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 第111章 李世民的猜测

见此情景,李泰心中松了口气的同时,十分的高兴。

还好房遗爱这厮没有坑自己,成功了。

接着便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父皇。

让他有些失望的是,并没有在李世民的脸上看见什么震惊慌乱的情绪。

实际上李泰不知道的是,哪怕如李世民这般雄才大略的君主,乍然看见了光门显现的那一刻,心中也吃了一惊。

只是多年的皇帝生涯让他早就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

即便心中再如何惊讶,于面上却不会显露半分。

只有这样,才能让臣子揣摩不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的驾驭群臣。

短暂的失神过后,李世民叹道:“不想世间居然有如此奇闻轶事,是朕孤陋寡闻了。”

这句自嘲的话却没有人敢接。

人家皇帝说自己孤陋寡闻,不过是一句轻微调侃罢了。

你要是真的信以为真,那自己就要变成孤家寡人了。

李泰和房遗爱都没说话,静静等待着李世民的下文。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

“遗爱,你是说,这扇光门可以通往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之后?”

“回陛下,当时我在那奇怪小院中遇到的姜先生,的确是这么告诉臣的。”

他没说是与不是。

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毕竟当初姜饼说是这样说的,可自己又怎么能确认对方不是骗人的呢。

后来房遗爱突然智商在线,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和姜饼的对话。

由于那会儿自己的心情太过激荡,以至于并未去分辨其中的真伪,一味的信以为真了。

这要是真的倒也就罢了。

万一一切只是对方哄人的话,那这会儿他要是拍着胸脯的和李世民表示一切都是真的,不就犯了欺君之罪?

该说不说,房遗爱平日里有种傻愣傻愣的感觉,关键时刻头脑却变得清醒了。

反正当时姜饼是这样说的,他这话既把自己摘了出去,又算不上骗人。

到底是与不是,不都靠皇帝你自己的推断吗?

听到这话,李世民皱起了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刚才李泰讲述的时候,可是把房遗爱告诉他的一切原原本本的讲给了李世民听。

其中自然就包括后面太子谋反,自己因此受到牵连,最终李治即位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起初李世民并未在意,只是当作个故事来听罢了。

在没有见到光门出现之时,他并不相信此事。

如果这是真的,那和未卜先知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现在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首先房遗爱自行证明了光门的存在性。

变相的也就为刚才的故事提供了几分真实可靠的性质。

此外,李世民现在仔细回想李泰刚才说过的话,却是越想越心惊。

其中的真伪姑且不去评判,就说其中的逻辑性,就是经得起推敲的。

这几年下来,由于自己偏爱魏王李泰的缘故,导致太子日渐对自己不满起来。

甚至公然违抗自己的意志。

这自然让李世民对其愈发不喜。

或许正是偏爱魏王,又疏远太子的举动,逐渐让李泰心中生出了一些本不该有的心思。

渐渐的,由于他做的越来越好,隐隐有一代明主的气质,让李世民的情绪愈发摇摆不定了起来。

一个是早就立下的太子,多年来处理朝政不曾有过什么过错。

一个又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论能力比太子不遑多让,论民心更是远胜对方。

按理来说,随着最近李承乾越发的放纵起来,行为处事都朝着昏君的方向靠拢,李世民不该犹豫,可以直接废除李承乾,立李泰为太子。

可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却成了他永远抹不去的一个心结。

当年打天下的时候,自己统兵南征北伐,立下了赫赫之功。

而大哥李建成,则是在后方统兵御粮,出谋划策。

论理政二人旗鼓相当,论军事他更是降维打击。

如果没有李世民的存在,李建成本也可以成为一代明主雄君。

可奈何自己的弟弟太耀眼。

他与之相比,就如萤火与皓月相争。

若是他们家没有起兵打天下,李渊没有做皇帝,或许会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画面。

可偏偏,在权利的面前,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淡薄。

最终李世民没有遏制住心魔,觉得自己不管什么地方都强于大哥,打天下出的力也是最多,凭什么皇位轮不到自己来坐,选择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不管后面自己做的再如何的完美,努力让自己的功绩来洗刷当年的罪孽,那一刻却成了他人生中永远存在的污点。

就是因为自己做的表率。

李世民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次自相残杀,也不希望再发生玄武门之变。

如果皇位不传给嫡长子,两代人造成的影响,对于大唐未来的稳定是具有破坏性的。

不开好头,只会让未来那些非嫡非长,却又能力优秀之人生出许多不该有的心思。

为了国家的稳定,传位李承乾才是最好的选择。

就是因为种种因素,让李世民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但这在李承乾的眼中,或许就成了父皇放任魏王,想要废除自己的太子之位,心中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自然会有了谋逆的想法。

这不仅仅是为了自救,也是为了临死前把李泰也拖下水。

对于这几个儿子的心思李世民不敢说了如指掌,可对于他们的性格却无比熟悉。

就像故事中李承乾说的一样,如果自己传位给了李泰,难保太子性命。

一辈子都希望儿子们团结友爱、兄友弟恭的他,很难说不忍痛将李泰贬黜,接着另选一位继承者。

那么最有希望的,也非李治莫属了。

在众多儿子中,李世民花费心思最多的,除了太子李承乾外,非魏王李泰莫属。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其他的儿子就没有关注。

其中李恪和李治,就是一众兄弟中较为出色之人。

又以李治更胜一筹。

那么当预选的两位继承人都失去了资格后,他自然就成了理所应当的太子。

想到这,李世民心中又是一叹。

这极有可能,就是真实的历史!

喜欢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