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古代言情 > 唐医起居注 > 第12章 千金一方

竹舍东寝居里,苏木正在翻着竹简、掐指推演着,子芩拿着一本纸册子和几只竹笔走进来。

“苏木师兄。”子芩叫了一声,把纸册子和竹笔放到苏木跟前。“送给你的。”

苏木抬起头,看见竹几上的礼物,眼中欢喜,说:“这是?”

“笔记本和铅笔。”子芩得意道,“这样你以后再进山时就方便了。”

“哦。”苏木颔首感谢,“这本册子装订的式样确实很有新意,小巧精致,只是可能记不下多少内容。”

“这是我自己亲手装订的。你先看看铅笔再说。”子芩等不及道。她拿起一直竹笔,拔掉纸质笔帽,然后握笔在册子首页右下写下两个字:苏木。“你看!”

“这握笔的姿势也是新颖。”苏木接过她递来的小册子,发现“缩小”的字体。“确实是个好法子。”他评价道。进山先随身携带可以简单记录的工具,返回后再用毛笔、纸帛重新抄录整理,还能节约一笔不小的开支。她这不同寻常的脑子确实很有用。

“是不是很神奇?”子芩更加得意,立马取出自己腰间的小册子也展示起来。“我也有一本!你看!”子芩的这一本要更加小巧一些,封面上还画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简笔画,在苏木看来倒像是什么符咒。仔细一闻,还有一股淡淡的花香。“我的本子里夹了花瓣,你要是喜欢,也可以夹一些。只是会稍微显得有点娘。哈哈。”

苏木露齿一笑。“夹草药倒不错,要是风干了还能做成图注。”

子芩转了转眼睛:“你是说植物标本?”

苏木点点头。真是个好主意。这样下次师父再让她绘图时,她可以直接去采了草药夹进去交给他就好了。之前她怎么没想到?只恨这个时代没有照相机,不然哪里会暴露出她绘画能力奇差的短板。

“恩—仇—录——”苏木翻开子芩的小册子,第一眼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三个字。

“啊!”子芩一把抢过来,责备道:“师兄怎么随便看别人东西。真不礼貌!”

“哦,抱歉。我以为是可以看的。”苏木有些委屈,但还是先恭敬地道歉。

谁让她方才一脸得意洋洋地显摆来着,况且她也没有提前说不让人看不是吗?

“不跟你说了!”子芩赶紧装好小册子逃跑。“我还做了两份,先去找师父和陵游!”

望着子芩远去的背影,苏木眸子里的光暗了一下。原来这礼物不是独一份给他的。他轻抚了两下小册子,继续开始演算。不知是怎的,自从今天从山里回来以后,他就感觉不对,尤其是回到竹舍,见到了太原郡王以后。现下的占卜盘面也显得迷雾重重的。他还是能力不足,只能推演出大的方向或者感觉,“拼图的细节”总是看不清楚。

竹舍北侧的正寝居中,陵游正逗着仔仔在竹榻上爬上爬下,玩着追赶的游戏。师父则在闭目养神,坐在床上练习自创的“十常养生法”。子芩叩门进来后,先是去摸了摸仔仔的脑袋,然后从布袋里拿出一本小册子和几只竹笔,剩下的连同布袋子一起放到陵游的床铺上。

“师父。”子芩拿着小册子和竹笔走向孙思邈。

“嗯。”孙思邈懒散地应了一声,抬起眼皮。

“喏,送你的。”子芩把礼物递过来。为了避免把方才给师兄解释过的话再说一遍,她迅速拿起一只竹笔在小册子上写起来。

“孙十常养生大法:”她一边写,一边嘴里念着,“‘一、发常梳;二、目常运;三、齿常叩;四、头常仰;五、津常吞;六、耳常鼓;七、腹常揉;八、面常洗;九、腰常摆;十、脚常搓。’搞定!”

孙思邈简直难以置信,难以置信的倒不是她又搞出的这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而是她程子芩居然能把他自创的这套《十常养生法》完完整整的背下来。哎呀,真是太阳出西方,锦鲤天上游。难道这小丫头片子今天转性了?以前要是让她背个医书可是比登天还难,稀奇,真稀奇。

“是不是很好用?”子芩嘚瑟道。

孙思邈狐疑地点点头,接下小本子端详一遍,没想到她用这“竹炭笔”写起字来倒是比她写的毛笔字好看不少。“不错。时刻谨记为师的教诲,没有白教你一场。”

“师父,”子芩忽然面色严肃,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以后您可是要着写医书流传百世的。您把这本小册子和铅笔带在身边,可以在有灵感的时候马上记录下来。这样就不会遗漏一些灵光了。”

“哦?是吗?”孙思邈尚未全信。

“嗯!”子芩肯定地点头,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以前就经常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自从有了记笔记的习惯,就好多啦!”

“唔。”孙思邈表示认可。确实人脑的记忆力不如笔墨可靠。“你是如何得知为师将来的着作可以流芳百世啊?”答案不重要,孙思邈主要是想再听徒弟嘴巴抹蜜一般地拍拍他的马屁。

子芩烂漫一笑,道:“那是自然。我师父是谁呀?那可是孙神医!就算是和扁鹊、华佗、张仲景一起‘码长城’,那也是一挑三的节奏,根本就不会虚的!”虽然孙思邈不懂“码长城”的另一个意思,但从他脸上浮现出的笑容可以看出,子芩的马屁拍得恰到好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她收了收口水,还是留点其他好听的话下次再用。“师父,您有没有想过将来您写的医书想用什么名字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怎么?你有想法?”知徒莫若师,孙思邈给她这个机会。

“叫《千金方》如何?”子芩等不及想要推动历史的进展,毕竟她来了这么久了,还是要深入体验一下隋唐医学史的发展的。不然哪一天要是睁开眼突然穿回去了,论文的素材还没有收集够,那岂不是白来了一趟。

“嗯!不错!”子芩的提示深得师心,孙思邈一边做着“第四式头常仰”摇头晃脑着,一边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孺子可教,深得吾心啊!”

惭愧惭愧。子芩用天真烂漫的笑掩盖下自己内心深处仅存的一点羞耻感。

“呀!仔仔拉屎啦!”陵游一声喊叫犹如惊雷。十常斋瞬间陷入了混乱。

太极宫东宫承恩殿内,太子妃郑观音眉头紧锁,她紧握着床榻上李承道的手,担忧地为他擦拭着额上的汗水。长子李承宗靠坐在一旁的矮脚半腰座椅上,身体依旧虚弱,脸色依旧瓷白。

“怎么会这么巧?安陆王殿下也落水了?”太子妃的贴身宫女絮秋忿忿说道。虽然她是在六年前才来到太子妃身边伺候的,但也听说了在她来到东宫之前,太子长子太原郡王李承宗就曾因意外落水而差点溺亡的消息。

那一年唐皇李渊刚刚入主当时还叫“大业城”的长安城称帝,身为世子的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入住东宫。而早在大唐建国之前的四年,家世显赫方年满十六的郑观音就已经嫁给李建成做世子妃了。两人成婚之后锦瑟和鸣、伉俪情深,从未发生过第三个人插足世子和世子妃二人世界的情况。所以,武德元年,李建成在成为太子后的第一时间就晋了郑观音为太子妃,让出身荥阳郑氏的郑观音执掌东宫,前朝后宫都不能置喙。

虽然郑观音在还是世子妃的时候就已经为世子诞下了“嫡长子”李承宗和“嫡长女”李淑韵,且在大唐建国元年伊始又诞下了“大唐贵子”——次子李承道。但在这太子东宫之外,左有秦王李世民虎视眈眈,右有齐王李元吉虚与委蛇,唐皇李渊还是为太子宫中子嗣稀薄而感到忧心忡忡。是以在武德元年建国之后,立马做主为太子纳了弘农杨氏庶出的杨舍娘为太子承徽。这杨承徽倒也不负众望,次年便为太子诞下了第三子李承德。

武德三年,唐灭郑、夏,天下大统。唐皇李渊封赏子孙,加封太子长子李承宗为太原郡王,次子李承道为安陆郡王,长女李淑韵为长洛郡主。但因三子李承德为庶出,且生母无显贵,故暂未予封赏。后来还是在太子妃郑观音的屡次上表奏请下,唐皇李渊才封了李承德为河东郡王,只是前提是要杨舍娘把李承德送到太子妃身边教养,并称太子妃郑观音为阿娘,让太子妃视若己出。

随后,太子妃又依次为太子诞下第四子武安郡王李承训、次女闻喜郡主李婉顺、第四女辰溪郡主李韶华和第五子汝南郡王李承明。而杨舍娘除了又诞下太子第三女乐陵郡主李绰姿以外,便再无所出。在这种情况下,承恩殿的太子妃郑观音简直完胜宜春宫的承徽杨舍娘。所以,这承恩殿里的两位皇孙前后落水,就不得不让人产生遐想。更何况,长子和次子依次落水,且有患病长子的先例在前,这得利的第三子就着实是惹人嫌疑了。

“勿要胡说。”郑观音轻斥道。李承宗当年落水是不是意外她心里最清楚,而今日李承道的落水虽然存有嫌疑,但在没有事实证据之前,最好什么都不要做。如今这局势看似风平浪静,但朝堂内外实则风起云涌。太子每日为了朝政与军政事务已经是忙得不可开交了,这后院之事万不可再令他分心劳神。

“阿娘,”李承道轻唤了一声,虚弱地咳了两下,就着郑观音的搀扶靠坐起来。“阿娘,儿还以为儿以后再也见不到阿娘了。”虚弱的样子和隔壁椅子里的李承宗如出一辙。郑观音不忍地轻抚下他的额头,忽然感觉到有什么不对。果然李承道突然做了个鬼脸,瞬间从郑观音的怀里弹跳出来。“哈哈,阿娘被儿骗到了吧!”

郑观音和絮秋瞬间被李承道逗笑,无奈摇头。

“安陆王殿下果然皮实!”絮秋笑道,假意要端走榻前的一碗补药。“那这碗‘党芪虫草汤’想必殿下是不需要了。”

“拿走拿走!我才不稀罕。”李承道当真不在意,指了指旁边的李承宗,说:“也别浪费,给长兄喝!”

“呃……”李承宗一时语塞,笑着望着弟弟和阿娘不置可否。

自从李承道醒来,承恩殿里的氛围立马就变了。方才殿内的疑云和凝重皆一扫而空,大家都沉浸在李承道欢乐的打趣中。只有李承宗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落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