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打造巅峰大明 > 第3章 你可真是给爹留下了一个难题

乾清宫。

“启禀陛下,二殿下和太子妃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金吾卫躬身站在朱元璋面前禀报,他将消息传到了东宫之后,便先一步来乾清宫报信了。

朱元璋眉头紧缩,目光凝重,虽然和往常一样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皇权霸气,可他眼神深处却透露出了一丝紧张。

纵然平时朱允炆一副听话乖巧的样子总能哄他开心,可他知道身为帝王需要具备的东西还有很多。

他年事已高,标儿也走了,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才不得不想出这种办法来观察这孩子。

旁边的戴元礼提醒道:“那等会儿还得请陛下先藏起来了。”

朱元璋暗自叹了一口气道:“等会儿就交给你们了。”

朱元璋是个什么人,他决定了的事情,除了马皇后谁都无法改变。

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他也就不会再优柔寡断了。

朱元璋说完就躺在了龙榻之上。

“微臣遵命。”

两人都异口同声都点头答应。

龙榻两侧的帷幔刚刚落下,便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皇爷爷,孙儿前些日子见您还好好的,您……怎么会……”

朱允炆推门走了进来,脸上满是悲哀,声泪俱下。

且不说朱允炆是否是真的伤心,此处尚有他人,样子也是要装一装的。

而他身后的吕氏一进来之后先是打量了一下四周,看见御医戴元礼的身影之后,心中仅存的疑虑也全部打消了。

戴元礼上前躬身道:“还请二殿下节哀,陛下驾崩,天地同悲,日月颠倒。”

“您也不要太过伤怀,再加上陛下是感染了风寒驾崩的,为了殿下的安危,您还是不要太靠近才好。”

这正是之前朱元璋所想出来的妙招。

有了风寒的借口,他还不相信谁敢不怕死的凑上来真看自己死了没。

果然,听到此话,吕氏立刻拽住了朱允炆。

相比泣不成声的朱允炆,吕氏就要冷静多了,看着金吾卫和戴元礼问道:“敢问两位陛下去前,可曾留下遗诏?”

言语间还不忘戳了下朱允炆的后背。

龙榻之上的朱元璋听到此话,不由的目光一凛。

这吕氏以前侍奉标儿还算合格,根据自己的调查平日里也算朴素节俭,今日她的反应是不是有些太机灵了?

不过他这个想法并没有持续太久。

自己毕竟是大明的皇帝,任何人知道自己驾崩了都难免会往这方面想,这也并不一定能说明吕氏就有什么问题。

此刻朱允炆也反应了过来,抬头看着两人。

按照朱元璋的吩咐,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摇了摇头。

戴元礼道:“病发突然,陛下那个时候已经神识不清了,嘴里一直念叨着马皇后和太子殿下的名讳并未提及他事。”

戴元礼这句话无异于是打消了吕氏两人最后的疑虑。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事先就交代好了的。

不过金吾卫却开口道:“不过陛下之前就表明了打算立太孙为储君之事,所以卑职也只能找二殿下来主持大局。”

听到此话,朱允炆不由的心跳加速,只觉得呼吸都有些急促。

不过他毕竟身为皇子,还是很快就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接下来如何,就请二殿下安排了,我二人在门口看守,二殿下有事随时吩咐。”

交代完朱元璋的话之后,两人就识趣儿的离开了,还不忘将屋门给拉上。

看见两人离开之后,朱允炆这才松了一口气。

“娘……这,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最开始的兴奋过去之后,朱允炆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他虽然也幻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坐在那龙椅之上,却压根儿没有做好接手诺大一个朝廷的准备。

尤其是当他想到那些朝中老臣的时候,更是有些退缩。

见此情形,龙榻之上的朱元璋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孩子平日里看着挺机灵的,为人也踏实孝顺,就是性子有些太软弱了,如此局势竟然拿不定主意还要询问吕氏一个妇人。

吕氏思索片刻,收拾好欣喜的心情连忙道:“儿,别慌,你没听见刚才金吾卫的话吗?无论如何,你皇爷爷是表明过想立为储的。”

“而且这些日子朝中大臣也都看出来了你皇爷爷的心思,加上你平日里勤修学问,仁爱宽厚,想来朝中大臣都会拥护你的。”

听到此话,朱允炆的内心仿佛才被打了一针镇定剂。

“娘,你说得对……”

不过他话音未落,仿佛又想到了什么,随即道:“可是前太子妃一脉,尤其是蓝玉和常升都是朝中老臣他们恐怕……”

吕氏敲了敲朱允炆的头,语气之中似乎有些嫌弃道:“傻孩子,你怕什么?无论怎么样,你都是如今嫡长孙。”

“你现在应该警惕的是你那几位叔叔,至于朱允熥那个废物不足为惧!”

朱允炆有些紧张的道:“娘,其实我倒不是担心三弟,主要是那些淮西武夫,等皇爷爷驾崩的消息传回去我怕他们……”

说到最后朱允炆的声音都有些变小了,不是他怯弱,而是那些淮西勋贵可都是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杀人屠夫。

朱元璋在的时候能压得住他们,可他们真的会听自己的话吗?

朱元璋却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孩子平时看起来聪慧,自己也是真心喜欢,可是遇到事情了怎么还没有吕氏一个妇人镇定?

虽然朱元璋很不想承认,但朱允炆现在的表现,的确距离一个合格的帝王还差得太远了。

朱标虽然也恭顺仁爱,可在处理问题和政务的时候从来都不会优柔寡断,因为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胆魄,判断力,应变力都是必须的。

说实话,如果还有其他选择,朱元璋真的不想把大明的江山交到这孩子手中。

可偏偏综合各方弊利来说,朱允炆都是最合适的储君,毕竟他不想看到其他儿子为了皇位骨肉相残,也不想看到大明再次陷入战火。

哎,标儿,你可真是给爹留下了一个难题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