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义诊之后,君初的名字在那个小村庄里迅速传开了。
没过几天,那些被君初救治过的穷人们纷纷带着自家的特产来到了君初的医馆。
最先来的是那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背着一筐自已种的新鲜蔬菜,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医馆。(“大夫,这是我自已种的菜,不值啥钱,但都是我的一片心意,您可一定要收下。”老人喘着粗气,脸上满是真诚和感激。)君初连忙迎上去,接过老人的菜筐,感动得眼眶湿润。(“大爷,您太客气了,您的身体最近感觉怎么样?”君初关切地问道。)老人笑着回答:“多亏了您开的药,我这身子骨硬朗多了。”
接着,那个瘦弱的孩子和他的母亲也来了。孩子手里拿着一篮子鸡蛋,母亲则提着一只自已养的鸡。(“大夫,多亏了您,我家孩子的病好多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别嫌弃。”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感激。)君初看着孩子红润的脸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赶忙说道:“这怎么会嫌弃呢,孩子能好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那位身体虚弱的妇女也来了,她带来了自已亲手绣的手帕。(“大夫,我没啥好东西,这手帕是我一针一线绣的,希望您能喜欢。”妇女有些羞涩地递上手帕。)君初接过手帕,仔细端详着上面精美的绣工,称赞道:“大姐,您这手艺可真是太好了!”
还有那位大叔,他扛着一袋自已打的粮食。(“大夫,我没啥能拿得出手的,这袋粮食您收下,谢谢您救了我。”大叔放下粮食,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君初看着这些淳朴的村民们,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动。(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大家的心意我都领了,以后有啥不舒服的,尽管来找我。”)他把村民们送来的特产都收下了,不是为了贪图这些东西,而是不想辜负他们的一片真心。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手里拿着一把自已做的木梳子。(“大夫,我没啥值钱的东西,这把梳子是我自已做的,希望您能用得上。”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君初接过梳子,笑着说:“这梳子做得真精致,我一定会好好用的。”
一位大妈提着一篮子水果走了过来,(“大夫,这是我从自家果园摘的,您尝尝。”)君初连忙道谢。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感谢的话,医馆里充满了温馨和欢乐的气氛。(君初的眼睛湿润了,他觉得自已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夫,您就是我们的活菩萨啊!”一位大爷激动地说道。
君初赶忙摆摆手,说道:“大家别这么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医者应该做的。看到大家能恢复健康,我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这时,一个小女孩跑过来,递给君初一幅画。(“叔叔,这是我画的,送给您。”)君初接过画,只见画上是自已在为村民们看病的场景,画得虽然简单,但充满了童真和敬意。
从那以后,君初更加坚定了为穷人治病的决心。他知道,自已的一点点付出,对于这些穷苦的人们来说,就是天大的恩赐。(“我一定要做得更好,帮助更多的人。”君初在心里暗暗发誓。)
每当遇到困难或者疲惫的时候,君初就会想起这些村民们的笑脸和他们送来的特产,心中便充满了力量。(他挺直了腰杆,继续投入到为病人诊治的工作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君初和村民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他经常去村子里回访,看看大家的病情有没有复发,给大家讲解一些健康知识。村民们也把君初当成了自家人,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着给他留一份。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君初用他的医术和爱心,谱写了一曲温暖人心的赞歌。(他的身影,成为了村民们心中最温暖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