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学校讲堂里挤满了人。上次辩论的余热还未消散,这次的交锋更是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观看。陈夫子穿着一身青色衣衫,捋着胡须,神态自如,好像胜券在握。顾长渊则身着官服,面色沉稳,眼神里透着自信的光彩。
“各位,”陈夫子首先说道,声音洪亮,“今天,我和顾大人再次辩论,主题仍然是新教育制度的利弊。我认为,我们朝代沿袭了数百年的教育体系,已经根深蒂固,哪里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呢?”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古代的圣贤,都是研习经典,修养自身品德,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而新教育制度,却轻视经典,鼓吹稀奇古怪的技艺和不正当的事物,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陈夫子情绪激昂,引用经典,滔滔不绝地阐述着传统教育理念,和上次辩论一模一样。台下一些守旧的学生纷纷点头赞同,叫好声不断。
顾长渊静静地听着,等陈夫子的话音刚落,他才慢慢开口:“陈夫子所说的,固然有道理。然而时代在变化,怎么能一成不变呢?陈夫子口口声声说古代的圣贤,可曾想过,如果圣贤生在今天,又该怎么做呢?”
他目光扫视众人,语气逐渐加重:“我们朝代如今面临的,是内部的忧患和外部的祸患,是各种事情都需要重新兴办。如果仍然执着于过时的做法,怎么能够使国家富强、军队强大,屹立于世界的顶端呢?”
顾长渊没有直接反驳陈夫子的观点,而是以退为进,用陈夫子的观点引出矛盾之处。他以古代名将练兵为例,论证了变革的重要性。又以海外各国的发展为例,阐述了新知识、新技术的必要性。他广泛地引用证据,内容深刻而语言浅显易懂,将新教育制度的优势缓缓道来。
“陈夫子说新教育制度轻视经典,可我却认为,新教育制度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经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而不是死记硬背。”顾长渊的话坚定有力,“我提倡的,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掌握知识,为国家效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少数精英。”
他目光炽热地看向陈夫子:“陈夫子,你可知道如今我们朝代有多少百姓不识字?你可知道有多少有志向的人因为出身贫寒而无法接受教育?新教育制度,正是为了改变这一切!”
顾长渊的言辞就像一把利剑,直接刺中了陈夫子的弱点。陈夫子脸色涨红,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竟然无话可说。
台下原本支持陈夫子的学生们也开始小声议论,一些人甚至开始反思陈夫子的观点。刘学究捋着胡须,眼中满是赞赏的神情。吴学生则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激动和希望的光芒。
顾长渊环视众人,语气坚定:“新教育制度,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它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顾大人说得天花乱坠,可终究只是空谈理论,不切实际!”“顾大人说得天花乱坠,可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喊话的正是张公子,他一脸不屑地从人群中挤出来,摇着折扇,阴阳怪气地说道:“改革?改什么革?我看顾大人是想借机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势吧!”
张公子话音刚落,几名学子便跟着起哄,试图扰乱现场秩序。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叫嚣几声,就被几名身着便服的男子制止了。这些人正是徐凛风提前安排好的,他们迅速控制住局面,将张公子和几个闹事者带离了讲堂。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引起太大的骚动。
张公子被拖走时,还不忘冲着顾长渊叫嚣:“顾长渊,你等着,这事儿没完!”顾长渊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并未理会。他知道,张公子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掀不起什么大浪。
“诸位,”顾长渊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适才的小插曲,还请大家见谅。我们继续……”
就在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走上讲台,正是被保守派排挤已久的刘学究。他向顾长渊微微颔首,然后面向众人,声音虽然苍老,却中气十足:“老朽不才,想补充几点顾大人刚才的论述。”
刘学究博览群书,对古代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了如指掌。他列举了几个古代教育变革成功的案例,详细分析了这些变革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并将其与顾长渊提出的新教育制度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从而佐证了顾长渊观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刘学究的出现,无疑为顾长渊的观点增添了重要的砝码。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有力地驳斥了保守派的论调,也让那些摇摆不定的学子们更加坚定了支持改革的决心。
顾长渊感激地看了刘学究一眼,说道:“多谢刘老先生的指点,您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学究摆了摆手,微笑着说道:“顾大人过谦了,老朽只是尽绵薄之力而已。老朽相信,顾大人一定能够带领我朝的教育走向新的辉煌。”
顾长渊再次环视众人,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他将刘学究提供的案例融入自己的观点中,进一步阐述了新教育制度的优势和可行性,并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他的言辞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在场每一位学子的心田。
就在辩论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书童悄悄地靠近顾长渊,手里紧紧攥着一卷泛黄的书卷……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在犹豫着什么。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将书卷递给了顾长渊,低声说道:“顾大人,这是……”
李书童怯懦地将书卷递给顾长渊,低声道:“顾大人,这是…这是前朝一位改革派夫子留下的手札,或许对您有所帮助。”顾长渊接过书卷,快速翻阅了几页,眼神一亮。这手札中记载的正是前朝一位夫子尝试改革学府的案例,其中详细记录了改革的措施、遇到的阻力以及最终的成果,与他如今的处境竟有诸多相似之处。
顾长渊将这些资料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观点中,他以手札中记载的成功案例为例,有力地反驳了陈夫子关于“改革必将扰乱学府秩序”的论调。他指出,前朝的改革虽然也曾遇到阻力,但最终还是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这证明改革并非不可行,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合适的改革方案,并取得众人的支持。
陈夫子被顾长渊的论点步步紧逼,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原本准备的论据,在顾长渊的雄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的言辞开始变得慌乱,逻辑也出现了明显的漏洞。他试图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来混淆视听,却很快被顾长渊一一指出其中的谬误。
“陈夫子,您说新教育制度会破坏传统,可您可曾想过,墨守成规才是真正的固步自封?”顾长渊的声音掷地有声,“前朝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手段。我们应当以史为鉴,而不是抱残守缺!”
台下的学子们原本还有些犹豫,但随着辩论的进行,他们逐渐被顾长渊的观点所吸引。顾长渊的论述逻辑清晰,证据确凿,而且充满了对教育改革的热情和信心,这让他们深受感染。他们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着顾长渊的观点,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陈夫子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已经无言以对。他颓然地坐回椅子上,脸色灰败。顾长渊的精彩论述赢得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支持,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辩论结束后,顾长渊走到刘学究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多谢刘老先生今日仗义执言。”刘学究笑着拍了拍顾长渊的肩膀:“后生可畏,老夫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然而,保守派夫子们并不甘心失败。他们聚集在角落里,低声商议着什么。
陈夫子脸色阴沉,眼中闪烁着不甘的光芒。“此事,绝不能就此罢休…”
他低沉的声音在角落里回荡,带着一丝阴狠。
另一位夫子附和道:“没错,我们必须联合起来,阻止顾长渊的改革!”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决绝。
陈夫子转身,大步走向学府的深处,背影消失在昏暗的走廊里。
他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房间里坐着几位德高望重的夫子,正等待着他的到来。
陈夫子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诸位,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了……”
喜欢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