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宋穿之东坡妻 > 第55章

第55章

王浮暗笑, 果然是汴梁浮华之地, 人民的文化水平更高, 对《和乐小报》的接受程度就更高。说起来《和乐小报》的新年刊才出,

而新年还没过完,人们鲜少上街晃悠, 新年刊的销量简直惨淡, 但这一期其实是她做的最满意的一期。封面和插画是木版画,

在当前审美来看十分奇特,幸而她也没太出格,木版雕的花样还是时下百姓能接受和理解的, 这一次她尝试用了活字印刷,所以这一期的印刷质量远远没有以前的好,

她第一次见到样品的时候, 还以为自己的《和乐小报》有了盗版,但就目前他们书铺努力改进的成果来看,这已经是最好的了。

王浮不知道的是,在这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一个叫做毕升的平民也在对印刷术进行改进,另一个叫做沈括的未来科学家对毕升的工作进行了仔细观察,

後来将这一事件写到了自己的着作《梦溪笔谈》之中,现在,如果沈括具有很强的钻研精神,

他这一世再写《梦溪笔谈》的时候,应该会提到这份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的刊物。王浮以为活字印刷已经出现过,

只是由于古人非常重视书本排版印刷的精致完美,活字印刷技术受限,不能同时兼顾效率与质量,所以一直没能得到推广。

单就她搞出活字印刷这种技术来说,只是为了在加大印刷量的同时降低成本,雕版印刷适于少量的丶经典的丶精美的文学作品,用于珍藏再好不过了,但雕出来的木板只能印这一本书,印别的书的时候就不能用了,而且还不好保存,容易被虫蛀,所以除了四书五经和经书这一类的基础书籍,雕版印刷的成本是很高的。《和乐小报》作为快销类産品,更应该避免高成本。

新年刊的《和乐小报》,王浮还在最後一页发布了投票和来信征集,鼓励读者们写信到《和乐小报》来,投票是“你是否愿意和乐楼及《和乐小报》来到你的城市”,来信征集的问题是“你对美食有何看法”,这个问题答得好的读者将会收到和乐楼赠送的大礼包一份,包括各种便于存放的干货丶酱料和果脯,甚至还有皮蛋和盐水卤蛋,当然这个保质期也不算长,可能只能送给比较近的读者了。互动是王浮早就想好的快速打入市场的最佳途径,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报刊,《和乐小报》一定要有它独一无二的地方。

话说回来,杨月娘对王家的事这麽清楚,想必杨华早就在观察他们家的一举一动了。杨华此人,实在是天生的商人,有如此敏锐的嗅觉,何愁不能得利

杨月娘又蹙眉说道“爹爹说,和乐楼每月也要进不少的山货和海货,若你们愿意同杨家合作,他可以给你们更好更快的进货渠道。”

外头的事二娘三娘都不懂,只能看着王浮,让她回话,王浮斟酌一番,答道“既有所许,必有所求,你还没说到底帮你们什麽忙如何合作合作了又怎麽分成合作後如果经营管理还有许多问题,不是单单一句‘合作’就能概括得了的。”

“十娘可知,像那些来往南北的行脚货商,最怕的是什麽”

“山匪强盗”

“不,他们最怕官府。十者税七,我们商人能拿到手的还不到一分利,都是刀山火海里趟过来的,我们杨家最长的一条货路,走一遍要三年之久,一直到大秦和波斯,把丝绸丶瓷器丶茶叶等娇贵得不能再娇贵的东西运过去,再把珍珠丶玛瑙丶象牙和香料等货品运回来,途中损耗极大,又因为西夏阻碍,往西走的路十分艰辛,带去的人也很少能全部活着回来,”说到这里,杨月娘眸中含着的泪花终于掉了下来,“这条路太难了,我见过爹爹的许多手下因此丧命,于是家中缺少了顶梁柱,全家饥寒交迫,卖身为奴

。就这样,官府还要把他们的血汗钱盘剥走!虽然俗话说‘民不与官斗’,但我也想知道,到底是为何如此针对商人,连条活路都不肯给我们!”

王浮沉默了,杨氏家族虽然趋利,但这股不服输的觉醒精神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为何从古至今,官府一直在“重农抑商”丶“以农为本”呢究其原因,还是生産力发展的限制。在生産力低下的农业社会,人口不断增长,耕地总体不变,甚至还在向上层社会集中,很多普通老百姓身无长物,无立锥之地,无片瓦遮身,甚至吃不饱穿不暖,因此造成反叛和王朝动荡。于是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而那些从来不参加农事,来往各地,把东城的低价商品高价卖到短缺此物的西城,平白获得了其中的差价而过上了好日子的商人是致使国家不稳定的罪魁祸首。清高自傲的士人们则认为,商人奢侈富贵丶好逸恶劳的品性会影响更多人,使得他们无心农事,一心投机,导致土地无人耕种,国家陷入粮食危机,最终国破人亡。

这种逻辑看起来十分自洽,于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深信不疑,热衷于打压商业的发展,官府收不上平民的税钱没关系,在商人那里再搜刮一把,反正他都赚那麽多了,我拿一点是为国家好!各级官府都这麽想,就连山匪强盗也是这麽想的。

但她不能如此解释给杨月娘听。

于是她说“商人其实对国家的富强和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百姓们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不仅仅依靠农业,你可知,大宋一年的商税是多少而这些商税,又用来修了多少道路丶沟渠丶水利工程不说国内,仅仅是市舶司对海上船舶收取的税款,一年就可以达到五十万贯左右。我们能够佩戴玛瑙丶水精丶象牙的饰品,能够得到海外的优质香料,甚至,占城稻引入长江和两淮地区就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这种优质稻种早在唐末五代就在福建路被广泛引种,它耐旱耐涝,生长期短,可以提高粮食産量,最早是由往返占城丶安南的闽商带回来的。如此利国利民之大功德,难道不是我们商人的功劳”

衆人都被她的话震住,低头沉思,除了二娘,她们都在刘夫子处学习,刘夫子常让她们看《食货志》之类的史书,在王浮说出刚才那句话之前,大家都不能理解夫子为何这样做,以为他是想让学生们懂得茶米油盐的价格变化,从中悟出持家之道,如今王浮这麽一说,她们似乎想起来《食货志》中的各类记载,农业固然是国家的根基,但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还是从商业上体现的。唐代万国来朝,长安住满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商人,他们将其他国家的东西带到了大唐,极大地丰富了今人的生活,这也是商业的作用。

王浮又说“尽管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却没有多少人懂得,或者说,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佯装不懂。月娘姐姐,抱怨商人地位低下是没有用的,在很长的时间内,这种歧视商人的情况不会有任何改变。”

杨月娘怆然“那我们就没有活路了吗”

王浮沉默了一会儿,这个问题她没有答案,至少现在没有,不过她可以略微指导一下杨华。

“月娘,你家的事情我帮不了忙,像时下许多大商人一样,在朝堂上有靠山或许能稳当些。我有一个办法,如果你爹爹愿意冒险,可以由你们杨家牵头,在川地甚至整个大宋建立起行会,三百六十行,我们商人可以成立商行,把商人们团结起来,制定我们各自的行业标准,同时保护我们名下的商人权益,必要时,可以派人同官府谈判,请求略微降低商税,或者改进收税的方法,让我们的钱不被官府层层盘剥走,而是能进入国库,这样官家得到了好处,看到了商业的潜力,或许能答应我们降低商税的请求。另外,对你提出的各地收取的过关税,我觉得可以由商会和官府通力

合作,直接对货物数量丶质量等划分等级,什麽品级的货物收多少税都上报官家,在我们售卖出商品之後,由户部查验账本,逐一收税。”

她顿了顿,又说“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一件不成功便成仁的险事,不论在何时何地,纠结大量的百姓反抗官府,都有可能掉了脑袋。但若是商行的确能够把商人们团结起来,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高层人员不贪污腐败,一心为大家着想,底层商人能按时按量缴纳税款,不逃税漏税,官府得到了好处,未尝不会同意大家的建议。”

“好!”突然屏风後传来一声喝彩,声音颤抖,十分激动,转瞬间就走出来一个身长八尺,健硕精神的中年男人,身着绸袍,头戴方巾,十分儒雅的打扮与他本人的气质有些格格不入。

中年男人走到王浮面前,深深一揖,说道“小友真知灼见,让杨某茅塞顿开,可叹我等八尺大汉,竟不如你一个垂髫小童有见识丶有胆略,杨某惭愧!”

“杨伯伯不必过誉,我只是思多想多,日夜绸缪才想出这样的办法,‘风物长宜放眼量,登高望远天地宽’,跳脱出我们自身利益的囚笼,或许能看得更多丶更远。”

稍後为你更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