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在无限流打十份工37
甬道狭长深邃, 虽然远不及前头的墓道宽敞,却要长上许多。
这并非逼仄空间带给人的错觉,乔枝虽不像系统那样能直接靠图像测算道路的长短, 但她下墓以来, 一直有计划地数着自己的步子。先前每一段墓道乔枝都走了四十步上下, 是以她推测墓道的长度应当是相同的,然而在她于甬道里走了四十步后,出口还在遥远的地方。
不但长度不同,坡度也有很大的区别。
踏入甬道以后地面的坡度陡增, 乔枝粗略估计在三十度左右,这使得她起初直视前方的时候,并不能直接看到甬道的出口。或许是因为坡度导致气体堆积,甬道内的异香相比乔枝先前走过的地方浓郁了无数倍,吸入一口大脑昏昏沈沈,不过还没有到有必要掩住口鼻的地步。
甬道两侧, 是色彩丰富丶笔触细腻丶风格强烈还蕴藏了不少资讯的大幅壁画。
由于副本场景里有很大可能隐藏着通关资讯,恰如乔枝在惧尸的墓室里, 如果她没有事先记下墓室的全貌,一边保持惧尸留在自己的视线中, 一边观察副本环境想想就是一件有点艰难的事, 所以乔枝每到一个地方, 都会将周边情况粗略记个大概。
哪怕是在前往主墓室的甬道中。
手电筒光更多时候停留在两侧壁画上——左右两边壁画的内容是不同的,乔枝很快便意识到,壁画之间存在时间顺序。
将它们连贯起来,便构成了墓主人的生平。
最开始的两面壁画损毁比较严重, 颜料缺失了大半,人物受到的损伤尤甚, 不过勉强还是能辨认出上面的内容。
左手边的壁画绘有重重宫阙,一面朱门将画面分为两半,朱门一侧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一只彩凤在她头顶的屋瓦上盘旋,朱门另一侧是或跪伏在地,或双手捧着各式奇珍异宝丶躬身垂首的宫人。
右手边的壁画同样绘有大量建筑,虽然没有左边壁画上的奢华恢宏,但也能猜出是个大户人家,加上画中有一个身穿官服,手持玉笏的男子,与一个怀抱婴儿的华服妇人站得极近,乔枝猜测这个婴儿出生自公卿之家。
一下子,便能将两个婴儿的身份与墓中葬着的公主驸马对上了。
后面壁画的内容更是印证了这一猜测,左边的婴儿长为女童,又逐渐变成少女,她在宫中与宫女们嬉戏,也接受女官诗书礼乐的教导;右边的婴儿则是成为童男,再成为少年郎,读书自然是免不了,除此以外,还有他练习骑射的画面。
在之后,一边画着朝堂,没有少女的出现,但是壁画最前面画着一个威仪赫赫,头戴冕冠,身着明黄龙袍的男子,他和壁画里的其他人不在一个高度,龙椅下乌泱泱一片跪得齐整的大臣,其中有一个跪在最前面,似乎在接旨。另一边壁画中的人物相较对面要少上许多,画面的中心是六个人,三人站,三人跪,站着的那三人做宦官打扮,中间那人展开一卷明黄绢布,似在看着宣读,他们对面跪着的三人似乎是一家三口,最中间是一个是相比边上两人明显年少的少男。
乔枝联系两边壁画,估计画着的是赐婚和接旨的画面。
果然,再往前走,画面里充斥着大片大片的红,两边都被布置成了成婚时的模样。当乔枝走到这里,壁画的完整度已然远胜之前,几乎没有残缺的地方,已经不必猜那些壁画脱落露出后面墙壁的地方画了什么,一眼就能看出壁画想要传达的内容。
→
新郎迎亲,新娘被送出宫门之外,这两件事情是差不多时间发生,但地点与人物又截然不同的。但当左右两侧的壁画描绘两人同时出现,但时间相近的事时,左边的时间要早于右边。
比如左边画了新郎新娘拜堂成亲,右边便是洞房花烛之夜。
此次结合在两位墓主人的生命中显然意义非凡,连续几幅壁画画的都是成亲前后的事。
【如果这些真的是文物,怎么说也能评个不让出海的国宝级文物。】乔枝一面欣赏着壁画,一面忍不住道。
不管是完整度,艺术价值还是其中蕴含的信息量,都胜过了乔枝以前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壁画。
只可惜这是出现在无限流副本里的壁画,所谓的历史价值都是虚假的。
这条甬道真是非同一般的长,乔枝看完两位墓主人成亲,甬道才过去约莫一半。
成亲之后,壁画上便是两位墓主人和和美美的婚后生活,他们也几乎不会分开出现。除了大量对二人琴瑟和鸣的描绘之外,壁画中还插入诸如公主怀孕生子,驸马立下功劳受到封赏的小插曲。
随着乔枝的走动,甬道的出口近在眼前,壁画上的人也朱颜雕零,满头白发。
最后两具棺椁,成为他们人生的结局。
出口处的壁画左右两侧皆是灵堂,不过角度有所差别,上下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角落中主黑白两色,唯有两具彩棺色彩鲜明,而与其相对的角落里祥云漫天,云层中有香花洒落,有龙凤相迎,有怀抱各式乐器的仙子翩飞其间。
乔枝虽然将两侧壁画都看在了眼里,但全程没有停下脚步,只是走得很慢。待她看完最后两幅壁画的内容,自己也走到了主墓室的前室之中。
特地用甬道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的主墓室,实际上分为前室与后室。
乔枝早就从蒋教授那里得知主墓室为墓主人死后的会客之所,此时只见方方正正的墓室正中央摆着一张方形的石桌,四面都有长方形的石块。看那些石块的高度,说是凳子实在有点勉强,想来是象徵软垫的石垫,供主客双方跪坐在上面的。
这是间相当对称的墓室。
本身墓室就是个正方形,随便划一条穿过其几何中心的线,画面几乎是对称的。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头顶有点例外。乔枝举着手电筒擡头照去,头顶有一块圆形的凸起,而在这圆盘之上,通过镶嵌在上面的圆石和雕刻组成了一幅覆杂的星象图。
乔枝心道,似乎暗合了一些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不过地上没有山川河流的模型就是了。
乔枝在前室里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便走进了通往后室的甬道。
相比只陈列了一些陪葬品的前室,存放有墓主人棺椁的后室才是整座合葬墓里最重要的地方。乔枝原先以为通往后室的甬道会和其他道路一样往下,不断前往地下更深的地方,然而直到进入前室,乔枝才发现这墓中的第二段甬道竟是一条向上的斜坡。
而且看这坡度,和前一条甬道是一样的。
又对称上了。
【这墓室的结构,还真是奇怪……】乔枝一边在心里这么说着,一边又将手电筒往两侧的墙上照。
第一条甬道里有壁画,第二条甬道里自然也要
有。
而且乔枝发现,第二条甬道壁画上的内容,某种程度上来说竟是和第一条甬道的结尾对上了……只不过完全不写实,纯粹是古代人民的幻想。
最前面的两幅壁画中还是有一部分现实内容的。不同幅的壁画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后甬道里壁画的长度是前甬道的三四倍。
长长的送葬人群,占据了最开头壁画三分之二的篇幅。
公主与驸马看不出是不是同一时间下葬,壁画传达的内容只能证明他们的棺材是分开擡的。
两副棺材一左一右,皆置于送葬队伍中前方的位置。队伍往一扇坐落在山间的门走去,应当就是这座墓如今已被封死的墓门。
门后倒是没有画出合葬墓的结构,只是天上祥云滚滚,在灵堂壁画上出现过的神仙队伍又来了。
第一幅画壁画在这里结束。
第二幅壁画开头处都是棺材,不好说棺材的位置在哪里,周边环境被特地隐去,但是棺材盖被打开了,一个人从里面站了起来。
这描绘的显然不是诈尸画面,左右两侧身着华丽殓服的男女站立在棺材中间,数十位仙子从云上飞来,前前后后分散在整幅壁画里。她们中有的一手斜挎花篮,一手往云下抛洒花卉,有的分别抱着琴瑟琵琶,一边奏乐一边起舞,有的手捧托盘,长方形的托盘上置有头冠玉佩等各式饰物,距离棺材里“死而覆生”的人最近的仙子,则将祥云所织丶彩霞所饰的衣物披在墓主人身上。
紧接着乔枝走到了第三幅壁画前。
依旧是遍布了整幅画的祥云,依旧是接引墓主人的仙子,但是壁画正中央出现了一辆前面分别有龙和凤拖行,底下还有仙子托举的辇车,他们一路往云海尽头只有一个轮廓的仙宫而去。
乔枝脑子里蓦地冒出一个词来。
【羽化登仙。】
第二条甬道里壁画上描绘的,是墓主人在死后被仙人接引,升往天宫的景象。
前甬道是墓主人的人间路,后甬道是墓主人的登仙路。
说不好上坡与下坡的安排也另有用意,下坡的人间路,象徵一个人的生命是如何走向衰弱,而上升的登仙路,完全可以解释为是在暗指墓主人升到天上的过程。
第三幅壁画里只有一个模糊轮廓的仙宫,终于在第四幅壁画里占据了全部画面。
云雾缭绕,轻纱垂悬,在世人幻想中的天上宫室里,公主和驸马分别立在左右两幅壁画的中央。
公主头戴凤冠,身边有一位手戴碧玉镯,一位脚穿荷花鸳鸯纹缀珍珠绣花鞋,容貌一模一样的女子随侍左右;驸马身披一身不凡华装,一个腰上悬挂黄金匕首的高大护卫守在身侧。
这不正是合葬墓里的五尸吗!
乔枝脑海里方冒出这一念头,壁画中全部悬挂着笑容的人物神情骤变。
公主唇边的淡笑弧度变大,左右侍女却变得一惧一怒,乔枝立时回头照向右手边的壁画,只见驸马神情中的喜意也远胜之前,而侍卫则变成了一张悲伤的脸!
然而,当乔枝又一次去看左边壁画时,公主侍女三人的表情又恢覆了原状,回头看驸马侍卫也是如此。之后反覆看了几次,都没有再发生变化。
仿佛乔枝方才所见只是一场幻觉。
乔枝沈思片刻,继续往前走。
因为更多关注壁画,她反而很少看前方的路,直到这时,乔枝才发现她竟是走到了后甬道的尽头。
手电筒照往前方,照出后甬道出口后的墓室。
乔枝脸色骤然一变。
没有棺材。
出现在眼前,是熟悉的方桌,石垫,与头顶覆杂的星象图。
在她离开后甬道后,她竟是回到了合葬墓的前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