偏向我们这一方。”
说着,朱标开始来回踱步,神情愈发自信:“而且,我们还会在各地设立专门的宣讲团,由我们新培养的学子深入乡村,向百姓详细讲解土地国有化和新税制的好处。”
“让百姓真正明白,这些改革是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损害他们的利益。”
“同时,我们会派遣锦衣卫暗中保护这些学子,并且监督那些乡绅地主,防止他们故意歪曲政策、阻碍改革。”
朱标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峻,斩钉截铁道:“查证属实后,对于这些乡绅地主,我们绝不心慈手软,必定严惩不贷。”
“说到底,‘一国两制’在我大明不可能长期实施,只是用于南方过渡的一个权宜之计,但只要运用得当,相信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推动改革的顺利。”
朱标说完,笑着看向李奥,问道:“小李,你觉得我们这个初步想法怎么样?”
李奥沉思片刻,道:“标哥,不得不说,你们的计划考虑得很周全,从多个角度去推动改革,还兼顾了百姓的利益,这确实是为大明的长治久安着想。”
“可你们现在还有路引制度存在,对这些即将推行的改革而言,或许会是个不小的阻碍。”
“百姓被路引限制在一定区域内活动,就算知道土地国有化的诸多好处,想要响应政策,也可能因为无法自由迁徙而受到限制。”
“比如,北方那些无主荒地被分配出去后,若南方有流民想去北方开垦,按照路引制度,他们很难顺利前往。”
“这不仅不利于人口的合理流动,也会影响土地国有化的全面推行。”
朱元璋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说道:“小李,你能提到路引制度,这眼光可真够敏锐的。”
“这路引制度平时看着不起眼,实则是个影响改革走向的关键因素,很容易被忽略。”
他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道:“看来,这路引制度确实得根据改革的进程和需求,好好调整一番了。”
“不过,这件事可急不得,其中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得好好谋划。”
“必须制定出一套既稳妥,又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改革能顺利推进,又不会引发不必要的混乱。”
说着,朱元璋目光转向李奥:“小李,这两天你找个空,回现代一趟,弄几套制作工作证的设备过来。”
“咱琢磨着,就用这设备制作的证件,当作我大明百姓的身份证明。”
“毕竟路引制度改革之后,百姓的流动肯定会比以前更加频繁,有一套既便捷又规范的身份证明,以后管理起来能方便不少。”
喜欢朱元璋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