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过年全家乐融融,赵彬避闹撰文稿
赵彬从蕙茗社回来,顾不上休息,马上又去了八洞县柑桔产区丶石谷县高山药材产地,和灯草县优良黑猪发源地等地方考察调研。待他回来,离过年只差两天了。
大年三十那晚,冯莹在外间火盆旁,支了一个案板,她从瓦钵里揪一坨和好的面团,放案板上,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再把小剂子,一个个用手摁扁,接着左手捏着剂子的边缘,右手拿着搟面杖压在剂子上,随着搟面杖不停地滚动,小剂子渐渐被搟成一张圆形的饺子皮。冯莹搟饺子皮的娴熟动作,一点也不亚于专署大院那些北方人。冯莹不仅会包饺子,她跟夏菊还学会搟面条,做馒头丶花卷和包子等面食。平时,她无论做什么食物,赵彬从来不问不管,唯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赵彬才非常热情地帮冯莹做这做那。
赵彬这时从里间出来,看见冯莹已搟了一叠饺子皮,就从墙边提了把椅子,放在火盆与案板之间;又去厨房拿了个大簸箕,铺上报纸和撒了些面粉,搁在独凳子上;把两屉桌上那碗插着调羹的饺馅,端来,放在案板角上。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赵彬在椅子上坐下来,开始包饺子。
他从案板上拿起一张饺子皮,托在手掌上,用调羹舀一小坨饺馅,放皮儿中间,再把饺子皮使劲往中间一捏,瞬间一个元宝形饺子就包成了。赵彬别的家务不会干,包饺子的动作却十分熟练,他一会儿,就把冯莹搟的皮子包完了。这时他边烤火,边望着冯莹揉第二坨面。
洁娴和洁雅今晚特别兴奋,在屋里跑来跑去,哈哈地笑个不停。吕娘抱着洁颖,站在床边,不时喊着洁娴和洁雅,生怕她们一不小心摔倒火盆里。
洁娴跑了一阵,站在冯莹身旁,看她揉面。当冯莹把面团搓成一个自然弯曲的长条时,洁娴突然大叫道:“蛇,好像蛇哦!”
赵彬抿笑着问洁娴:“你看到过蛇吗?”
洁娴不答话,只顾往后退。
冯莹低声跟赵彬说:“她怎么没看到过蛇。你们单位上半年分的那些柴,又粗又长,我劈不动,八月份我在街上请了个短工,来劈柴。那个人在厨房侧边搬柴时,忽然有条菜花蛇,吐着信子,从墙边柴堆底下游上来。这人大喊一声:“蛇!”
洁娴和洁雅正站在院子入口的那里,在折纸玩,洁娴听到喊声,扭头一看到蛇,吓得像触电样,大喊大叫没命地往屋里疯跑,脸都吓白啦。
我在院子里晾衣服,赶忙走过去,把老二抱开了。老二一点事都没得,就洁娴吓成那个样子。你忘记啦,有一次,我们带洁娴去电影院,看西双版纳纪录片,她一看到屏幕上的莽蛇,也是骇得怪叫。她呀,硬是有恐蛇症。”
洁娴不知妈妈在跟爸爸说什么,只瞪着眼睛望着他们。
赵彬听了冯莹的话,就望向火盆对面的洁娴说:“蛇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绝大部分的蛇遇到人,都会尽快离开。你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怕与不怕,都要沈着,先不要把自己吓坏了。”
洁娴嗯了声,问赵彬:“爸爸你怕不怕蛇?”
赵彬没想到洁娴会这样问他,不觉楞了下,随即笑着说:“洁娴,我给你讲个故事。”
站在窗户边的洁雅,一听爸爸要讲故事,欢喜得“咚咚”地跑过来,坐在赵彬旁边。
赵彬望了眼洁娴,开始讲起来:“有年夏天,我去八洞县出差,住在小招的。有天,我下乡回来,把门打开,进屋,看到地板上有根小棍子,我就拾起来,正要朝窗外扔,咦,这棍子怎么扭动起来了。哈哈哈……洁娴丶洁雅你们猜这是什么东西?”
洁娴和洁雅都摇头说猜不到。冯莹停了搟皮子,偏着头想了会,说:“是一截绳子。”
赵彬嗤的一笑:“绳子怎么会扭动?”
冯莹一脸认真地说:“你站在窗户边的,肯定有风唦,风一吹,绳子不就动起来啦。”
赵彬一听冯莹的话,禁不住哈哈的大笑起来。
冯莹说:“你笑么子嘛。”
吕娘抱着洁颖走过来,问赵彬:“赵局长,倒底是么子东西?”
赵彬望了大家一眼,忍笑说:“是条蛇。”
洁娴大叫道:“哇,是蛇啊!爸爸你怎么敢用手捡起来!”
冯莹也惊道:“你眼睛再不好,也不至于把蛇当成棍子?”
赵彬说:“我住的那个地方,后面的山,离屋很近,我走时没关窗户,估计蛇是那个时候爬进来的。因为是条小蛇,又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再加上房里的光线很暗,哈哈哈……我就把它看成一根小棍子了。”
冯莹瞅赵彬一眼,继续搟皮子。吕娘对赵彬说:“好危险,你如扔慢了,被蛇咬一口,那就麻烦了。”
冯莹这时把身子倾向赵彬小声说:“你看洁娴,她又骇到啦,莫说蛇啦。”
赵彬望了望洁娴,不再做声了。赵彬拿起冯莹又搟好的饺子皮,继续包饺子。
过了会,洁娴恢覆正常,就跑过来,拍赵彬的肩:“爸爸,你给我们讲孙悟空的故事。”
赵彬说了声好,就边包饺子,边讲起来:“……山野里出现一位年轻村姑,孙悟空对唐僧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洁娴和洁雅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眨都不眨下。赵彬讲完孙悟空,又讲猪八戒,一直讲到两个孩子进入梦乡。
初一早上,一家人刚吃完水饺,就听见专署大门口锣鼓喧天。冯莹知街道办事处组织的拜年活动开始了,就连忙和吕娘带着孩子前去观看。
冯莹抱着老三,刚出院子,老三就屙尿了,尿液从尿布侧边溢出来,流到冯莹的手背上。冯莹忙对吕娘说:“老三屙尿了,我去给她换尿布,你们先走。”
冯莹回房给老三换好尿布,披上披风,又出门朝专署大门口走去。走到花园边,看到专署办公大楼前围了好多人。冯莹走拢,正愁挤不进人群,刚好有个人从里面退出来,她忙从他侧边挤了进去。进来,见有三个人在表演划彩莲船。一个浓妆配彩衣的姑娘,站在彩船中,双手提着船帮;船尾有个手执芭扇的艄婆;船头一个戴着草帽,手握竹篙的艄公,正一面摇着竹篙,一面唱着:“彩莲船哪,哟哟,庆丰年哪,呀嗬嗨……”划彩船的人唱完后,就牵引彩船跑圆场,这时,锣鼓“哐哐咚咚”的响起来。
冯莹最喜欢看划彩莲船,每次看,都会想起童年的一件往事。这时,她又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年的春节:那年她八岁,娘娘把她接到吴家过春节。初三下午,村里有个划彩莲船的班子,来吴家拜年。这个班子的人舞完狮子,划完彩莲船后,娘娘给了他们一笔钱。等这些人一走,吴家几个孩子,就蹲在院子炸过鞭炮的地方,在鞭炮末里扒来扒去,寻找没被点燃的小鞭炮。她找了会,觉得不好玩,就一个人站在院坝中间,模仿采莲女表演的样子,两只手假装扶着船栏,身子一摇一摇的,嘴里哼着:“彩莲船哪,哟哟,两头尖哪,呀嗬嗨……”
吴元大姐看见了,就对二姐和吴元说:“莫捡了,我们来演划彩莲船。”
大姐说时跑进堂屋,搬来一个长方形高独凳子,倒在地下,对她指着凳子的腿框架,说:“你演采莲女,站进去,把凳子扶起来当船。”
大姐又指着靠在猪圈墙上的一捆插菜用的竹杖,对吴元说:“你去那里抽一根竹杖来。”
吴元跑过去,抽了一根竹杖。大姐又对吴元说:“你当划船的,这个杆子做竹篙,你会不会唱?不会唱,我教你。”
吴元连忙说:“会唱,我会唱。”
大姐接着对二姐说:“你到厨房把那个铜盆子拿来当锣,还找根敲“锣”的棍子,吴元演到转圈子时,你就敲盆子。”接着说:“我装丑婆。”
大姐安排妥当后,喊了声开始。她连忙踏进凳子腿的框架里,然后扶起沈重的“船”。
吴元这时,把竹杆的一头放在“船”下,边摇边唱:“彩莲船哪,哟哟,两头尖哪,呀嗬嗨,妹坐中间,呀儿哟,哥哥牵哪,划着。哟哟,呀嗬嗨。哥哥牵哪,划着……”吴元唱完,牵着“船”跑圆场,她扶着“船”迈着小碎步,跟着跑起来。
这时,坐在阶沿上的二姐,赶紧提起铜盆,用棍子使劲地敲起来。跟在“船”尾跑的大姐,见二姐把盆子“呯呯哐哐”地敲得乱响,就对二姐说:“莫敲啦,莫敲啦,你没得节奏地乱敲,别人还以为我们家失火啦。”
大姐话刚落音,大家哄然大笑起来。她笑得扶不起“船”了,手一松,“船”“呯”一声落在地下,险些砸了脚。吴元只笑了一会,就把“竹篙”在地下点着,说:“莫笑啦,莫笑啦,快演,接着演!”
她本来止笑了的,但一看到吴元那副正儿八经的样子,就又“哈哈”地笑起来,笑得人都站不稳了。
院子里乱而急的敲盆声,惊动了屋里的人。娘娘和姑爷,还有住在家里的一些亲戚都跑出来……
“小冯,到这边来看。”冯莹还沈浸在回忆中,忽听吕娘在喊她。她循声望去,只见吕娘牵着老大和老二站在办公楼前第二台阶梯上的,那里是个观表演的好位置。她忙从观众面前,朝她们走去。
冯莹和吕娘带着孩子出门后,赵彬连忙把十几本调研笔记,和从档案局借来的参考资料,摆在桌子上,他想利用春节放假时间,把调研报告写出来。
他初任农业局局长时,刘哲对他说的那番话,他一直记在心里的。刘哲说地委和专署领导,希望他通过调研,把制约石谷农业经济发展慢的根本原因找到。为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半年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下乡。他除办展览馆和搞试验地时,在农村做过很多调查外,还到全专区主要的产粮区,及特产丶养殖业搞得好的地方,作过调查;仅调研丶走访所获取得有关数据和资料,都记了整整十几本。
有时候,他感到压力太大时,就觉得像这样的课题,不应是他一个行政干部能搞清楚的。不过,他也只偶尔这么想一下,更多的时候,他还是觉得事在人为,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现在他已渐渐捋清思路,觉得可以下笔写调研报告了。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材料纸,摆在桌子上,然后提起笔,在纸上写下标题《关于石谷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从这时起,赵彬足不出户地整日整日的在家里写。到上班的头天,赵彬这篇八千多字的调研报告基本写起。他在文章中,以各种数据论述,和分析了石谷农业发展慢于全省的主要原因。他先从石谷专区农业发展历程写起,最后总结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一丶长期的封建政治制度,造成各地区经济技术等方面交流障碍;
二丶交通不便形成半封闭的社会经济;
三丶特有的自然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及传统观念,是差距拉大的非经济因素。如在一些偏远地区,仍存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四丶教育起步迟,文化素质低,缺乏创新能力;
五丶农业内部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如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
文章后面,他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比如他写到,粮食生产总量,取决于耕地数量丶播种面积单产丶覆种指数等因素。所以有的地方要适当开荒种粮,同时要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他还提出要开发多种路径,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比如农丶林丶特丶牧生产要全面发展。
文章写起后,上班那天,赵彬把稿子交给负责油印材料的人。三天后,赵彬带着几份油印好的调研报告,去了刘哲办公室。
刘哲见赵彬笑吟吟地走进来,正要问他遇到什么喜事了。赵彬不说什么,只把调研报告递给他。
刘哲接过材料,一看标题,就赶紧往下看,连招呼赵彬坐都顾不上。赵彬自己在办公桌旁一把椅子上坐下。
刘哲边看,边觉得文章言之有物,看到后头,更觉这份调研报告,把制约石谷农业经济发展慢的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彻。最重要的是赵彬对找出的问题,还提出了自己意见和建议。他觉得这些建议切实可行,针对性强。
总之,刘哲认为赵彬这篇调研报告,论证有力,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没有官话丶套话和空话。
刘哲这时把桌子一拍,很兴奋地对赵彬说:“你这个调查报告写得太好了!你带了几份?我马上去杜书记那里。”
赵彬说:“带了五份。”
刘哲伸出手:“全给我。”。
“我还要拿一份给周专员。”
“都给我,你回去再取。”
赵彬从藤包里取出五份材料,递给刘哲。
刘哲把材料装入文件袋,提着往外走。赵彬跟他一起下了楼。
赵彬回到办公室,水都顾不上喝,赶紧从抽屉里取一份调研报告,去了周彪那里。赵彬来到周彪办公室门口,见门开着的,就喊了声:“周专员。”
周彪正坐在茶几旁的藤椅上,拿着《人民日报》在看,见赵彬来了,嗯了声,放下报纸,朝办公桌走去。
赵彬上前把那份材料递周彪:“这是我写的调研报告。”
“好,我抽空看。”周彪接过材料放在桌子上,随后坐下来。
赵彬在周彪办公桌对面坐下。
周彪问赵彬最近在干什么。赵彬把自己过年前跑了那些地方,做了些那些事,对周彪做了汇报。赵彬汇报完,起身告辞走了。
赵彬走后,周副专员漫不经心地翻看赵彬的调研报告。起初他以为赵彬这个报告,跟大多数的调研文章一样,先写这个地方的优点,那个地方的不足,再写注意什么,加强什么。可当他把文章从头到尾看完后,突然陷入沈思,接着联想到自己。他自从任管农业副专员以来,也在积极寻找石谷专区农业经济发展慢的原因,也跑过不少地方,低山丶二高山丶高山的乡村,都留有他的足迹。可是,他直到目前也没捋清楚,究竟是那几个主要原因,制约了石谷农业的经济发展。现在看了赵彬的调研报告,他忽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他也突然意识到,赵彬并不是他所想像的,只会干些写写画画的事;他实际上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能文能武的领导干部。因自己有下乡调研的经历,他深知赵彬若吃不得苦,是绝对不可能获取这么多重要数据。
想到这里,他从笔筒里取出一支红铅笔,他觉得自己是管农业的领导,必须要认真阅读赵彬这份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周彪再次看这篇文章时,就边看,边把重要的地方,用红笔圈起来,或画上一条横线标明。
地委几个主要领导,看了赵彬的调研报告,都交口称赞。不久,地委杜书记主持召开地委委员会议。会上杜书记发言:“我们石谷专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始终慢于全省,一说起这个问题,大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等。当然也不排除这些客观原因,但具体还有哪些主观因素呢?一直没人能说明白。现在专农业局赵彬局长,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他把制约石谷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弄清楚了。大家看看他写的调研报告。”
这时,秘书马上往每个人面前放一份《关于石谷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家阅读完后,各自发表了意见,都认为赵彬写得好。
杜书记说:“一篇文稿的质量,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调研的成果,决定一个人的定位。赵彬同志之所以能写出这种高水平的文章,除了他政治水平高丶能吃苦外,我看他最主要还是找准了调研的切入点,然后在调研过程中,把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题大做,做透做深。在这点上,我们要向赵彬同志学习,下去的时候,即要“走马观花”看“面”上的情况,也要选择重点,深入细致地了解“点”的情况;即要看好的方面,也要争取看一些存在困难和问题的“点”,即要看表面,又要看出本质……”
杜书记讲完话后,大家开始讨论,接着地委委员们,制定出石谷专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